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梯维修保养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

2019-01-16徐鹏卢德俊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维修保养制动器电梯

徐鹏,卢德俊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泰州分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人们的居住场所来讲,现代大部分建筑物都配备电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8年电梯总量约为700万台,其占世界的35%左右。电梯一般处于全天工作状态,其需要定期的维修与保养,但部分小区物业部门对电梯运营体系的认知度不足,未能采取正确的手段对电梯进行保养,进而加大电梯的故障概率,为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为此,电梯养护工作应作为当前物业部门的主体工作方向,其定期检修与维护也是电梯行业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1 电梯维修保养工作内容论述

在对电梯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过程中,一般是对电梯的各项运行行为进行监控,并对主要工作环节进行定期检查与调试,如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以缩减故障影响范围,防止产生电梯安全事故。电梯设备的定期检查,可有效降低设备的故障概率,并提升电梯的使用寿命,为此,在实际养护过程中,应以下列工作内容为主。

第一,应依据电梯的运行情况制定检查周期,并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电梯设备内的机械设施来进行检查,并对电梯内部的系统电路进行监测,以确保电梯设备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与此同时,对于安全类设施、电气设施等,也应严格按照设施上的信息参数进行定期核验,以保证电梯设备在工作人员的控制范围内。第二,物业部门应加强对电梯设备的巡检,其由专业人员进行负责,如发现电梯设备内的元器件有损毁,则需对问题进行检查并找故障原因以及故障产生的关联性问题,进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第三,应正确执行年检基准,一年对电梯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测,工作人员应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及时更换,在磨损部位添加润滑油,然后在对电梯的速度、红外线监测系统进行调试,以保证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电梯常见故障分析

2.1 电梯门

电梯门的故障主要表现情况为电梯门无法正常关闭或长时间处于开合状态,致使电梯一直停留在某个楼层内,对居民出行造成严重影响。产生此种故障的原因,包括电梯设备轿门的上位传输系统功能缺失;轿门外侧受到强大的外力撞击,开关门的联动机构、导轨未能正常工作;电梯轿门的电力关联机构存在断连现象;电梯厅门侧受到压力时,易产生形变,阻碍轿门的正常运行。

2.2 制动器

制动器在电梯设备中起到自动启停的作用,如电梯电源处于断开状态时,其内部系统的电流处于无法回流状态,此时制动器则可确保电梯设备的自动停止,其最大荷载为额定荷载的1.3倍。制动器作为电梯设备的安全系统,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易造成制动轮磨损、制动器传统弹簧的弹性系数发生较大波动、制动器内部线圈电压与实际工作参数不匹配等现象进而令电梯设备的制动器无法发挥其主要功能。制动器由于属于外力工作模式,其在故障发生过程中,设备内外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等也较为明显。例如,制动器的闸瓦设备出现异常工作现象时,常伴有浓烈的烧焦气味;制动轮发生故障时,则轮体表面的热度变化较为明显;制动器内部传统机构发生故障时,则无法支持相应荷载,易出现滑移现象;蜗轮蜗杆发生故障时,减速器则将出现异动响声。

2.3 曳引机

曳引机是电梯系统中发生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绳线与机器之间一般会出现滑移现象,此种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滑移产生的距离将逐渐加大,如未对此种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将增加电梯设备的风险系数。产生此种故障现象的原因包括润滑绳规格选取不正确;电梯设备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曳引机内部的动态系数差配置不正确,加大导靴的磨损力度,进而造成电梯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3 电梯维修保养发展现状

3.1 维修市场混乱

近年来,在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下,电梯数量也呈现出直线增加的趋势,作为电梯关联产业的维修保养领域也得到了发展的平台。但目前我国电梯维修行业的整体市场较为混乱,不同维修工作的服务质量、专业技能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在对电梯进行养护时,部分公司并未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与其配套的专业设施也并不完善。部分公司为谋取自身的利益,在维修过程中将维修部件进行以次充好,进而加大了电梯设备的质量问题。

3.2 救援不及时

部分电梯设备发生故障时,由于公司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划分不正确,将严重阻缓电梯的救援效率。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电梯维修行业缺乏相应的约束条例,且维修公司的应急力度不足,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象,进而加大不可预见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部分维修公司未能提前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往往在事故发生时,临时抽调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救援,此种模式将严重影响整体救援效率。

3.3 维护意识不足

我国对于电梯维修管控方面已经制定相关的规制度,要求电梯设备的巡检周期为15日,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电梯设备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并对电梯运转的重要环节以及易磨损设备等进行详细记录,以此为后期的养护工作来提供精准的数据保障。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维护意识,拉长整体检测周期,令规章制度过于形式化,同时也为电梯埋下了安全隐患。

3.4 专业技能匮乏

在电梯设备故障率激增的情况下,大部分电梯维修公司开始扩招工作人员,其在运营过程中,只是对工作任务进行正确调配,而未能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致使工作人员的维修水平较低,将加大整体工作量。此种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运营模式,将严重阻碍电梯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

4 电梯维修保养发展对策研究

4.1 规范维修市场的运营体系

对于电梯维修市场的运营体系来讲,地方政府应起到主体作用,通过对建筑方、承接方、工程方的二次审批,提升审核工作基准,进而形成基准化的市场竞争体系。同时,物业管理方应对电梯设备的相关数据、参数等进行记录,确保电梯各项运营行为满足国家制定的基准指标,进而从源头上减少劣质电梯的使用情况。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记录时,应将信息同步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以供检测机构进行辨认,进而令电梯设备运营效率达到本质上的提升。

4.2 提升救援效率

电梯维修公司应建构信息化监管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对电梯运行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同时,电梯维修公司应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定期记录,并依据电梯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的故障问题,制定多套解决方案,以此对电梯设备进行立体化防护。当电梯维修公司管辖内的电梯设备出现故障时,应依据平台的反馈信息,迅速查找故障发生的原因,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以此提升电梯的救援效率。

4.3 树立安全型维护意识

在提升维护意识方面,应设单独的监管部门,对电梯维修公司管辖区域内的电梯设备进行抽检,并将工作记录与电梯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核对,以此通过监管措施来落实各项基准制度。此外,应将民众监督行为纳入监管体系,令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电梯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工作的责任感、认真度等。

4.4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对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时,电梯维修公司主要是针对以往电梯产生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其涉及到的工艺原理进行深度研究,确保每位工作人员掌握电梯设备的运行原理以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电梯维修公司应及时引进高科技技术,令电梯维修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数据分析,进而提升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维修公司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通过奖惩措施来激励工作人员,督促工作人员对技术及工作原理进行学习,进而提升电梯维修养护的工作质量。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电梯数量的增加为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在维修市场混乱、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下,将对电梯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电梯维修保养的难度。为此,通过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培训机制等,可以对维修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进而为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维修保养制动器电梯
单元制动器停放制动不缓解改进
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问题的思考
清洁工程——汽车维修保养新理念(下)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2015中国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电商行业报告
露天采矿挖掘机的维修保养
盘式制动器制动尖叫CAE分析及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