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奔腾不息的“一条大河”

2019-01-16许乐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乔羽上甘岭祖国

许乐

2019年9月,新华社联合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首席提问官胡歌发出第一个提问,并邀请网友们参与讨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

众多网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我的祖国》。

沙蒙:希望这支歌经久不衰

说起《我的祖国》这首歌,就不能不提到电影《上甘岭》。

《上甘岭》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的真实故事。1952年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朝鲜半岛的南疆北界由此得以稳固。作为朝鲜战争的一场标志性战役,上甘岭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棵奇异的树干,被称为“上甘岭之树”,上面布满了158块大小弹片,可见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程度。

1953年,毛泽东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让全国军民都能从中感受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擅长军事体裁拍摄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任务,并立即组建了创作班子,由沙蒙、林杉担任导演。

经过一番研究,沙蒙决定采用“以小见大”手法——将影片的视点聚焦到上甘岭战役中的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他的主张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在电影《上甘岭》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缺粮断药又断水的坑道里,在激烈战斗的间隙,战士们有了难得的休闲时间,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读家信,有的在讲故事。一个战士吹起了笛子,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卫生员王兰轻轻唱起一首怀念家乡、歌颂祖国的歌曲,战士们也一起合唱起来……这场戏是《上甘岭》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和点睛之笔。

或许是期望太高,当电影拍完时,影片的插曲还没有着落。情急之下,沙蒙与同事用了好几个晚上,赶写出歌词的初稿:“祖国啊,我的母亲!您的儿女,离开了您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

歌词写好后,沙蒙找到延安时期的老战友——曾经创作歌剧《白毛女》的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专业作曲、院艺委会委员刘炽:“你为它谱个曲子吧,希望这支歌随着电影的放映能够传遍全国,而且家喻户晓、经久不衰。过了若干年,即使这部电影不演了,但只要唱起这支歌,就会联想起影片中动人的场面,就会怀念起那些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们!”

刘炽领会了沙蒙的意图,但在看了歌词后却连连摇头:“这首歌词的意思虽然不错,但没有韵律,谱难写不说,即便勉强写出来也难于流行。这样吧,歌词我请乔羽来写。”

乔羽当时是中央戏剧学院剧本创作室专业创作员。在1955年上映的电影《祖国的花朵》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已经在全国流行开来,歌曲的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二人是珠联璧合的创作搭档。

乔羽:人人心中都有一条河

乔羽接到任务后,为了解影片情节、捕捉创作灵感,先看了一遍样片。他被电影故事中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虽然充满创作激情,但乔羽在提笔之后却有些犯难了。多年以后,乔羽在回忆这首歌的创作过程时说:“当时我觉得《上甘岭》影片的歌词若要按战斗的调子写,有点儿‘靠——就像舞台演出,红色背景、演员着红装一样,没有反差、对比,效果出不来。”

乔羽苦苦思索、反复尝试,一个稿子出来,觉得不理想,马上就被自己否定了。十多天过去,乔羽依然没能写出自己中意的歌词。直到有一天,乔羽忽然从一个特殊记忆中找到创作灵感——为了创作电影《红孩子》,他前不久专程到当年的中央苏区江西采风,途中要通过轮渡过长江。乔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长江——水面辽阔水很清,江上有许多帆船,船上的帆很白,与黄河完全是两个样子。过了长江,到处都是碧绿的稻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感觉一找到,乔羽立刻文思如泉,一气呵成。其后又经过十多天的反复推敲,终于完成了《我的祖国》三段歌词的创作——第一段歌词表现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第二段歌词表现志愿军战士对建设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幸福憧憬;第三段歌词表现志愿军战士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坚定信念。

由于创作思路别出心裁,不知能否顺利通过,乔羽忐忑地将稿子交给沙蒙。沙蒙拿着稿子陷入沉思一声不吭,大约半个小时后,突然一拍大腿,大声叫道:“行了,就它了!”

乔羽如释重负。可第二天,沙蒙又拿着稿子来找乔羽:“大家看了你写的歌词,都认为很好,就是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这句写得有点儿小气。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这不更有气势吗?”

乔羽思考了一下,解释说:“长江虽有气势,但在全国范围内没见过长江的人还是很多,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心理上产生距离。而且从对祖国的体会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大多会有一条河,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我想,还是用‘一条大河更好些……”

沙蒙听后頓觉精妙,连声说道:“对,对,就‘一条大河!”

郭兰英:从26岁一直唱到90岁

歌词定稿之后,刘炽开始了创作准备。通过对《上甘岭》影片剧情的了解和对插曲歌词的领会,刘炽认为:“这首歌应当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它的曲调也应当是全中国人民所喜爱的。”

为了确定创作基调,刘炽找来1949年至1955年间群众最喜欢的十首歌曲,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哼唱,唱累了就用笛子吹,整整一个星期足不出户,连一日三餐都是请炊事员送过来。为避免外界的任何干扰,他在门上贴了一张字条:刘炽死了。

经过反复吟唱,刘炽根据河北民歌《小放牛》改写的《卢沟问答》中的头两句旋律,终于捕捉到了创作灵感。他把这两句旋律略加改动,作为新歌的引子,很快完成了谱曲工作。

为了录制好这首歌,长春电影制片厂请了一批歌手前来试唱,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乔羽建议,请出演过歌剧《白毛女》的青年歌唱演员郭兰英来试唱。

听了郭兰英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唱,相关决策者当即决定由郭兰英来担任演唱任务。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完成的,郭兰英深情的演唱使在场的人都听哭了。第二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率先播放了这首歌曲,而此时电影《上甘岭》还未公映。因此,《我的祖国》这首歌先于电影红遍全国。

1956年,郭兰英第一次演唱《我的祖国》这首歌时,年方26岁。此后的60多年间,她不知演唱过多少次。2019年9月14日的中秋晚会上,当已近90岁高龄的郭兰英再次唱响这首经典歌曲时,全场立刻掌声雷动……

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我的祖国》这首音乐经典作品,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特别选用了《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搭载升空。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当代音乐博士项筱刚认为,不论是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还是作为20世纪中国音乐史、20世纪中国电影音乐史的一个历史坐标,歌曲《我的祖国》都是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

猜你喜欢

乔羽上甘岭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您
血战上甘岭的虎将秦基伟
Song of the Motherland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意聊
乔羽和佟琦:爱情的小船荡了一甲子
乔羽和佟琦:爱情的小船荡了一甲子
对祖国唱出爱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