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疼痛的影响

2019-01-17吴珍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51期
关键词:针对性住院骨折

吴珍英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骨折在老年人中较为多发,严重时需通过手术治疗,而老年人因机体抵抗力较差,对骨折及手术疼痛的耐受性较差[1],故而部分患者会因术后疼痛问题影响到康复锻炼积极性,同时还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心理负担[2,3]。因此,对老年骨折患者控制术后疼痛意义重大。我科近年来尝试实施针对性护理,有效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折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以2017年2月之前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5岁,平均(66.35±3.41)岁;其中小腿骨折14例,股骨干骨折14例,上肢骨折10例,下肢骨折2例。以2017年2月及之后收治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0~77岁,平均(66.42±3.52)岁;其中小腿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6例,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在2017年2月之前,我科为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观察病情、指导用药、给予心理疏导、指导科学饮食、适当康复锻炼。

我科自2017年2月起开始为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评估疼痛耐受情况:在就诊时评估患者疼痛感受,通过主动沟通了解患者怕疼程度,掌握患者文化水平、对疼痛的心理、简单的生活经历、职业、性格特征等,根据其综合情况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疼痛干预方案。

(2)疼痛健康宣教:为疼痛与家属讲解疼痛是骨折及手术后必经的体验,说明疼痛发生机制、常用缓解疼痛的方法、医院镇痛处理措施等,让患者对疼痛的发生及干预有全面的掌握。教会患者减痛方法,引导其做好和疼痛共存的心理准备,鼓励患者经常回忆生活中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经历,激发其斗志。

(3)疼痛心理护理:以同理心沟通方式,表示自己明白患者疼痛感受,鼓励其倾诉并耐心倾听,尊重患者的疼痛反应,尽量不让忍痛,而是诉说出来。观察患者活动、睡眠及表情,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以鼓励语言、同情安慰等给予支持。嘱咐家属理解患者因疼痛出现的烦躁或不耐烦情绪,让家属多给予鼓励与安慰。

(4)舒适体位干预:术前指导患者展开适应性训练,教会腹式呼吸法减轻不当呼吸造成的手术部位疼痛加剧现象;术后让患者在硬板床上平卧,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休息,并注意定时协助其以轴线方式翻身,注意翻身时应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加剧疼痛。说明因疼痛而长时间不翻身易造成压疮等并发症,鼓励患者克服疼痛给予配合。

(5)药物镇痛:对原因清晰的疼痛,预防性用药镇痛。对于部分担心用药后成瘾者,说明止痛药作用机理、应用意义,减轻患者思想负担,使之短期接受药物镇痛。对应用镇痛泵的患者,不仅需教会应用方法、注意事项,同时还应对镇痛泵镇痛效果准确评估,当镇痛效果不佳时及时告知医师给予镇痛药物处理。

(6)理疗:术后可遵从患者意愿,以红外线照射来缓解疼痛,促进水肿消失。

(7)功能锻炼:为患者讲解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实施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说明其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鼓励患者克服疼痛积极遵从护理人员指导下床活动或锻炼。患者下床活动或锻炼时,护理人员陪伴并适当协助,时间不可过长,注意休息与锻炼交替进行,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3 观察指标

(1)在就诊时、术后3d、术后7d、术后10d,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2)统计两组术后感染、压疮、尿潴留、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3)记录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4)在患者出院时,以我科室统一制作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总分为100分,分值为85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分值为60分及以上为满意,分值不足60分为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者人数占比为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评分

在就诊时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术后3d、术后7d及术后10d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两组术后感染、尿潴留、关节脱位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不同时间患者VAS评分( ±s,分)

表1 不同时间患者VAS评分( ±s,分)

组别 就诊时 术后3d 术后7d 术后10d对照组(n=40) 6.53±1.026.04±1.085.11±0.973.18±0.62观察组(n=44) 6.58±1.105.23±0.854.23±0.592.01±0.58 t 0.2153.8375.0758.935 P 0.4150.0000.0000.000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n(%)

2.3 两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3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s,d)

表3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s,d)

组别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40) 3.08±1.0218.94±2.36观察组(n=44) 2.15±0.4712.07±1.85 t 5.44814.918 P 0.0000.00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

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 (n)

3 讨 论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畏疼情绪不仅会导致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降低其心理适应性与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其参与康复运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患者康复速度。因此,近年来老年骨折患者疼痛干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老年骨折的常规护理对患者疼痛虽然会给予一定关注,然而对不同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关注较少,且疼痛并非护理重点。为减轻疼痛对患者康复造成的影响,近年来我科尝试为患者展开针对性护理。针对性护理是针对患者围术期存在的一个或几个护理问题,准确把握患者护理需求,为其提供切合实际、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护理干预服务。不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有一定差异[12],我科首先对患者疼痛耐受度及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以便制定个性化疼痛干预方案[。此后,结合具体情况实施疼痛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理疗、药物镇痛、体位干预等,使患者从心理与生理上获得疼痛护理的满足。严重疼痛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积极性[,因此在针对性护理中,护士还加入了康复训练指导,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尽早锻炼,促进其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d、术后7d及术后10d时,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对性护理确可减轻疼痛。另外,观察组压疮发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高于对照组,这些均与观察组疼痛的减轻有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为老年骨折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使之尽早展开康复锻炼,有助于降低压疮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病程,且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猜你喜欢

针对性住院骨折
妈妈住院了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