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长江防护林建设应把握五个关系

2019-01-16赵金河黄发晖

中国水利 2019年1期
关键词:防护林堤防经济带

赵金河,黄发晖

(湖北省水利厅,430071,武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主持召开第二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要求加快构筑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尽快建成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让长江上下游、左右岸绿起来、美起来。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五个关系,全面推进湖北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使命重大、责任重大。

一、分析现状,把脉湖北长江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境内长江流程1 061 km,是长江中下游径流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度唯一过千公里的省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长江堤防大规模建设后,长江两岸堤防防护林总体态势良好,两岸1 577 km堤防通过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划定堤防两侧护堤地10 546.7 hm2,种植各类林木500.8万株,基本形成了“一堤两林”的生态防护格局,并收到了较为显著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湖北省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缺少统筹规划是影响长江防护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

长江防护林种什么、怎么种,大多没有总体规划。少数地方选择林木品种比较随意,导致有的堤段防护林成片死亡、有的品质低下、有的长期滞长;堤防加固工程建成后的复绿工作,往往满足于完成投资,没有研究和选择林木品种及种植方式;少数县市区对城区或集镇堤段进行综合改造时,往往只注重改造区域的绿化效果,而忽视了防护林的整体发展。

2.无序占用护堤地是长江防护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方面,长江两岸沿线分布有大量村庄,赤壁镇东风村沿长江干堤建房约占四五公里,堤防大建设时没有搬迁;荆江分蓄洪区安全台也是临堤而建,使防护林大量“断带”,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沿堤部分村民侵占防护林带的现象时有发生,乱搭、乱建、乱挖、乱种屡禁不止,形成“肠梗阻”;个别监管不力的堤段,防护林被侵占已成为“常态”,林地成为村民的“自留地”。

3.林木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是长江防护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长江防护林种植林木品种以意杨为主,据统计,全堤共栽植意杨近480万株,超过总量的95%,其中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已确定不适合在长江以南栽植的天演速生杨就占有较大比重。长江堤防大规模建设时,采取机械施工,或机械运输、碾压,或管道吹沙填筑,土壤板结,防护林栽植时没有换土,栽植后缺乏有效管理。嘉鱼县三合垸长江堤防20多km堤段背水侧护堤地在当年填筑时,大量采用当地的矿渣,防护林栽植了十几年,至今没有成材,严重滞长甚至停止生长或出现萎缩。

4.堤防管理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导致长江防护林功能定位尴尬

防护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具有生态优先、防护体系长存的基本特性,除了必要的更新采伐外,原则上不允许采伐。但由于不少堤防管理单位人员经费不能足额到位,维修养护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堤防管理单位每年只有靠采伐防护林维持生计,近年每年的采伐量为4万~5万m3,使防护林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5.个人经营、小户承包不利于防护林结构稳定和长期发展

为加强防护林的运行管理,各堤防管理单位探索了多种经营管理模式,有的与当地村组集体联合造林、联合管理;更多的则是采取职工或者当地村民分段承包的办法,有的承包期限高达30年,而承包合同大多没有对防护林的结构稳定性、生态保护等进行约束,不利于防护林的结构稳定和长期发展。

二、高位谋划,把湖北长江堤防打造成最美生态廊道

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和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率先制定了 《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作方案》,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到2020年在全省长江干流沿线38个县(市、区)沿岸建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显著改善长江沿线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水平。湖北省水利厅结合实际,提出通过加强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强化堤防工程运行管理,把湖北长江堤防打造成全国最美生态廊道。

1.坚守“连续完整”的底线

长江防护林只有连续完整,才能真正具备防护功能。建设高质量的长江防护林体系,必须把防护林连续完整摆在重要位置,在抓好护堤地造林的同时,重点解决无堤河段植树造林的问题,在河道两岸第一层山脊线以内开展防护林建设,真正形成连续完整的防护林体系。

2.夯实“结构稳定”的基础

结构稳定最关键的指标就是森林的保存率和成材林的比例。在实行限额采伐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防护林的采伐,除抚育性采伐和对过熟林进行更新采伐外,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采伐,用3~5年时间,提高森林保存率和成材林比例,确保防护林体系结构稳定。

3.树牢“功能完备”的标向

防护林是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长江两岸防护林历来以防洪保安为首要目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应当转变思维定式,突出社会效益,强化防洪保安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4.盯紧“最美堤防”的目标

1998年长江大水后,湖北长江堤防全部纳入整险加固范围,达到了防御洪水设计标准,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了保证。湖北长江堤防工程建成后,各堤防管理单位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大力发展堤防防护林,加强对堤防护坡草皮的管理,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水管单位创建,以创建促管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已创建2家国家级水管单位和8家省级水管单位;国家一级堤防、素有“中华第一堤”美称的荆江大堤正在进行综合整治,武汉武青堤获得2017年C40城市奖中 “城市的未来”奖项,武汉江滩、荆州滨江公园、鄂州三国吴都风光带、黄石江滩朝阳等将长江两岸打造成景点、亮点,建设长江“最美堤防”目标可期。

三、统筹协调,把握五个关系推进长江防护林高质量建设

1.以乡村振兴新要求为引领,把握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解决长江防护林建设瓶颈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既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同时包括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目前,湖北长江沿线38个县(市、区)分布有100多个村庄,特别是荆江分蓄洪区工程直接在荆南长江干堤、南线大堤(长江一级堤防)两侧建设了87个安全台,安置了6 000户24 439人;沿堤建立安全区,安置了53 490户195 326人。这些村庄大部分形成了长江防护林的“断带”和“肠梗阻”,影响了长江防护林的连续完整性,是长江防护林建设的最大瓶颈。

在整体推进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新要求为引领,重点突破“断带”和“肠梗阻”等瓶颈,整体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要在进一步完善长江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划界确权的基础上,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从改善沿堤村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入手,通过整体搬迁、适度集中、环境整治、生产与生活区域分离等措施,留足绿化空间,既保证长江防护林连续完整性得以实现,又可将沿堤村庄打造成各具特色的风情村庄、生态村庄、宜居村庄。

2.以“两山理论”为引领,把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重新审视长江防护林功能定位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防护林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目的而建设的森林系统,长江防护林更具有削浪护岸、防洪保安的特殊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临水侧的防浪林不论是品种、还是栽植方式和密度,都是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而背水侧的护堤林,除了要承担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外,更多的则是考虑经济效益,每年要采伐5万~6万m3木材,来弥补堤防管理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的缺口。

学习和贯彻习近平“两山理论”,必须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防护林的功能定位,把生态效益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将堤防管理人员和维修养护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供给、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将长江防护林建设成公益林、生态林。在保障长江防护林连续完整、结构稳定的同时,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3.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把握好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做好长江防护林建设顶层设计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树,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根基。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空间管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胜。

4.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握好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进长江防护林高质量建设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孕育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反思湖北省长江防护林建设,传统、单一的林木品种,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经营理念,只求所有、不求创新的发展方式,栽树、砍树、卖树的循环模式,沉积了一定体量的传统落后产能,其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的惯性巨大,必须下大气力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

要在提升森林品质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在保证临水侧防浪林防洪功能的基础上,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适当扩大绿化品种和珍贵树种的栽植面积;另一方面要加强林间管理特别是中幼林抚育,促进林木生长。

要在提升林下经济效益上下功夫。结合各地农业产业特点,建立一批如蕲春林药、嘉鱼林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

要在提升堤防文化影响力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堤防历史和文化,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沿江岸线治理和滨江生态环境整治,把县级以上城区堤防及江滩打造成亲水平台、休闲景点、绿化示范区。

5.以协同发展为引领,把握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推进长江经济带堤防防护林整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湖北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联通中西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全省99.3%的国土面积和99.1%的河流属于长江流域,在切实抓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应当统筹推进汉江及其他重要支流堤防防护林建设。

要抢抓长江两岸植树造林和全省14条入江支流建设的重大机遇,树立全局思维,山水林田湖草统一保护、统一修复,长江干流堤防与连江支流堤防一同谋划、一同发展,在协同发展大格局中,高标准推进长江经济带堤防防护林整体建设,真正把湖北长江堤防打造成全国最美堤防,汉江堤防打造成生态堤防。

猜你喜欢

防护林堤防经济带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堤防抗冲刷及稳定性分析
水利工程堤防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