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未改变,与不断改变 最早与最新摄影器材之间的联系与启发

2019-01-15李硕

大众摄影 2019年8期
关键词:对焦器材网红

李硕

摄影是基于科学的艺术形式。匹兹瓦大光圈镜头的发明让人们拍肖像时摆脱了固定支架,柯达黑盒子的发明让普通大众也能记录生活点滴,徕卡相机和35mm胶片的发明给了纪实摄影更强的战斗武器,自动对焦与测光的诞生让一般人也能操作专业相机,数码相机的出现让摄影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每一次相机、镜头与感光材料等摄影器材的进步,都能刺激新的摄影艺术作品诞生,也给摄影这个艺术门类不断带来新鲜血液。

如果我们从摄影诞生之初开始细数,那么几百页杂志也无法说尽,所以我们试图从近20年的数码影像,特别是近10年来的手机与微单革新,来解读摄影器材的发展趋势。让你透过器材,看到摄影中那些在变化的东西,以及从未改变的精神。

手机崛起 柯达精神的传承者

“下克上”,是我们在观赏体育比赛、影视剧集中经常会看到的一类情况或情节。这类情况一旦发生,往往最令观众感到兴奋与期待。原因在于“下克上”激发了人们固有的挑战精神与不屈本能。

摄影正是充满“下克上”可能的一种艺术形式。原因在于摄影器材的普及和智能化,让拍摄本身的难度大大降低,每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师。

柯达照相机

1888年的柯达照相机,将摄影简化为三个步骤:上快门、眷胶卷和按快门。之后只需把相机寄给柯达公司去冲印,等着收照片就好了。这种冲印流程普及了摄影,“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柯达”的广告语也也深入人心。

苹果iPhone 4

2010年推出的苹果iPhone 4是该系列手机中首次采用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机型,提升了弱光成像能力。加上优秀的工业设计与iOS系统体验,成为了当时苹果最畅销的机型,也让手机摄影人群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这一点在2010年iPhone4等摄影功能更加出色机型发布之后变得更加明显——手机摄影将摄影与手机这种通讯、社交工具融合在一起,拉近了普通人与摄影的距离。你不再需要单独购买一台相机才能进行摄影,只需要掏出平时用来打电话、聊天的手机就行。并且,照片的分享也不再需要“存储卡-读卡器-电脑-修片-上传照片”的繁琐步骤,而是全部可以在手机里搞定。

这种前所未有的便利给了普通人成为摄影师的机会。如同1888年柯达照相机的出现一样,手机摄影再次提醒人们,摄影不仅是艺術,也是一种时尚与生活方式,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并且,随着变焦、夜景、多帧堆栈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通过手机创作出的照片品质也极大提升。手机摄影“下克上”的故事,正变得越发精彩。

华为P20 Pro

这是华为首款搭载三摄像头系统的手机,也是首批将人工智能用于图像处理的手机之一。特别是其夜景模式,凭借对数百张原始照片的计算叠加,获得一张噪点极低、宽容度极高的照片,刷新了人们对手机拍照的认知。

OPPO Reno 10倍变焦版

在比其他机型略厚一点点的机身里,OPPO放入了一只等效160mm F3.0带光学防抖的长焦镜头。同时.这台三摄手机还具备等效约16mm的超广角摄像头和28mm的主摄,这种三摄搭配也成为目前手机中的最强组合。

无反革命 从胶片相机到人机合一

与日新月异的手机行业相比,传统相机领域显得竞争和动作都弱了好几个级别。不过随着近年来数字化革命的深入,从单反相机到无反相机的变革依然令人振奋。

徕卡相机

1924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发明的徕卡相机不仅将摄影装备精简到前所未有的小体积,还制定了24×36mm的胶片规格,这一规格也就是如今被广泛认知的“全画幅”规格。随着徕卡的诞生,新闻报道摄影兴起,摄影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索尼A9

发布于2016年的索尼A9,在2019年通过固件升级实现了基于AI识别技术的实时追踪对焦功能,极大的提升了相机性能。这次升级也证明了微单相机作为一台一体化程度极高的电子产品,拥有不断进化的巨大潜力。

无反革命绝不仅仅是去掉相机上反光板、对焦和测光等组件这么简单,在简化机身的背后,是相机的深度电子化与一体化。传感器和影像处理器成为了相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们肩负起对焦、测光的重任,甚至可以通过电子快门完全无声地完成部分机械快门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传感器+处理器”的组合让相机有了更大的提升潜力。像索尼A9、A7RM3和A7M3发布都是在上市多时之后,靠固件升级增加了AI实时追踪人眼对焦和动物眼睛识别对焦。这种工程师在相机发布之后通过固件升级给相机加上全新功能的事情,在单反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此外,去掉反光镜在光学领域也产生了蝴蝶效应。随着后组镜片可以更贴近传感器,不再需要给反光板留出空间,镜头设计的思路被完全打开。光学设计能力出众的佳能和尼康,就已经打造出超大光圈超高画质的28-70mm F2、小巧并可用螺口滤镜的14-30mm F4这样颠覆式的镜头。即使与单反时代规格相同的无反镜头,在画质方面也要更胜一筹。可以说,在无反时代,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令人惊叹并且更加易用的产品诞生。

佳能RF系列镜头

最后出手的佳能凭借令人眼前一亮的镜头成为了目前微单世界的明星。并且在未来的镜头路线图中,超越单反时代规格的镜头还有很多。虽然传感器和AI算法是目前佳能的短板,不过良好光学系统打下的基础依然令人十分期待。

尼康Z卡口

卡口规格一直是困扰尼康单反系统的痛,所以在进入无反时代后,尼康推出了目前内径最大、法兰距最短的Z卡口系统。这一卡口拥有巨大的镜头设计潜力,而Z7也凭借5轴防抖和更具亲和力的触控操作改变了尼康给人的传统印象。

图片社交网络 从名片照片到朋友圈

回到180年前的1839年,当达盖尔宣布发明摄影术的时候,也暴露了当时摄影术的一个巨大问题——每次拍摄只能获得一张照片,且无法复制。不可复制性固然具有艺术价值,但也阻碍了摄影作为媒介的传播。好在不久后,随着湿板摄影术的发明,影像的复制和传播成为了可能。

有趣的是,1850年代及后来很多年最为流行的事情是拍摄名片照片,然后把照片寄给亲朋好友——这就像今天我们拍完一张照片后,通过微信或QQ发给亲朋好友一样。

名片照片

出现于1854年前后的名片照片实际上是通过一台相机上的多个镜头将影像分别曝光于同一张湿板底板上,它的出现直接引领了一股新的社会风潮——人们开始带着名片照片走亲访友,把自己或孩子的照片赠送给别人,并且还导致了相册的诞生,圖片的社交由此开始。

Instagram

诞生于20lO年的Instagra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图片社交平台,绝大多数知名摄影师都在上面注册了账号,还包括国家地理和马格南图片社这样历史悠久的影像机构。Instagram上的滤镜色调也引领了网红时代的图像风格,被称为“Ins风”(国内“网红风”的模仿对象)。

基于图片的社交正在成为推动整个摄影发展和摄影器材发展的巨大动力,因为很多人接触和学习摄影的目的是在社交网络上上传图片后,能获得更多的点赞。为此,人们开始学习构图、曝光,进而接触到更多的摄影理论和门类。虽然多数大众止步于分享生活,但也有不少人,或者说远比以往任何年代都多的一部分人,开始走上真正的摄影道路。

图片社交网络的出现和成熟,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台著名相机或镜头的诞生。但社交网络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从众现象和审美下滑。当投入一个领域的人数增多后,就如同做人均GDP一股,网络整体的美学要求被拉低了。单一的糖水、画意风格,讨好眼球的特写照片,猎奇的旅行题材成为了一股洪流,席卷着整个社交网络。

从社交网络被发明,到网络洪流的形成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但这一洪流却正在让摄影变得单一化和过度商业化。

微信

与Instagram等图片社交平台不同,微信本来是更纯粹的社交应用,只是附带了“朋友圈”这个半封闭式的图片分享途径。但由于微信的社交策略极为成功,几乎成为了每台手机的必备App,因此让自己的图片“称霸朋友圈”也就成为了多数人的摄影终极目标。

网红风潮

“用网红滤镜在网红打卡地拍摄网红照”,如今“网红”风潮对摄影风格和全民审美的冲击前所未有。这一现象表面是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普及与全球化深入导致的,但根源上还是大众缺乏美学教育与消费观念改变。但无论如何,网红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摄影标签了。

器材于摄影,摄影于器材

那些器材不能帮你做的 那些器材可以帮你做的

其實在摄影术诞生的前100年里,几乎目前多数摄影爱好者所拍摄的题材和形式都已经被探索出来。史前朋友圈——名片照片,史前VR——立体照片,史前PS——暗房合成……

但如果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器材和使用摄影的人身上,就会发现随着相机的便携化、自动化、数码化和移动化(手机摄影),摄影本身从富豪、科学家和画家的尝鲜实验,变成中产阶级的流行生活方式,进而演化成全民摄影的滚滚大潮。

每个人都能拍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手机厂商受迫于销量竞争而带来的手机摄影功能高速迭代,每个人拍的照片画质都非常出色,每个人口袋里都能装下超广角、长焦、大光圈镜头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但是,每个人都能拍照,和每个人都会摄影、每个人都懂得什么是美,还有本质上的差距。

摄影器材的不断演化,扫清了摄影普及在物质方面的障碍,也推动了有出色美学修养的人去创作前所未有的影像和故事。但是,一台相机或手机,并不能告诉你何为美、何为作品。

网红风潮和消费主义的流行就证明了这一点,多数人并不知道怎样是美的,只是模仿着别人去做差不多的事情而已。

但我们也不必悲观,甚至应该庆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摄影器材的进步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便利去拍摄照片,这也就是说一旦你具备了合格的审美,那么不必像前人那样购买胶片、微调焦点、测光读数、冲放底片、扫描底片……你只需要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就好了。

如今的相机已经可以识别出人和动物,而当AI技术进一步成熟,相机和手机就几乎可以搞定除了拍什么和构图以外的所有工作。

摄影自诞生之初的属性并未改变,但随着器材的改变与演化,我们将会不断面对更多元化的摄影器材,与更多元的影像文化。

摄影器材仍将不断演化,但摄影,还是那个摄影。

未来相机的“黄金法则”

1一体化

机械部件进一步减少,更加便携,更易于通过固件升级来提升性能,甚至镜头也是;一体化的另一层含义是视频与相机进一步融为一体。

2极易用

触屏、手势已经是家常便饭,眼睛识别对焦、主体识别追踪才是必备技能。

3善分享

所有相机要具备比现有设备更方便的无线传输照片功能,一键,甚至不用按键。

4画质重构

随着无反相机的出现,所有镜头都可以重新设计以适应高度一体化的机身,更小、更轻、更大光圈、更高画质。

5AI加持

在所有领域,从相机本身的设计、制造,到相机内部的算法和图像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将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对焦器材网红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不要上“网红”的当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