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9-01-16郑志宏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21期
关键词:医疗数字化制度

郑志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随着现代化医疗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医疗设备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分支职能部门。医疗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采购论证、使用维护、归档管理、淘汰报废等方面,涉及到人员培训、财务计划、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当代的医疗管理工程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医院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管理体系也从单一化向复杂系统转变。因此,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先进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亟待改善。本文将从医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入手,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从而维护医院的高效益运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实现医疗效益最大化。

1 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采购制度

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调研性和系统性。

(1)计划性。购置前论证不充足,采购过程不规范,财务核算不到位,人员交接不周全,造成了医疗设备极具随意性的盲目采购现象,具体表现为所选设备型号老旧,功能不能契合医院日常医疗的要求;反之,购置设备的虽然具备良好的功能,但性价比过低,造成日常使用的利用率低,浪费大量资金预算,不具备经济效益。

(2)调研性。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市面上涌入了大量的新兴医疗设备品牌,但其功能各有不同,质量参差不齐,且部分厂商存在着虚假宣传的现象。医院管理部门设非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和反馈信息筛选调查,则往往容易购置质量较差或技术过时的不良品,不仅达不到日常使用的功能要求还增加了维修和保养的开支。

(3)系统性。采购的系统性体现在采购过程中有明确规范的程序制度,如采购提交、调研论证、财务拨款、设备验收等。部分医院在设备验收过程中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不能分别从物资层面和性能层面对所到设备进行判断验收,容易忽略运输过程中的外观及功能损坏、配件缺失等现象,对于性能判断尤其是设备操作、软件版本、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验收还处于形式主义,延长了设备正常使用前的等待期,加大了培训成本。

由此观之,不具备科学完备的采购流程和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是目前医疗设备管理购置阶段所存在的显著问题。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各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合作没有健全的计划论证体系,导致了设备开机率低,设备质量差,采购资金浪费等现象,不仅降低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进程。

1.2 缺乏健全的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规章

医疗设备的核心使用者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与医护人员,但部分医院缺乏完整的人才培训制度,未与设备生产厂家的工程师做好协调培训工作,培训课程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因此在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科室人员面对未知功能无从下手,设备的使用全凭摸索,遭遇到设备故障时也难以及时排除,需从院外聘请专业人员维修,降低了使用效率和增加了设备的报废风险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医疗、教学业务的展开。

医疗设备日常使用中的另一重点则是维护和保养工作。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工作重心在于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不少医院缺乏日常的检修工作,没能对设备存在的风险隐患作及时的排除,其结果是往往在遇到机械故障时才寻求维修人员或厂家工程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影响了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

究其根本,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中的主要问题是医院没有做好“以人为本”,缺乏和与设备厂家的沟通协作,没有培养医院独立的专业工程师团队。与此同时,并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日常巡逻检修制度。正因如此才造就了现今部分医院因设备故障而停止相应医疗业务的尴尬现象。

1.3 缺乏合理的医疗设备报废流程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技术被喷发,医疗设备的更新迭代可谓日新月异,然而目前许多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并未明确工作重心,依然停留于盲目攀比、重视采购而忽略管理的状态。鉴于此,部分因为技术过时或损坏等原因淘汰的医疗设备并未得到妥善的处置,即医院没有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报废流程。

淘汰的医疗设备根据其淘汰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淘汰,一类是故障性淘汰。对于技术性淘汰的设备,其功能尚可,运行无恙,仍然能发挥价值。但各级医院之前没有相应的设备继承调剂机制,导致了设备的浪费,未实现资金的回笼。对于故障性淘汰的设备,因其功能受损,不可再用以进行医疗任务,医院常常将其收入仓库,最后以废品出售给收购站,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许多医院并未对淘汰的设备进行技术性的区分,而是将技术迭代的设备设备和损坏的设备“一刀切”地收入报废仓库。这种现象是缺乏专业人才和规范化的报废制度导致的。

1.4 缺乏系统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疗设备的档案包括论证阶段的迪调研报告,采购阶段的物资清单、财务报表及技术清单和使用管理阶段的设备归档。由于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在医院的逐步应用,部分医院已采用了全新的数字化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1)早期纸质化档案的管理:在数字化管理软件应用之前,早期许多医疗设备的纸质档案并未得到妥善管理,没有建立专有的医院档案管理库,导致档案分布凌乱,档案信息不齐全,档案内容不规范的后果,对后续档案的统计和数字化造成了影响。

(2)早期纸质化档案的数字化过程:部分医院建立起数字化档案管理库之后,并未对早期设备的纸质化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在处理过程中并未有一套完整、规范的处理流程,以至于各类医疗设备之间信息存在不匹配、不对等、不统一等现象。

(3)新录入的数字化档案:对于新录入的数字化档案的处理存在极大的随意性,没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数据库,导致每套设备所记录的信息模版各不相同,造成了查阅核对时极大的不便。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是规范化和流程化,医院需要在档案录入、档案转移和档案保存等方面除开依赖现有的管理软件,还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化系统。

2 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上述医疗设备的管理漏洞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员和制度的不确定。下文将就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制度的建立进行探索,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可行的对策。

2.1 建立科学的医疗设备采购模式

科学的医疗设备采购模式主要从专业技术团队的建立和规范采购流程的搭建两方面入手。

采购上要建立起从设备选择、市场调研、财务审批到验收核算的完整流程制度。在每个过程中都应有专业人才的参与。

设备选择要切合实际,贴合医院自身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选择性能最符合,价格最合理的设备,要以发展的眼光考虑设备未来的可升级性,力求选择技术尖端、价格合适、易于操作和维护的设备。

市场调研要充分考虑到医疗设备厂商的技术潜力、品牌口碑、售后服务以及使用者的反馈信息,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选用大品牌、好声誉以及有专业工程及售后团队的医疗设备,能在后续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财务审批制度制度需要严格规范,验收核算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功能性检查。

2.2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直属管辖的设备工程师团队,对设备的验收、医护人员的培训、设备的维护及报废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设备生产厂商建立人才的联合培养制度,制定定期的人才考核计划,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待遇。

2.3 建立科学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日常使用管理、维护管理、报废流程和档案管理等。在数字化社会发展的今天,上述管理制度都应该做到规范化和智能化:

(1)采购管理应当有专门的数字审批系统,利于信息备案和风险评估,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建立风险溯源机制。

(2)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应当有培训、巡检和维修的记录,方便对设备存在的故障进行及时判断和维修,并提供了故障预测的可能。

(3)报废流程系统可以根据专业人员的判断对设备进行调剂或报废,合理利用剩余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4)与软件公司合作符合医院需求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早期纸质化文件进行数字化迁移,统一新旧档案的格式,规范设备档案的记录和查阅制度,设立权限,只允许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操作,保障数据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结语

目前医院所存在的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均系专业人才的缺乏和规范制度的缺失。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医疗设备的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医院应当积极设立搭建的设备工程师系统和数字化的管理制度,贴合实际,实现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突破。

猜你喜欢

医疗数字化制度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