APP下载

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状况

2019-01-18黄梨煜余晓辉喻颖杰郭丹丹赵耀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6期
关键词:蛋类蔬果早餐

黄梨煜 余晓辉 喻颖杰 郭丹丹 赵耀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和《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2018)》都分别指出:每天吃早餐,营养充足的早餐应从谷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豆类中选择至少3类及以上,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占全天的25%~30%[1,2]。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食用优质足量的早餐,是其智力、身体素质及生理健康发育的基础和保障。不吃早餐或者早餐营养不足会影响人体血糖及神经递质水平,从而影响学龄儿童的认知能力[3,4]。国内外研究显示:不吃早餐或早餐食物种类单一,增加患超重肥胖、糖尿病及慢性病的风险[5,6]。近年来北京市儿童超重及肥胖等问题日益明显,同时营养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7,8]。现调查了解2015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海淀、朝阳、通州、昌平、房山和密云7个区各随机抽取4所小学和4所中学,再从抽中学校的小学一、三、五年级及中学初一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该班所有的学生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自行设计,经过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审阅和预试验反复修改而成,并通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审批号为2015第6号),所有调查对象均填写知情同意书。问卷内容包括早餐食用频率和食物种类等。

1.3评价指标 早餐频率:应每天吃早餐。早餐质量:将早餐食物分为谷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豆类4类,高质量早餐应从中选择至少3类[3,4],否则为低质量早餐。早餐是否足量:以饥饿感反应早餐是否足量,分为3种情况:学生在上午最后一节课从未感觉饥饿、有时感觉饿(每周有3 d以下感觉饿)、经常感觉饿(每周有3 d及以上感觉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ip 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数据经核对和整理后,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以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以卡方检验进行构成比之间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质量控制 北京市成立市区两级质量控制组,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现场调查、问卷审核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发现错误及时复核纠正。数据由专人进行双录入,录入后对异常值进行核对和整理。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学生4 182名,有效样本4 164名,有效率99.6%。有效样本中,男生2 162名(51.9%),女生2 002名(48.1%);小学一年级学生1 061名(25.5%)、三年级学生1 060名(25.5%)、五年级学生990名(23.8%)、初中一年级学生1 053名(25.3%);城区学生1 646名(39.5%),郊区学生2 518名(60.5%)。

2.2早餐频次 调查学生中吃早餐0~1次、2~3次、4~6次、7次(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3.2%、4.2%、17.0%和75.6%。男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74.4%,女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76.9%,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31,P>0.05)。初一年级学生每天吃早餐者的比例最低,为63.9%,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城区学生每天吃早餐者的比例高于郊区,分别为78.2%、73.9%,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3,P<0.05,表1)。

表1 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频次分布情况

2.3早餐质量

2.3.14类食物食用率: 3 937名学生在调查前1天吃了早餐,占总调查人数的94.5%。在调查前1天吃了早餐的学生中,有12.4%只吃单一谷类,1.8%只吃单一奶类。各类早餐食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谷薯类(81.6%)、肉蛋类(59.0%)、奶豆类(55.1%)、蔬果类(45.1%)。男生早餐食用肉蛋类比例(62.6%)高于女生(55.2%),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78,P<0.05);男、女学生早餐食用谷薯类(χ2=0.804,P>0.05)、蔬果类(χ2=1.689,P>0.05)、奶豆类(χ2=0.253,P>0.0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早餐食用谷薯类(χ2=103.51,P<0.05)、蔬果类(χ2=36.865,P<0.05)、奶豆类(χ2=34.614,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他们食用肉蛋类(χ2=4.010,P>0.0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区学生早餐食用谷薯类(χ2=14.195,P<0.05)、蔬果类(χ2=27.156,P<0.05)、肉蛋类(χ2=26.057,P<0.05)、奶豆类(χ2=13.5,P<0.05)的比例均高于郊区,他们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2高质量早餐情况: 应每天吃早餐。高质量早餐应从谷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豆类中选择至少3类。食用高质量早餐的学生比例为46.8%,每天食用高质量早餐的学生比例为38.9%。男、女生高质量早餐比例分别是47.8%、47.7%,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1,P>0.05)。不同年级高质量早餐的比例高到低依次为:五年级(49.5%)、初一年级(48.5%)、三年级(44.8%)、一年级(44.8%),高年级学生(初一年级和五年级学生高质量早餐比例为49.5%)早餐质量优于低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高质量早餐比例为45%),他们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96,P<0.05)。城区学生(53.4%)早餐质量优于郊区(42.3%),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691,P<0.05,表3)。

表2 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食物种类情况

表3 北京市中小学生高质量早餐分布情况

2.4早餐是否足量 只有29.2%的学生在上午最后一节课从未感觉饥饿。男生从未感觉饥饿的比例(30.7%)高于女生(27.5%),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02,P<0.05)。不同年级学生从未感觉饥饿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学一年级(42.3%)、三年级(31.4%)、五年级(24.9%)、初一年级(17.7%),他们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41,P<0.05),由此可见随着年级增高,学生更易感到饥饿。城区与郊区学生之间从未感觉饥饿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91,P>0.05,表4)。

表4 调查对象上午最后一节课感到饥饿的频率分布情况

3 讨论

3.1调查发现, 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食物种类少,营养质量不高,数量不充足,这些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相似[9-13]。提示家长和学校对早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给学生提供谷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和奶豆类等丰富的早餐。希望北京市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能够充分利用《“营”在校园—北京市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2014-2020)》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营养教育让学校、家长及学生都重视学生早餐质量和数量,学校的厨师、家长及学生学会搭配营养早餐,为培养学生的良好早餐行为奠定基础。

3.2与段一凡[12]研究结果相似,学生中早餐搭配蔬果类的比例最低,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蔬果类食物摄入不足现象,应积极引导学生,增加蔬果类食物的摄入。

3.3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每天吃早饭的比例和上午最后一节课从未感觉饥饿的比例都要低于低年级学生,说明高年级学生不仅早餐食用频率低,而且早餐所提供的营养和能量不充足,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4,15]。 因此,应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早餐行为干预,培养良好的健康膳食习惯。

3.4北京市中小学生早餐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郊区中小学生谷薯类、蔬果类、肉蛋类、奶豆类摄入比例均低于城区学生,每天吃早餐、高质量早餐及上午最后一节课从未感觉饥饿的比例等都要低于城区,与刘峥、沈艳辉等[16,17]调查结果一致。因此,教育和卫生部门应根据郊区的特点加大中小学生早餐干预力度,对郊区中小学校、家长及学生开展营养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积极提供高质量的早餐,保证郊区学生和城区学生都能每天吃上种类丰富的早餐,保证充足的营养,促进他们共同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蛋类蔬果早餐
蛋类营养有区别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早餐
冬季蔬果飘香
南非制定蛋类分级、包装和标识标准
蛋类经常吃,差别你可知
香港食安中心检获违规进口禽蛋及蛋类产品
分蔬果
丰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