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水土保持工作实践与思考

2019-01-18丁新新魏阜森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3期
关键词:湖州市水土保持

丁新新 ,魏阜森

(1.湖州市水政监察支队,浙江 湖州 313000; 2.湖州市环湖大堤管理所,浙江 湖州 313000)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总面积5 820 km2,其中:山地1 067 km2,丘陵1 802 km2。近年来,湖州市牢固树立和率先践行“两山”理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认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成效显著,区域生态环境稳步提升[1]。

1 湖州市水土保持工作实践

“十二五”以来,湖州市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谋划水土保持项目,共完成13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任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 km2;市、县区配备了专业执法队伍,定期开展水土保持专项巡查,严厉打击涉水违法案件;扩建安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提升水土保持科研能力;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全市共落实700余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全面落实“三同时”制度,加大矿山综合治理力度,出台绿色矿山标准,建成绿色矿山47家,复垦1 867 hm2。

1.1 学习贯彻水土保持法,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及相关行业规范,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调查水土流失现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土流失调查,主要调查地形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等基本情况。

二是进行水土保持区划。根据湖州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特点和水土流失现状,将全市分为2个区,即:西部低山丘陵维护水质区,包括吴兴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区域面积为5 11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319 km2;东部平原人居环境维护水质区,主要为南浔区,区域面积为70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1.11 km2。

三是编制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湖州市水土保持规划,明确水土保持工作方向,确定预防治理范围、重点治理项目,细化监测任务,优化监督管理机制,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1.2 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山区水土流失

根据水土保持规划内容,开展山丘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一是实施林草工程,保护饮用水源。湖州市区及三县饮用水源均为水库,但水库上游存在水土流失,威胁水源安全。为此,湖州市将水土保持与保护饮用水源相结合,在饮用水源上游生态脆弱区开展封禁治理,提升森林覆盖率,保水固土;在河道内建设谷坊、拦沙坝,拦截入库泥沙;在下游裸露滩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布设人工湿地和亲水植物,消纳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元素,改善入库水质。老虎潭水库是湖州市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湖州市投入1 464.11万元,营造水土保持林30.35 hm2,建生态湿地10.12 hm2、生态沟溪630 m、小型拦沙坝13座、景观堰坝18座、湿地桥梁5座,清理沟溪7.41 km,实施封禁治理2 139.78 hm2,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80 km2,有效提升了入库水质。

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针对山丘区开垦坡地建茶园造成的地面覆盖物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坡面水系工程、林草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等措施,改善项目区立地条件,增加植被覆盖率,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典型的治理项目有德清县阜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概算总投资 239.89 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茶园和坡面水系建设、封禁治理等 ,共完成护岸工程及河岸带治理1 575 m,茶园坡面截水沟4 292 m、排水沟390 m、沉沙池58座,封禁治理430.50 hm2。

三是开展低效林改造,提高林业生产力。针对浙北山区高强度开发板栗林、毛竹林等经济林造成林下植被破坏,遇短历时强降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采用林相改造、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典型治理区有安吉县和村等5条小流域,主要措施是:在板栗林中套种毛竹和杨桐,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弱雨滴击溅侵蚀;在竹林缓坡面选用萌蘖能力强、耐阴的杨桐营造植物缓冲带,并布设截水沟、沉沙池等工程措施。项目总投资565.06万元,共营造水土保持林80.62 hm2、经济林(板栗)189.32 hm2、茶园32.27 hm2,完成封育治理1 083.43 hm2,建设生态护岸535 m、拦沙坝3座、截水沟4.86 km、排水沟2.36 km、沉沙池47座、沉沙井66座、蓄水池10座、生产道路2 235 m、生产道路排水沟1 625m、谷坊1座。

1.3 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防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湖州市高度重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针对不同产业项目落实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针对矿山项目,在开采前,要求建设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批。重点是落实洗矿废水、泥沙处理措施,避免泥沙排入河道;实施裸露矿山植物复绿措施;科学布设截水沟、排水沟,降低山洪泥石流暴发风险。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废弃矿山治理336个,其中省级示范工程43个,新增建设用地近2 000 hm2。

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要求按照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有关措施,通过公园改造、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建设、矿山复绿等方式对弃土进行综合利用。

针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裸露土壤的复绿工作,科学布设开挖场地,通过修路填方、淤泥制砖等方式,确保土壤合理利用。

1.4 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一是推进“天地一体化”监管。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分析,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试点,对控规园区、重点项目实施动态监测,全面实现在建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全覆盖。加强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推进水土流失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是完善“双随机”抽查机制。认真落实水政监察“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破解市县执法力量各自为战、人力相对薄弱的局面,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执法人员,联合交叉执法,提升执法效率,避免执法不规范现象。

三是开展水土保持联合执法。联合城市执法、国土监察等部门,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打击70余起偷排泥浆、20余起偷挖砂石料事件,维护了湖州的良好水事秩序。

2 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对照高标准,湖州市在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上尚有差距。

一是山丘区开发管理还存在不足。山丘区农业基础薄弱,各个部门在推进农业开发项目中还有水土流失现象。主要表现在某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低丘缓坡地改造、林业生产便道建设等没有全面落实相关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二是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有待提高。尽管生产建设单位按规定编报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但因有的施工单位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内容还有差距,容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已改由建设单位自主验收,但监督检查发现,存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资料、监测数据不完备等情况。

三是水土保持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水土保持机构,配备了相关人员,但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力量弱,执法力量、普法水平亟待提升。

3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思考

3.1 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增强水保意识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土保持的氛围。

一是聘请专家解读水土保持法律知识。通过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水周等活动,联合环保、国土等部门,聘请专家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讲座,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遵法守法意识。

二是开展水土保持知识进课堂进社区活动。组织编写水土保持儿歌、中小学科普教材,组织一线水保工作人员到学校授课,组织大学生开展水土保持夏令营,将水土保持知识送到农村、社区和工地。

三是发挥水保示范园的教育和科技推广作用。将水土保持作为党校必修课程,组织领导干部赴安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考察学习,通过观看人工模拟降雨、径流场、监测设施设备等方式,使其认识水土流失危害,掌握水土保持基本原理,强化水土保持责任意识。

3.2 建立多部门联合会商机制,推进山丘区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工作涉及部门多,在推进过程中要建立联合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专业技术资源,做好山区丘陵区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建立项目联审机制。为避免政府部门之间由于职责专业所限导致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各级政府申报农业开发、森林采伐、造地等开发项目,要通过水土保持相关审查,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综合监督机制。组织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毁林开荒、违规造地、未批先建、偷排泥沙等违法行为,提高联合执法效率。

三是建立联合投入机制。针对生态脆弱区小流域,编制环境整治总体提升规划,整合各部门配套项目、资金,由水利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解决多头申报、建设标准不一等问题,有效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3.3 加强水土保持人才培养,开展水土保持理论研究

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水土保持课题研究,推进水土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注重教育培训。每年组织召开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能力。组织业务骨干赴大学、科研院所培训,学习水土保持新技术。

二是开展水土保持理论研究。充分利用现有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开展浙北地区茶园水土流失治理、废弃矿山水土保持复绿等课题研究,开展水土保持在降低河道泥沙含量等方面作用的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服务[2-3]。

三是开展水土保持产业研究。率先启动发展水土保持经济产业,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发展水土保持经果林,培育水土保持相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3.4 贯彻落实深化改革精神,开展行政审批体系改革

在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主要开发区域,先行实施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三评合一”,对新增企业投资项目推行涉水审批承诺制,做好深化水利审批改革试点。

一是事前确定区域标准地。各类开发区在供地前要进行水土保持等相关评估工作,开展水系调整,并将完成场地平整的区域视为标准地。

二是事中落实承诺报备。新进入标准地的投资项目,实行涉水审批承诺报备制,由项目业主填写水土保持备案登记表,签署承诺书并公示,并以此作为上级主管部门颁发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该过程中不需要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可以简化审批流程。

三是事后落实监管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建设主管部门牵头的联合验收,重点检查相关承诺书的落实情况。针对有关违法情况,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改变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切实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落到实处。

4 结 语

进入新时代,湖州水土保持工作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高水平规划设计,加大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湖州市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还小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My family
乘动车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