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韵悠悠满祠堂
——湖南郴州嘉禾普满刘氏宗祠楹联赏析

2019-01-18李英莲

对联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刘氏宗祠石柱

●李英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根植于中国乡土社会的宗祠楹联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耀眼的光芒。

追本溯源,尊宗敬祖,颂扬祖德,激励后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分派繁衍历史中,祖上所涌现和发生的可歌可泣的人物及事件,都作为家族的一种荣耀载入了谱牒文化,使后代子孙永远铭记而世代颂扬。 祠堂楹联是直接昭示这些先贤的美德和意境、 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传递宗族思想及行为规范、鞭策后人奋进向上的最好表现手法。 它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发祥地、祖先居住地、名号、堂号、 勋绩等等信息,以大众化的艺术手法,把其丰富的内涵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数典不忘祖之目的。 所以祠堂楹联对于敦亲睦族、弘扬正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宗祠楹联大多出自名家贤士之手,典雅庄重,严谨有度,对仗工整,言简意赅,意蕴深长,成为对联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湖南郴州嘉禾县普满乡路下坪刘家祠堂,因其祠堂內十二根石柱上镌刻的八副不同字体、不同内容的对联而闻名遐迩,有人把该祠堂称为『一座刻满楹联的宗祠』,现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刘氏族谱、碑文和有关史料记载,刘氏宗祠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于清道光十年重修。 祠堂为砖石木结构,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八三八平方米,前后三进,由门屋、戏台、中厅、神堂和两侧厢房等组成。门屋为五开间,两旁为耳房,设一正门和两个侧门。 大门横梁雕有二狮戏珠,门槛刻有花卉。 正门上用行楷书『刘氏宗祠』四字。宗祠大门外原来是驿道,是通往衡州府和桂阳州府的府道。 宗祠大门外的驿道两端砌有石拱门和下马石,能让过往的文武官员看到祠堂大门的规制和『状元及第』、『进士及第』的牌匾,然后,在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进祠拜谒。 从史料中了解到,古代宗祠的规制有很严格的规定,修建宗祠必须呈报官府批准,而据当时的规定,凡族里出现过状元、或者御史以上二品大官、或者为朝廷立下大功的人,才能兴建如此规模的祠堂。 所以,该村一直相传在明初时曾出过一位状元和一名进士(存议),故兴建如此规模宏大的祠堂。

宗祠正大门前立两根石柱,高五点四米,阴刻对联一副:

驷马跄跄光世德;

鹿车拥拥振家声。

此联说明了当时驿道之热闹和刘氏受人敬慕的历史,也寄予了希望子孙后代『光世德』、『振家声』的殷切期望。

正大门设三门,左侧门上书『昭户』,右侧门上书『穆门』,中门高大庄严,均为白底黑字。男人及长辈从昭门入堂,女人及晚辈从穆门入堂,官员贵宾从正中门迈入。大门的门柱上刻对联一副:

奕寝堂,统序群昭群穆;

广门户,宏开公子公孙。

此联体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昭穆制度。

大门左右影壁书写:

藩屏鼎列和且平,保运香山瓜瓞;

支派星分涣而萃,会朝白水本源。

此联陈述祖先血脉源流,颂扬祖宗功德,也描述了刘氏一派子孙昌隆,并表达了修建刘氏宗祠之意义。『白水』引用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于白水之典故,启迪教育刘氏后人不忘本源、尊宗敬祖。

前厅戏台采用巨大条石作框架,两根石柱擎起戏台顶檐,呈穿斗式,底座由两只石狮子抬起,石柱上刻有:

堂右通经阁,集典与坟,依然太乙临兮群英聚;

寝前设春台,式歌且舞,确乎天神降矣祖考歆。

此联意思是祠堂右侧通向藏经阁,这里收藏了古今的名著典籍,好象太乙真人光临一样,汇聚着成群的文武英才;而神堂前面设宴席,大家载歌载舞,尤如天神降落一般,祖先尽情享受着供品。 『坟』本意是高大的土堆,此处的『坟』指三坟,『典』指五典。三坟指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典』指记载五帝事迹的书。 此联典雅大气,文采斐然。

从观戏坪迈上石阶到中厅,中厅共有六根石柱,高约七米,分成两组,配以雕龙画凤的屏风,组成一道进入神堂前的古韵文化背景墙。 其中两旁方形柱子刻着篆体楹联,内容是:

寝堂前奕后枚,大妥赫赫先灵,式凭涉降;

陼路右通左达,行便振振公姓,封越骏奔。

此联由于数千年历史演变,书法多异体字,文言文多通假字,联中『封』字疑为『对』字,『涉』字疑为『陟』字,还有『枚』『行』这几字都似存疑。 联意大致是: 上联指祠堂宏大壮丽,适合显赫的先祖在此安息默佑后代,下联是说此地四处通达,方便刘氏子孙在此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祖宗。 当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也许未能准确诠释,那就留待后来有缘人完善诠释吧。

中厅园形石柱上阴刻一副行楷对联:

堂案伴经筵,匏传金锡圭璧,琢就清庙瑚琏器;

祠林堆翰墨,藜照梗楠杞梓,培成帝廷栋梁材。

此堂联引用汉代历史学家刘向在藜照堂燃藜读经的典故,故藜照堂成为刘氏堂号的代名词,『梗楠杞梓』指刘氏后辈经教化成为有用之才。『金锡圭璧』喻指才高品优,瑚琏器喻指安邦治国之才。此联寄寓了刘氏先贤激励后昆勤学苦读终成大器之宏愿,希望儿孙后辈刻苦读书,学有所成,不忘先祖,报效国家。

从中厅登阶步入神堂,神堂正中为石雕祭祀台。 神堂内四根石柱,高约六米,重负厅堂架构,威严而坚固。前面圆形石柱刻有阴文:

祠堂昭大壮,磐石安,苞桑固,重檐数栋,丕振彭城世业;

寝室象中孚,桂兰茂,瓜瓞绵,庶派繁衍,偕肇禄阁书香。

此联的意思是宗祠寝庙,雄壮坚固,寓示刘氏子孙繁衍兴旺,人才辈出,建功立业。

神堂两根方形石柱镌刻:

奕寝庙而隆禋祀,代有伟人,趋跄下,俨乎忾闻僾见;

明宗德以报馨香,永锡尔类,承继间,卓然裕后光前。

此联赞颂了先祖的光辉业绩,表达了刘氏后人不忘先祖遗训、承前继后之虔诚,鞭策后人奋进向上、恢弘宗德、裕后光前。

刘氏宗祠内外总共有十副对联,现存八副,对联的内容和字体均不相同,用词组句典雅凝重,文笔流畅,对仗工整,平仄谐调,内容深刻,意味绵长。 但因其深奥难懂,每副对联都引经据典,含义深刻,后辈瞻仰者往往望联兴叹,不解其意,甚至诸多的学者也不能完全解读。

传说,当时的刘氏状元得到朝廷的恩准,允许兴建如此规模的宗祠后,邀请同科进士来到该祠堂,由该状元为每人出一上联,并书写于石柱上,然后其他的进士来对上,因此进士们每人都使出浑身解数,用上最难懂的典故,最深奥的文字,来对出句。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石柱对联字体风格各异,可见当时文人荟萃、各领风骚之盛况。据考证,刘氏宗祠楹联书法有赵体、欧体、篆刻,而且每副对联的书法堪称上乘之作。

宗祠在,楹联在,人已换了一代又一代。 这种『被记录了的历史,被篆刻的光阴』远不止于此,刘氏宗祠的每一副对联,无不流露『儒为国之宝』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凝聚着浓厚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其对联中教育子孙崇尚孝道、读书明德、光宗耀祖、报效国家等等传统理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在刘氏宗祠的楹联里,我们可见到一个家族所秉承的传统,亦可见到他们的过往荣耀,还可见到他们的美好愿望,更加见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所以说,刘氏宗祠楹联,彰显的不仅是祠堂文化、楹联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刘氏宗祠石柱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石柱迷宫
关于加强汉寿县宗祠管理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往顶上跑
蘑菇石柱
后母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有心计的麻雀才能变凤凰
欢迎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