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实一体化复习课中“小组拼图教学法”的探索——《铣削的相关知识》教学案例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计时小组讨论导图

姚 青

(武进技师学院机械系,江苏 常州 213161)

一、案例背景

本堂课《铣削的相关知识》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学习过铣削的相关理论知识,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铣削实习操作,又回过头来梳理和总结铣削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后期的实践操作。本堂课面对的学生是模具制造中技术教学改革班,该班级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验班,从入学开始的教学流程便是以项目为载体,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需要及时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充分地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二、案例呈现

针对“铣削的相关知识”这个课题,我主要采用了“小组拼图”的教学方法。课堂一开始,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近期加工的一些铣削件,引导大家来思考铣削过程中的知识和问题。然后利用PPT图文并茂的阐述了“小组拼图法”的学习过程,达到这种学习方法的目的。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几张图,今天我们这堂课将运用这种名为‘小组拼图’的教学方法。每组6名成员,现在都已经拿到了一张和小组其他成员不同颜色的卡片,一会活动开始以后,各组中拿到相同颜色卡片的同学坐到一起,组成临时小组,每个临时小组讨论解决一个问题,时间为8分钟,讨论结束以后,临时小组解散,个人回到原位,将自己刚才所学的内容表述给小组其他成员听,时间为5分钟,最后,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将自己小组学到的6个知识点整理出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铣削知识的6个方面,时间为15分钟,最后将6张思维导图展示在白板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简单的拼图,大家可以看到,拼图里的每一块对于整张拼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的,每一块小拼图就像现在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小组里的角色,一会你将学到的知识点都将为小组最后画出完整的思维导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请你务必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重要性,没有人能替代你,你的努力程度决定了小组最后成绩的高低。”

师:“好,老师就强调这么多,下面看你们的喽,Action!”

学生迅速投入工作,教师开始计时,第一个环节“临时小组讨论”计时8分钟,第二环节“表述自己所学”计时5分钟,第三环节“整理思维导图”计时15分钟。教师预想在这些环节中会有学生懈怠、无作为甚至捣乱,教师将巡视指导、教育,记录要表扬的和要提醒的点,但是就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而言,完全超出了预想,每一个学生都在听着、争论着、记录着……教师在环节切换中间的点评中不断点名表扬同学的积极行动。

在思维导图张贴在白板上以后,全班就教师布置的6个问题进行了集体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精彩发言可给该组加分。最后大家一起参与了评比,评选出了3个优胜小组。整堂课教师没有讲专业知识,只是设置好了问题,指导学生去查、去讨论、去表述、去整理,整堂课学生都很投入。

三、案例评析

(一)足球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同理教学的主体是‘学’,而不是‘教’。让学生动起来,老师观察学生表现,点评。重过程,轻结果,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知识是学不完的,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本领,而不是内容本身。就像这堂课一样,也许结果是不漂亮的,学生的思维导图不是完整、整齐的,这个结果会让老师遗憾或尴尬,但这不是作为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最应该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状态:学生是否投入,他在团队合作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他是不是比上次进步了......教师分析学生各种非专业能力及学习能力,每堂课都要进行点评,从各个方面进行点评,积极的人和事及时表扬和鼓励,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指导解决办法。

(二)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学习得到或自己开发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套用。比如这堂课用的“小组拼图法”是不适合用在新授课上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讲解及最后梳理的过程中都是基于对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即使是没有参与讨论只是听别人说,也能对说话的内容有个基本的理解,而新授课是没法保证所有的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的。

(三)课前教师需充分准备。这里的准备,不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非常熟练、不出任何错误的讲解给学生听,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去学相关的内容,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同样的复习课,即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复习到什么程度设计什么问题,又是不能照搬照抄的......过去,同事间经常讨论到“预设”这个问题,公开课前讨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可能会出什么纰漏,课后讨论怎么没有预设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课堂呈现效果不完美。随着认识的加深,现在的想法是“完美”才是不正常的,在教师充分准备的课堂上出现各种“纰漏”,才是学生和教师真正的进步和最宝贵的财富。

猜你喜欢

计时小组讨论导图
畅游计时天地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计时工具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