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探究

2019-01-18刘晏辰

系统医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异丙酚优良率国药准字

刘晏辰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上海 200082

麻醉是手术效果的关键组成部分,甲状腺切除手术创伤较大,其麻醉方式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该种方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1]。该研究纳入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针对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方式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麻醉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其中,男性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51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龄29周岁,最大年龄76周岁,中位年龄(53.6±10.9)周岁。有甲状腺结节性肿大67例、甲状腺癌患者19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3)与参照组(n=43)。2组患者年龄、性别、甲状腺疾病种类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该研究分组方式有可比性。该文患者均资源参与研究,患者及其技术知晓该文的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验,对其麻醉情况予以评估,术前30 min给予患者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1172)与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H31020501),剂量分别为0.05 mg与200 mg[2]。参照组采用异丙酚麻醉模式,手术中给予患者咪达唑仑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H20067 040)、维库溴铵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63121)、异丙酚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84531),药物剂量分别为0.09、0.2、3 mg/kg[3-5]。 术中麻醉维持应用异丙酚,剂量为0.1 mg/h。实验组实施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麻醉模式,给予患者盐酸瑞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0 197)与异丙酚,剂量分别为 12 μg/(kg·h)与 7 mg/(kg·h)。上述2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酌患者手术情况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及拔管时长等苏醒相关指标。术中监测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循环系统功能参数。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优良率=100.00%×(优+良)/总例数。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计量资料行 t检验,采用(x±s)表示。 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苏醒相关指标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甲状腺切除手术后苏醒相关指标数据(见表1),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及拔管时长均短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循环系统相关指标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循环系统相关指标数据见表2,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实验组优27例,占比62.79%;良13例,占比30.23%;差2例,占比4.65%。实验组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优良率为95.35%。参照组优19例,占比44.19%;良11例,占比25.58%;差13例,占比30.23%。参照组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优良率为69.77%。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效果情况见表3,实验组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优良率(95.35%)明显高于参照组(69.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苏醒相关指标比较[(x±s),min]

表2 2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循环系统相关指标比较(x±s)

表3 2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3 讨论

甲状腺切除手术时间较短,与大型手术相比,该种手术所需对麻醉药物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药物麻醉起效时间短,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少且恢复快[6]。因此,以往临床中多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该种方式对患者中枢神经的影响极小,但是该种麻醉方式不良反应较多,极易造成患者心率过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7-9]。鉴于此,当前临床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手术,其安全性较高,同时患者术后不会因麻醉药物造成不适感,患者接受能力较强。瑞芬太尼药物镇痛效果较好,在进入患者体内后起效时间较短,用于麻醉维持中的安全性较高。具权威报道显示,瑞芬太尼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血管应激反应,但该种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极低,且多发于心肺功能障碍患者之中,常规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0]。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麻醉效果,且药物半衰期较短,患者苏醒快,临床应用效果显著[11]。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5.29±1.26)min、意识清醒(7.52±3.64)min、拔管时长(8.74±2.43)min、心率(80.22±10.28)次/min,平均动脉压均(87.52±10.28)mmHg,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优良率(95.35%),该文数据与汤勇[12]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中的得到的数据:复合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 (5.51±1.61)min、意识清醒(7.62±1.21)min、拔管时长(9.51±2.61)min、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优良率94.29%,无明显差异,说明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起到麻醉效果,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及拔管时长均短于参照组,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优良率(95.35%)明显高于参照组(69.77%)。针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麻醉模式,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患者麻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药物不良反应少,因此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低。

猜你喜欢

异丙酚优良率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欧乃派克通过药品广告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