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区域文化特色,校内外联合开展中国“鱼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的研究

2019-01-17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素养活动课程

(北京朝阳区黑庄户教辅中心)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

《中办发2006-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校外教育机构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鱼文化”起源于中国,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人文内涵,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同时,“鱼”的形象活泼自由,实践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兴趣观。此外,单位所在的黑庄户地区被称为“金鱼之乡”,拥有多年的金鱼文化背景,“鱼文化”实践场所丰富,给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条件。此外,校内受场地、时间、人员的影响,缺乏开展“鱼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的条件和能力,需要校内外联合开展活动和研究。

(二)研究意义

“鱼文化”是人类与鱼发生关系后所演化出来的文化现象。鱼的自然属性和鱼的社会属性融合在一起 ,便成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对象。“鱼文化”源自中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源远流长,有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涉及水产、食品、美术、雕刻、影视、文学、诗歌、民谣、宗教、哲学等多种领域,有养殖育种、鱼品鉴赏、吉祥寓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创设丰富的“鱼文化”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亲和的鱼儿嬉戏等教学,引导少年儿童与鱼为友、为伴,认识生命、认识自然,感知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将“鱼文化”知识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具有“鱼文化”教育特征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及课程,创设人文素养培育的和谐环境,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校外教育机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可以补充学校教育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不足,其形成的资源也可以服务于校内教育。因此,联合校内外共同开展研究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促进项目的长远发展。

二、校内外联合开展中国“鱼文化”传承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一)统筹教育资源,完善项目规划

研究之初,以校外教育机构成员为核心,统筹现有教育资源,规划项目研究目标、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建立“十有”,即有规划、有人员、有课程、有活动、有竞赛、有阵地、有环境、有创新、有成果、有课题。

在规划的指导下,通过中国“鱼文化”传承项目的开展,培养十余名专业教师,开发“鱼文化”实践活动课程,联合校内开展“鱼文化”特色活动和竞赛,建立“鱼文化”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金鱼”培育基地,出版各种“鱼文化”相关指导手册和文集,申请市级课题。全面、科学的进行“鱼文化”传承教育的深入研究。

(二)深挖“鱼文化”教育内涵,开发教育资源

1.梳理鱼文化教育内涵,开发知识读本,推进各项教育开展

中国“鱼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博。通过和专家交流,以及阅读大量专业文献和书籍,认真梳理出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的中国鱼文化的知识内涵和核心思想,并将这些内容划分为文化象征、具体表现、文化类别、文化特色、作用与功能、继承与发展六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内容、设计补充校内没有的课程和活动,制作20余本“鱼文化”知识读本(涉及诗词、成语、鱼俗、历史、名画、垂钓等)发放到校内,有效实施推进各项教育开展。这样的全面梳理不仅凝练了“鱼文化”教育内涵,科学规范了课程活动,也对全体参与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学生核心素养与鱼文化传承有效融合,创意“五福鱼”形象

研究小组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和中国“鱼文化”核心思想进行合理的融会贯通,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天地万物、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设计创意出“五福”鱼的概念(聚福鱼-传传、励志鱼-成成、优雅鱼-育育、幸福鱼-温温、和谐鱼-华华),并在周边各个学校开展“五福鱼”形象征集活动,让学生来设计、创意自己心中喜欢的“五福”鱼形象。“五福”鱼是推进核心素养深入落实的手段、途径和媒介。同时,五福鱼作为一种健康可爱的形象大使,不仅激励学生成长、发展、成才,也能起到传承中国鱼文化的作用。

(三)依托区域特色和阵地,联合校内共同研发“鱼文化”课程活动,实施“鱼文化”传承教育

1.依据校内学生需求,开发“鱼文化”教辅课程

让学生在“鱼文化”知识学习中得到文化精神享受,增加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是开展此项研究始终坚持的理念。通过在多所学校进行调查、访谈、实践,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纳入“鱼文化”精品教辅课程,组建教师团队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鱼文化”教辅活动课程。现已开发“五谷创意鱼、鱼乐星空、鱼乐纸上、水族造景、鱼儿的故事、鱼乐美图、彰显鱼韵”等十余门课程,课程内容涉猎科技、美术、音乐、手工、生物等各个领域。

为保证“鱼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校内外联合实行了两种活动模式。一是教辅活动模式。即各个学校每周选派不同年级的学生到校外教育机构进行选单上课,参与体验不同的“鱼文化”课程。二是相应的课程教师撰写课程指导手册发放到校内,指导校内教师在学校开展“鱼文化”教育。两种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为“鱼文化”传承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结合校内外特点,开展“鱼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1)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校外教育机构阵地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单位现建有观赏池、垂钓池、摸鱼池、莲花池、水生植物池、鱼儿诊所、鱼品博物馆、幸福小渔场等多处“鱼文化”实践场地,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体验机会。联合多所中小学开展的“捕鱼节、垂钓大赛、鱼乐嘉年华、金鱼锦鲤陶艺大赛”等活动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校内普及活动。利用校内学生、班级资源的便利,尝试开展送“鱼文化”活动进校园。校外专业教师将有趣新鲜的“鱼文化”普及活动和课程带到学校内,很好的辅助校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优势互补。

(3)参观、竞赛活动。在广泛普及体验的基础上,也顾及到项目的专业化和高端化。选拔优秀的“鱼文化”传承小使者,组建鱼文化学生社团。学习更专业的金鱼养殖和观赏知识,并定期参观专业的渔场,参加市级乃至全国级的造景大赛。拓展学生视野,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3.利用地域资源,开辟“鱼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活动场所仅局限在校外教育机构和校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利用地域特色和资源,开辟新的“鱼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深入走访黑庄户乡周边“鱼文化”特色场所,联合社会教育资源,成功开发出“金鱼市场”“陶艺实践基地”“学生行知实践园——运河文化馆”三个“鱼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鱼文化”传承项目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四)坚持专家引领,培训师资队伍

以专家为引领逐步形成中心教育特色,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位教师潜力和专长,增强教师研发课程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提升团队凝聚力。

联合国家水产站专家,定期开展专家进校辅导活动,学习“鱼文化”前端知识,提升活动规格和平台,保证项目的专业性。中心全体教师参与“鱼文化”传承项目开发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参与开发课程、编写指导手册、制作学材、组织实践活动、集体学习、撰写课例论文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专业素养、协作合作意识、科研水平等,实现教师的全面培养。

三、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及校外教育机构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在“鱼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参与“鱼”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关联性学习以及参加“鱼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加深了对“鱼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了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热爱,实现人文素养能力、品格全面的提升,形成积极乐观、和谐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促进单位特色优势项目建设

中心定位“鱼文化”为单位特色优势项目。通过开展“鱼文化”研究,提升了单位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也通过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提升本单位教师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推进、为结合本地区实践开发其他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奠定基础。

(三)促进校内外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

传承“鱼文化”教育活动不是校外教育机构单一的项目,借助校内资源,联合开展研究和实践。不仅给校外教育机构提供了长期实践、观察、研究的基础,也弥补了校外教育机构人员少、学生流动性大的缺点。同时,该项目也促进校内更好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丰富了校内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

四、问题与展望

推进中国“鱼文化”传承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校内外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管理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社会的认可和资源单位的鼎力帮助。该项目的研究还属冷门,在中小学校、校外教育机构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育多元化都是我们长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我们还将继续不断完善创新。

猜你喜欢

素养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