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资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问题探讨

2019-01-16路思远高屹郭淑磊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物资部门监督

路思远 ,高屹 ,郭淑磊

(1.海军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2.海军勤务学院,天津 300450;中国人民解放军92676部队,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近年来,国资企业大力推行物资集中采购供应管理模式,随着各项法规和制度相继出台,经过多年实践、多次优化,管理框架已基本确立,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主的采购管理模式,在规模、效益、规范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级、各部门积极协调、理顺关系,采购行为日趋规范,采购范围逐年拓宽,采购效益彰显,集中采购已经成为国资企业物资采购的主要方式。虽然集中采购优势明显,但是效率低下、采购组织体系不完善、队伍发展弱项、采购监督不力、应急采购能力偏低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1 当前国资企业物资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集中采购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国资企业物资采购运行几年来,目前仍有个别单位认为物资采购工作无关紧要,不影响企业工作的大局,可搞可不搞;搞物资采购既无编制人员又无经费,条件还不够成熟,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受利益牵扯和工作的压力的影响,对物资集中采购改革不支持、不配合、不愿为、不敢为,有的还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导致单位物资集中采购工作踯躅不前,制约了物资集中采购改革的顺利前行。

二是采购制度还不够完善。物资集中采购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实施过程中未能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及深层次的矛盾。虽然有些集团公司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物资集中采购规定》,但是其条款过于宽泛,尤其是某些关键环节的规定有些粗糙,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对应该进行集中采购的物资金额限定及其采购方式、审批权限、程序、监督措施等缺乏明确具体规定,对物资招投标中的违规操作、恶意竞争、肢解招标、围标串标等行为缺乏处罚条款。可以总结为: 原则性条款多,细则性的问题少;禁止性的条款多,罚则却难以实施; 制定规范的部门多,缺少一部完整、全面、操作性强、执行力强的法规。

三是非招标方式采购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非招标方式采购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有待进一步明确。对于是否采用非招标方式采购以及采用集中竞争性谈判、询价还是单一来源谈判的方式,做法不尽相同,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缺乏监督。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把有些物资按照单一来源的方式采购,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撑,采购审核部门也未进行核实;询价采购中,参与竞争的供应商的选取随意性较大,采购项目要约邀请公布的媒体受众面不广,可能会排除一些潜在供应商。

四是集中采购队伍建设发展弱项。随着物资集中采购从无到有的发展,采购队伍也逐渐从业余走向专业化。然而采购工作是一项集政策性、市场性、专业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仅就当前情况看,许多的采购人员是改行的或临时抽组,其中部分人员虽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但整体上仍存在着知识水平偏低、专业面较窄、实操能力弱等问题,与担负的工作任务要求有较大差距,难以胜任相关工作,尤其是应急条件下的物资采购工作,影响了物资采购工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五是采购程序欠规范、监督制约乏力。首先是缺乏对需求部门的制约。有的公司(部门)采购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物资采购机构只是充当“陪购”的角色;有的部门设法规避监督,应该集中采购的大宗物资没有实行集中采购,而是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来应付集中采购。其次是缺乏对采购部门的监督,个别采购机构既是采购的执行者,又是决策者,甚至包揽了整个采购过程;有的采购活动不规范、不透明,个别领导在采购中打招呼、递条子,影响了采购活动的客观公正性。三是对财务部门的监督不到位。有的事业部门“先斩后奏”,财务部门却及时予以结算,给自行采购开了绿灯,导致了物资集中采购举步维艰。

六是采购预算流于形式。首先是预算观念弱。预算编审不准确,应该纳入预算的采购项目却排除在预算范围以外。二是采购预见性差。一些单位不是提前申报采购计划,而是到应急需要时才申报,零星且杂,把采购部门当成“小卖部”。三是采购预算执行差。有些采购部门对采购预算,不是严格执行,而是拈轻怕重,对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物资,尽量采取“回避”政策,导致采购效果不尽理想。

2 改进和完善物资集中采购的措施

(1)深化认识,构建规范的采购体系。首先要取得各级领导和员工的支持。向各级党委搞好宣传,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进一步强化“党委管物”的意识和作用,把“党委管物”当作“党委理财”的延伸,贯彻到改革中去,指导和推进改革;利用各种新闻载体和集会,加强对国资企业新形势下开展采购集中采购的重大意义以及采购制度、采购程序的宣传和解释,使广大官兵从思想深处赞成和拥护集中采购,为采购制度的推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二是尽快将物资采购机构纳编。人员编制的落实与否影响了该项事业的发展,在一个没有编制的岗位上工作,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积极性是可想而知的,长此以往,必将制约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

(2)注重培养,拓宽渠道,打造“复合型”采购队伍。从古到今,任何一项事业,没有一个专业的队伍做支撑其前景不言而喻。作为专业的采购队伍,因其特殊性,不但要具备较强的战备意识,为基层的服务意识,还要具有广泛的了解商务知识、产品知识、物流及信息化传输理论,更要具备“处突”条件下的物资采购能力。一要搞好队伍的“固本”和“纳新”。对现有采购人员采取经验交流、集体办公、内培外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采购人员进行采购法规、采购程序、合同法、谈判技巧等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培训;同时,加大物资采购人才的吸收和引进,挑选地方高校中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采购队伍中去,并注重加强与采购相关的边缘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和完善物资采购队伍的知识结构,为采购事业的蓄势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证。二是定期组织采购人员深入市场搞调查和应急采购能力训练。对某些商品市场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研究,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合理的对策;通过各种手段,模拟“处突”条件下物资采购氛围和采购要求,努力提高采购人员的“实战状态”下采购保障能力。

(3)加强审计,动态监督,形成全程化采购监控机制。首先要强化财务结算审计。建立采购审计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审计部门,对采购资金来源、年度预算、采购计划、采购结算等环节进行审计,尤其要加大经费结算审计力度,从末端上把好采购经费支出关。其次是完善内部监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的程序化管理,坚持采购计划、合同审核、资金支付等过程相分离,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再次不断拓宽监督渠道。积极谋求纪检、审计、需求事业部门、供应商和群众参与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体系,对采购程序、采购标准、采购资金、采购责任追究等实施全程化的监督。

(4)夯实基础,加大投入,搭建采购操作、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健全的采购机构,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快捷的交通工具和正常的业务经费是其发展建设的主要特征。一是搞好硬件建设。按照总部要求,加快对采购机构办公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建立功能齐备的采购厅、展示厅,开通与市场、国际的通道,减少采购时间,缩短采购周期。二是搞好软件开发。目前各部队无论是专家库的建设,还是采购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均是各自为政。没有一套完整、实用的操作系统,会限制了采购工作的发展。因此,要积极研发集物资出入库管理业务、专家库资源查询功能和采购计划的编审、节资率计算、同类产品的价格评比等多种功能的物资采购管理软件,加快采购管理正规化、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同时,加大对正常业务工作经费投入,也是物资采购得以顺畅运行的关键。

(5)分工负责,主动作为,努力规范程序化采购行为。《武经七书注释》中这样记载,“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意思是治军须先立法。一要完善预算制度。各事业部门在编制年度经费预算时,一并编制采购经费明细预算,报财务部门审核,待审核后严格按照核定的需求,适时进行采购。二要完善与采购改革相适应的核算体系。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增加适应采购制度改革要求的核算方法,增设专门的帐户。三要建立结算联签制度。凡是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物资,在支付和报销经费时必须附有采购部门的签章,作为原始凭证附件办理资金结算必备手续,确保采购活动的健康、有序、准确。另外,不把采购需求主体纳入采购小组。某公司机关规定:100万元以下的通用物资采购项目,事业部门可参与采购监督,但不允许参加采购小组。这样,一方面减少了事业部门对采购活动的干预,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采购机构组织采购也更加谨慎,透明度更高,操作更加规范。

(6)顺应大势,厉行节约,推广“节能性”物资采购。综观国内的采购事业的发展和形势,未来的采购事业必将向着及时、高效、足额、准确、竞争方向发展。一要建立起供应链思想。打破物资采购传统的买卖竞争关系,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并建立起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竞争——合作——协调”的集成化管理模式,降低采购风险,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要推行采购节约。改变传统的定势思维方式,摒弃掉“买使用习惯的让人放心,以买新的、节能的产品让人担心”的错误理念,坚持以用户需求为牵引,以采购对象为基础,以采购机构为核心,以供应商群为依托,以采购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实行采购对象分类管理,采购需求联合管理,采购信息共享管理,以提高采购的快速保障能力,实现国资企业采购的敏捷性和精确性。

猜你喜欢

物资部门监督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被偷的救援物资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救援物资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