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砥砺前行

2019-01-16吉鹏程曹欢欢方寒玉王明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医者医患共同体

吉鹏程,张 茜,商 丹,金 平,曹欢欢,方寒玉,王明旭

(《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61,zgyxllx@vip.163.com)

2019年8月31日,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法学会、科学出版社主办,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承办,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工会理论研究会、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究会、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省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陕西省医院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等14家单位协办的“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系列作品征集活动的集中展现。2019年5月10日,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截至2019年7月20日,一共征集到作品1918件,包括论文、医患故事、微视频、有声叙事、案例分析、摄影、书法、绘画、诗歌、演讲、歌曲等。作者群体涉及医务工作者、患者群体、高校教师及学生、媒体工作者等。本次活动共有29个省市(区)、115个城市、405家单位参与。此次论坛共有包括医务人员、患者、社会公众代表、医院管理者、医学人文工作者、媒体代表、大学生等方面的600余名代表共同参加了论坛。

1 站位高远、情真意切的致辞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教育宣传处副处长雷俊川在致辞中充分肯定此次活动:在繁忙而劳累的医疗实践中,存在着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体现着医患间的真情流露,这些美好的故事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广泛宣传,传播正能量,让医学的人性光辉散发光芒,让人间大爱尽情播撒。此次活动,恰逢其时,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更对推动我国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对和谐社会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医院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当前,全国上下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方面都在积极努力与实践。各种新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改善了医疗服务,优化了就医流程,合理布局诊区设施,科学实施了预约诊疗,推行了远程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异地就医结算等信息化便民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医患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高春芳在致辞中呼吁:医学发展到今天,医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医患关系的现况,健康发展都早已不是或者从来都不是医疗卫生一个系统的工作,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更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健康梦的实现,都和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健康中国建设,已然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发扬人文精神的事情,需要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从更广博的视角审视医学,更需要我们每一位个体积极行动起来。通往全民健康的目标之路上,没有旁观者,都是同行人,健康中国,伦理先行,医患和谐,我们同行!我们此次搭建的交流平台,是开端,也是目标!我们都是为了共享更加美好的医患关系!

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张金钟充分肯定了此次论坛:“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大会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健康中国战略的一次盛会,这个会议不但要感受和谐的医患关系,而且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够维系、巩固、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既要有感性的感觉,更要有深刻的、理性的理论分析。因为一件事情当我们认识的时候未必能深刻的感觉,只有当深刻得理解到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健康中国行动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此次会议,意义十分重大,需要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各方面的同志们,还有患者、患者家属,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付诸实际行动,为提高中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致辞后,张教授还为大会送上了美好的祝福,他说,健康中国战略是为老百姓造福的!

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震在致辞中表示,国际医学一直以来秉承着“让患者有尊严的生活,让医者有尊严的工作”的价值观,让患者与医者都能绽放生命的光彩,这一点,与本次活动所倡导的和谐医患关系是相契合的。我们认为只有感召我们的医护人员,从理念认知到实际行动,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们为之努力的美好愿景。国际医学坚持践行“视患者为亲人,视同仁为师长”的理念,在国家大力支持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下,我们将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立足西安,服务陕西,面向世界,与同业同行携手并进,加快发展,为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在致辞中首先向百忙中莅临论坛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次活动做出贡献的演讲嘉宾和节目演出人员,向主办、承办、协办、支持单位以及会务工作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其次他表示,举办本次“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系列作品征集活动及颁奖暨学术论坛就是为了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医患关系的发展脉络、经验,积极探索新时代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理论;以医患双主体和全社会参与的新视角为切入点,探寻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新路径,以系列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作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他还分享了在此次活动筹备过程中全国各地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领导、专家、医务人员、患者代表为此次论坛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最后,他代表此次论坛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在“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2 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学术报告

西北大学赵丛苍教授作了《和谐医患与社会文明——“医患命运共同体”再解读》的报告,他认为:“医患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和谐医患的重大能量和时代最强音。和谐医患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元素,是因为医患关系的“体量”相当巨大。因为“所谓医患关系就是以医生为主体,包括护士、医技人员等组成的医者一方和以患者为主体,包括患者家属、亲朋好友、单位领导等组成的患者一方的关系。”不能忽略的是,患病与医治是最司空见惯的客观存在。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关系,表现出很强的普遍性,具有与所有人相关联的必然属性。因此,担当和谐医患的主角是所有社会成员即“社会人”。他说,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信任是基础,公心乃境界,善心为灵魂,信任+公心+善心=和谐医患,此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六字公式”。

哈尔滨医科大学孙福川教授作了《医学人本论:医患和谐的伦理之根——兼论“医生也是人”》[1]的报告,他认为:医患和谐须臾离不开医学伦理。医乃人学,医乃仁术。对去伦理、去人化的医学及其医学观若不能治本,则和谐医患关系难以真正建构。而医学人本论是医学伦理的本质与灵魂,是根治去伦理、去人化医学观综合征的伦理之药,是长成医患和谐大树的伦理之根。以问题意识为引领,从“医生也是人”的理性建构破题,始终坚持以医学人本理念为主导的医者职业“合金人格”打造与职业良好生态建设的统一论,使医学人本论在新医改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同时取代医学功利论而居于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得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践行,从而使医学真正回归人学、仁术的常态,那么,医患和谐或医患命运共同体等诸多现实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北京大学王一方教授作了《如何培育临床人文胜任力》的报告,他讲到:医学是人学,是人文牵引的科学,是人性滋养的技术,医学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它既是知识、技能、体验,也是学养、情怀、境界;既是胜任力,也是同理心。医学人文将成为医院间竞争的软实力与巧实力,是现代医院成熟的标志。医学人才培养始于专业信息、专门知识、技能,逐步跃升至人类理解、人文智慧、生命境界,从知识教学、技术教练抵达人文教育、人格教化,从知识模仿、重复、技能教练抵达医患共情,主客体之间的心灵感应,心领神会,潜移默化。人文培训课程不仅要走进临床,还必须走进心灵,必须告别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模式,大胆尝试新模式,以学员为中心,创新教法与学法。他认为,没有理想的医学职业生活是平庸的,没有道德前景的医学职业是暗淡的,没有人文滋养的医学科学是单翅鸟,没有人性温度的医疗技术是无花果,临床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情与理的交融,医患间只有通情才能达理,医患间唯有入情才能入理。

北京协和医学院张新庆教授作了《医学人文案例分析方法与思路》的报告,他首先通过分享人文的相关概念以及裘法祖、林巧稚、顾方舟等医学大家的情怀,得出感悟:医学家人文情怀是家国情怀、医者仁心,担当重任、敢为天下先,一生专注一件事。医学人文的意义则在于:丰富人文知识、培育人文情怀,提高批判性思维、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研规范意识,牢记宗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做一名好医生。然后,他分享了案例采集步骤:根据背景信息、筛选案例,并进行案例采集,再提出好问题。其次,他讲述了案例分析技能:以问题为导向、厘清主要线索,以临床难题引发的困惑为突破口,明确基本观点和立场,具备伦理、社会、法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最后,他分享了视频案例制作体会,详细阐述了医学人文视频案例制作要点、关键点和评价指标。

河北医科大学刘云章教授在《患者何为:在“医患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2]的报告中认为:患者是“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直接参与者、运行维护者与质量评价者,其积极介入与有效作为在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患者何为”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并实践的课题。基于“共同体”的一般理论及“医患命运共同体”的特质与要求,患者是自身健康的全面管理者、医疗预期的合理设计者、医疗过程的积极介入者、医疗秩序的自觉遵循者以及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的理性对待者。这对患者的相关医学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患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来自医生与社会的帮助。

《道德与文明》杂志冯书生主编、天津医科大学苏振兴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刘俊荣教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郭永松主编、遵义医科大学龙艺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陈旻教授分别担任学术报告主持人。

3 精心设计、美轮美奂的颁奖与作品展演

此次作品征集活动共评选出获奖作品281件,其中一等奖30名,二等奖81名,三等奖170名;评出单位及团队奖共69名,特殊贡献奖7名,最佳传播奖12名,创新团队奖17名,优秀组织奖33名。健康报社行业发展采编中心主任、人文文化采编部主任孟小捷编审代表组委会宣读了表彰决定,与会领导和嘉宾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医患对话,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学术盛宴,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颁奖活动,更是一场触及心灵的精神洗礼;近距离感受医患真情,用画面定格美好瞬间,用声像传播人间大爱!”此次论坛,颁奖、学术报告与作品展演环节交叉进行、高潮迭起,温暖持续,在一天的时间里表彰了为此次活动作出贡献、支持的单位,展现了为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精心准备的代表作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心创作了“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主题歌曲《医心不忘》,歌颂了承担救死扶伤使命、承载生命期冀的白衣天使;上海岳阳医院的病友群用《爱的奉献》诠释了“您捧出一颗仁心交付患者,我满怀期待信任医者”的医患信任;西安高新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生如夏花》节目中表露医者初心:用双手托起生命之重,穷尽一生来诠释这身洁白,佑护无法衡量的价值!陕西广播电视台的《微笑与爱》展示了一个医患双方用微笑和爱增进了解、建立信任,共同抵御疾病的故事;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的演讲《传承两弹精神 不忘医学初心》讲述了白衣天使传承两弹精神、恪守“严肃认真 周到细致 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的感人事迹;中央电视台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爱让他重生》讲述了一位兼有医生和患者双重身份的苍生大医亲历和创造医学奇迹,为患者解除病痛、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的感人故事,而这份爱,也让他得到了重生;西安市第九医院的《五彩蝴蝶结》展示了一份特殊的锦旗——五彩蝴蝶结,艺术地再现了医护患之间相互信任、密切合作、恢复健康的真实故事;通化金马药业集团的《白衣天使》表达了对黑夜中坚守、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医务工作者的赞美;患者志愿者代表的《因为有爱》故事分享,讲述了一位女性患者在疾病突临时,勇敢和积极应对,用自己的故事为身患癌症的病友树立了信心,疾病康复后她积极地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鼓舞更多的患者振作起来,这是医学人文的患者实践;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生命因爱而精彩》讲述了一位护士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与患者携手对抗疾病,互相支持,重建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动人故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世上只有爸爸好》歌颂了那些无论寒暑春秋,无论风雨彩虹,总在时刻准备着,守护我们健康的最可爱的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患者志愿者代表们朗诵了《医患和谐之歌》,让爱的暖流在医患心间流动,让志愿精神深入人心,让医学人文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艺术地表现了医患双方为努力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感人故事和美好愿望。

论坛开幕式和上午颁奖环节由陕西电视台主播闫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韩菊主持;下午论坛由陕西电视台主播闫毅和空军军医大学马晓教授主持。

4 精心设计、创新形式的四“首”亮点——首唱、首展、首个、首发

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不高。要改变这种情况,推动医患关系趋向和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医生承担着照护健康和生命的使命,必须素养出众,这就包括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患者同样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医务工作者,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理解他们的初心与奉献,只有医患共同携手,才能抵抗病魔,成为健康中国建设中积极的一分子。此次论坛,首次发布了医患关系主题曲——《医心不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韩菊介绍了医患关系主题曲创作的初衷:尊重、理解、信任,是医患携手抗击病魔的力量!正如歌曲主创曹继文老师所说,在创作的过程中,被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深深感动,要努力创作一首歌曲来表达这样一种情感,而现场观众的7次掌声充分说明了这首歌曲达到了创作的初衷。

此次论坛,创新了学术论坛与节目展演的形式,在医院之外搭建了医患交流的平台,也提供了医患表白心迹的舞台。《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为此次论坛精心策划、设计了“和谐医患”LOGO及卡通形象,LOGO中间的十字,象征医院;携手的“人”形,象征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沟通,携手抵抗病魔;中间的心形,象征爱心,下面的两片橄榄叶是和平友善的象征。最终体现出中心思想“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共享美好医患关系”;卡通形象是一只可爱的梅花鹿,是一种与人类相处和谐的珍稀动物。用它可爱、善良、与人和谐的形象来体现医患之间良好、友善的关系。

有呼吁、有责任,有真情、有感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患和谐基金”在此次论坛上浓情启动,据悉这是全国首个患者基金,它来自于半个世纪前的一次遇见,这源于患者家属文先生的一个善举,其背后是一段跨越世纪的医患真情。这份真情没有被岁月尘封,医患,因合力对抗疾病而心相通、情相融。“医患和谐基金”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是传其家风、续写美德;对医者最大的褒奖,是彰其技艺、扬其仁心。医患和谐,传播真善美,情义暖人心。天道酬德,人道酬诚。医者的德艺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患者的理解给予医者奋进的力量。文先生的善举,感动了我们,感动了社会,也昭示着一个道理:医患携手,共抗病魔,这是何其美好的景致。命运共同体,连紧你我,医患和谐,惠泽你我。文先生受邀在现场讲述了这个温暖的故事,他希望将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

医患双方应当是命运共同体,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尤其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但规范、约束医者的宣言众多,对患者的倡议却无从考究。因此,《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牵头起草了《文明就医患者倡议》(西安宣言)[3],征集了十余位国内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和医学人文领域权威专家的意见,又对患者、家属和社会公众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希望《文明就医患者倡议》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响应,从而尊重医者、理解医者、配合医者,增加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让医患都有价值感、尊严感、幸福感,携手共抗疾病、共守健康,让医患真正形成坚固而温暖的命运共同体!

5 富有人文情怀的闭幕报告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尹梅在闭幕词中代表组委会向此次论坛的主办、承办单位,向为大会投送作品的单位和同仁,向在论坛上精彩报告的专家,向为大会表演节目的演出人员,向为大会默默付出的会务工作者,向一直关注论坛的各界同仁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她对自身在长期带教过程中和人文医学实践中所接触到的温暖医患故事娓娓道来,包括了青年医生为了草原人民健康的坚守和付出,年轻护士为了丰富患者生活的创意和行动,质朴的患者深夜送来礼物向医生表达谢意……通过这些震撼心灵的故事诠释了人文医者的情怀,也升华着医学中人性的光辉。她坚信,人文医学的发展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定要充满活力,我们构建医患关系,要沉思、要反想。尹教授说道,我们此次展示的每个作品背后都饱含着爱和信任,《文明就医患者倡议》的发布,LOGO形象设计的含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大众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渴望与期待。致辞最后,她温馨地说:生命是一种回声,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为它赋予价值、你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没有哪一个地方原本就是幸福,幸福需要去寻找,甚至需要去发掘、培养;那我们就给人生一个梦、给梦一条路、给路一个方向,然后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未来可期,今天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明天我们出发的期待与步伐。

这次活动搭建了医患双方理解、交流、对话的平台,相信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将对和谐社会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医者医患共同体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爱的共同体
高校医患关系研究反思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标准化病人在培养全科住院医师医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探索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