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三瓜”模式

2019-01-15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张善伟信阳市统计学会李庆

农家参谋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电商旅游农村

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张善伟 信阳市统计学会 李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态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和旅游业态。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为了进一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信阳乡村旅游发展策略,2019年7月4日,在信阳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善伟的带领下,田三春、张俊、李庆等一行五人赴安徽省巢湖三瓜公社进行调研。

一、三瓜公社基本情况

对于“三瓜公社”名称的由来,其实很简单,因为三瓜公社最初所在地包含汤山村的东洼、大奎和倪黄三个自然村,其中,东洼村的“东洼”二字在当地人口语中易被外乡人误听为“冬瓜”,而大奎村位于汤山村南面,倪黄村位于汤山村西面。按照记忆简单、便于传播的互联网思维,取名为“冬瓜村”(原东洼村)、“南瓜村”(原大奎村)和“西瓜村”(原倪黄村)。然后根据这三个村的产业规划定位,又分别起名为“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和“西瓜美食村”。在三个村的基础上,需要成立个管理公司,为了便于记忆,所以取名为“三瓜公社”。因此,三瓜公社既是一个公司名称(隶属于安准商集团),也是一个农旅品牌和乡村旅游基地。

(一)“冬瓜民俗村”主要有: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东洼传统手工艺坊和主题农业带。

半汤六千年民俗馆致力于保护和传播巢湖地区六千年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温泉文化、半汤养生文化、地方建筑文化、美食文化。古巢国遗址有巢氏文化繁衍而生的古巢国,遵循古代有巢氏生活场景,让游客立体化体验有巢氏文化。东洼传统手工艺坊将半汤传统的油坊、布坊、茶坊、酒坊、蔑坊、陶坊、烤茶等40余个手工艺作坊和场景再现,恢复部分民间手工艺,还原传统农村的生活景象。主题农业带通过对周边的农田集中整治后,打造了观光、体验、旅游三个主题农业带。观光农业带春季油菜花,夏季五彩水稻,打造了四季可观光的农作物,放大周边旅游资源;体验农业带侧重于各种采摘、耕种的体验,进一步将周边山地充分利用;旅游农业带主要进行认植、认养、认种,进一步增强了主题农业带旅游黏性。

(二)“南瓜电商村”已打造成为电商第一村、农特产品大村和互联网示范村。

一是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引进傻瓜网、京东合肥馆、甲骨文、微创联盟等多家电商总部,建设电商基地,开发当地农特产品,整合包装名优特产资源,建立统一的电商分装库和物流中心,成立半汤电商协会,共同抱团取暖,走集约化农村电商发展之路。

二是对原有的山体、农田、水系进行整治,提升农田利用率,通过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开辟出冷泉鱼、温泉鸡、茶、山泉花生等30余个产业基地。通过产业基地和订单式农业,使一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围绕半汤本地特色产品和基地的建设,开发了茶、泉、农特、文化四大系列一百余种半汤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所有产品按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销售与体验,使农村产品上行渠道更多元化。通过统一开发、设计、包装、仓储、物流,使农民融入其中,在各个环节带动就业与创业,使半汤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农产品牌。

三是应用互联网+技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务,全面开发汤山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互联网应用。积极培育互联网技术骨干,形成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域,建立技术研发和产业支撑体系,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增长,建成美丽乡村示范。

四是为了进一步培训电商人才,成立半汤商学院和电商培训中心,并举办多种类型的电商培训。其中,半汤商学院侧重于县域电商、乡建和农旅培训,电商培训中心侧重于电商创客培训。

(三)“西瓜美食村”目前还处于规划建设中,已建成村里村外私房菜馆、村口土菜馆、青年客栈、两间半客栈、有间客栈等。

“西瓜美食村”将根据80余户老屋及屋主的不同情况,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一户一特”的重新定位与设计,打造不同风格的民宿体验。通过改造60余家体验式农家乐,做好游客服务承接的同时,又带动整个村子村民的创业和就业,共同致富。秉承“一户一特”的理念,建设10余处风格别致的客栈酒店,让游客赏民俗,尝特产,体味民俗的质朴快乐。

二、三瓜公社主要特点

三瓜公社原先是汤山旧民宅,破旧不堪,村民们背朝黄土,靠天吃饭。由于交通闭塞,收入单一,大多数村民选择了外出就业,独留老人与小孩在乡,村庄也日渐凋敝。汤山村和同一时期其他大多数乡村一样,可以用“破败的村庄、凋敝的农业、漂泊的农民、迷惘的未来”这二十个字来形容。后来由安徽淮商集团与安巢经开区联手打造,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以“整旧如故、体验其真”为规划理念,对旧民宅重新设计,全新装修,在原有的屋舍上进行艺术化的改建,并不断新修道路,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使得汤山古村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充满花香鸟语的江淮小镇慢慢展现出来,同时吸引了当地人返乡、外地人入乡创业。

(一)利用区位优势,完善基础设施。

巢湖市地貌复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介于南京、合肥和芜湖三大城市之间,东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背靠最具经济活力的皖江城市带。从汤山村出发,到安徽省省会合肥仅1小时车程,到江苏省省会南京车程不到2小时,到浙江省省会杭州仅需3小时。更有合巢芜高速、常合高速、合福高铁、商合杭高铁(在建),以及合肥新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巢湖、芜湖、郑蒲等港口,构筑了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瓜公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乡村道路改造,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更便捷,截至目前,基本做到柏油路进村、水泥路入户。在路网改造中,比照乡村传统的道路修建方法,让村庄的建设风格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次,电网升级改造,让村庄更整洁。电力线网的改造提升了村庄电网的荷载能力,而地下管网的改造,既增加了电网的安全性,又美化了村庄的环境。同时,把所有的路灯都改成了太阳能路灯,凸显了环保的理念。最后,科技进村,现代通信网络基本做到全覆盖。进入现代科学技术和通信手段,让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能做到对村庄里的生产全覆盖。

(二)突出乡村特色,保护生态文明。

三瓜公社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保护乡村建设肌理,推进示范特色村创建,展示乡村自然人文特色。通过修复乡村生态,实现让乡村回归自然,实现环境宜游宜居,生态和谐。让游客有吃、有玩、有乐、有知,既可以在湖光山色间悠闲漫步,又可以感受传统农家生活,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通过留住乡愁,带火了乡村旅游。

一是农民参与设计。在三瓜公社的项目建设中,无论是大的村落布局规划,还是一家一户的民居建筑体的设计,都非常重视冬瓜、南瓜以及西瓜这三个村的村民和这三个村的创业者的意见。在设计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对农民的灶台、天井、后院及农民用于储藏农资和农具空间的保留,最终形成一个由农田、菜园、晒场、房子等构成的乡村特有的生活和生产的小环境。

二是保护历史痕迹。在乡古井、古树、庭院是乡村最动情的历史记忆,乡村的一草一本、一井一石、一庭院都书写着一段历史与传奇。所以,在三瓜公社的项目建设中,自始至终坚持乡建设的“四不原则”: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井,不拆一座房,不毁一座山。

三是保留原有村庄。在三瓜公社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基本不搞大拆大建,都是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和房屋自身建筑肌理上的修复和改造,并把尊重乡村自身成长规律,让乡村回归自然,让老村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实现“让农村更像农村”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传承民俗文化,创新发展方式。

农村文化,古典文化,都需要借助新的载体、新的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对当地文化的尊重,是三瓜公社的项目建设的重要乡建理念之一。在乡村建设中,把原来很多很好的民俗文化保留下来,并通过改造、经济杠杆和市场化运作,让这些民俗文化在旅游中复活、活化,是三瓜公社项目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三瓜公社在努力发展基建的基础上,将具有3000年历史的农耕民俗文化进行推广,让游客可以亲身感受独属于这里的乡土气息,并感受具有5000年沉淀的古巢国文化,让传统民居重塑,让传统民俗重现,让传统农耕焕发新活力。此外还会不时地开展论坛、商论以及赛事活动,聚集行业领域前沿。借助互联网和旅游,将经济、文化、生态建设三者融为一体。以农旅启动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发展之路,以商旅夯实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以文化塑造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灵魂,三旅结合,为游客提供了多重体验、丰富的活动,足以使其流连忘返。

(四)利用电商平台,推动产业振兴。

随着互联网技术、产业的发展,现代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包括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都是去超市选购生活用品,而现在很多人喜欢选择网上购物。三瓜公社就是“互联网+农村”“互联网+农民”“互联网+农业”新型模式下的产物。依靠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撑,通过互联网脉络,构建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深度联动,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

首先,“互联网+农村”,在三瓜公社体现为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一系列硬件、软件设施建设中。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未来搭建“智慧旅游”平台打下基础。其次,“互联网+农民”,在三瓜公社体现为通过培训,让农民学会应用互联网,享受其带来的方便快捷,引导老百姓主动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水平。借助互联网,三瓜公社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创业、就业。最后,“互联网+农业”,在三瓜公社体现为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体验上。

(五)振兴人才培养,培育新型农民。

乡村重塑,关键在人,乡村建设的根本,在于持续培养新一代的新农人。三瓜公社注重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新农人的培养,以及建立在新的符合中国当下乡村实际的乡村培训教育体系。半汤商学院自2016年5月20日成立以来,完成9期县长班培训,培训人次近500人;电商培训中心已举办电商培训班32期,共培训近3000人,培育企业10家,直接用工52人,带动就业500余人。

一是留住村里年轻人。三瓜公社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让产出带动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为年轻人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丰富农村生活,村里有了创客空间、茶馆、牛棚广场、李白酒吧、吃瓜群众餐厅、商学院等,实现了让村里的年轻人留下来的梦想。村里在外的年轻人也慢慢地回到村子里,做起了电商生意,为打造“安徽电商第一村”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是引得村外新农人。三瓜公社在修旧如旧、拯旧如故、不大拆大建的基础上,很好地保持了原生态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吸引了大批有乡村情怀、有技术、有技能、有资金、能创业的新农人的到来。新农人依托自身的技术、技能、资金优势,又吸引了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链中,实现了原居民与新农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三是持续培育村里人。教育在民间,开展乡村教育和村里人培训,不仅是半汤乡学院的日常工作,也成为三瓜公社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村里人有了知识,有了技能,就拥有了推动乡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新农人有了知识和技能,就能很好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社会存在感,而新农人的存在感则是他们立足乡村、扎根乡村的关键所在。

三、关于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13°45 -115°55 ,北纬30°23 -32°27 之间,东西长205千米,南北宽142千米,面积达18915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1.3%。全市辖浉河、平桥、罗山、潢川、固始(省直管县)、息县、淮滨、光山、商城、新县等2区8县。这里不仅蕴藏深厚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是一个山青水秀、红绿相映、古洋相伴、茶香菜美、交通便捷、人才荟萃的好地方,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地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信阳市发展乡村旅游应该立足自身优势,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

(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有科学路径与前瞻性理念作支撑的规划蓝图与设计方案,又要有丰厚的建设资金作支持,更需要有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这种推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的理念认同。毛主席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为乡村建设在目前来说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具有普遍性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甚至可以说还是处于一种不断探索的阶段,所以地方领导,尤其是地方党政一把手的理念认同,对一个乡村建设的方案是否可以落地,并持续推动下去直至乡建目标的最终达成都非常重要。二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乡村建设中,农民、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投资人资金,是直接影响乡村建设项目能否落地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更是直接关系到规划设计实施的成败与否。

(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信阳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同时又是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分界线和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这里是华中的战略要地和交通枢纽,素有鄂豫皖“三省通衢”之称。但目前信阳市旅游业的配套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建设等很不发达,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公路通,百业兴。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安全工程,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覆盖到全部建制村,全面打造旅游公路网,形成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接线成网的“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二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乡村的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水平,推动各项在建工程尽快建成发挥效益。三是推进新能源新发展。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终端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改善农村用电条件,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四是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宽带中原”战略,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进村入户工作。

(三)运用顶层思维建设乡村。

首先,借鉴“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这一理念的核心和要旨主要表现在三个“回来”:第一,通过修复乡村生态,让鸟回来,从而实现让乡村回归自然,实现环境宜游宜居,生态和谐;第二,通过重构乡村产业,让年轻人回来,从而实现集聚产业平台,打造就业机会,给村民一条返乡之路的目标;第三,通过回归乡村传统,让民俗回来,从而实现在找回农民自信的同时,重塑乡村秩序的目标。

其次,把握“两条路径”。在“互联网+三农”的大背景下,一是通过一产、二产、三产的融合,让农业更有前途;二是通过“农旅、文旅、商旅”结合,让农村更有价值,最终实现“让农民更富,让农村更美,让农业更兴”的发展目标。其中,让农民生活得更幸福,让农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乡村重塑的根本和归宿,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初心和使命。

再次,依山而建,育水而眠。乡村有乡村的内在生长脉络,城市有城市自身的发展方式。当下的乡村重塑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乡村社会改造工程。改造的对象是乡村,所以只能用乡村自身的理念、方法和路径去建设,而不能用城市的思路和方式去改变。通过规划与设计,要重塑乡村的美与生活。

最后,保留历史痕迹,保护人文资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的这些内容,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心绪难平,它说出的正是人们对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的依恋与渴望,为的就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把历史和人文作为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纳入其中,以确保人们能带着传统进入现代,而绝非是怀着暌隔历史与斩断乡愁的遗憾而入住水泥森林。

(四)利用红色旅游资源。

信阳是红色的热土,从土地革命时期创建河南省第一支红军和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革命烽火始终在这里熊熊燃烧。信阳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从这里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尤太忠、郑维山、万海峰、钱钧等100多位将军,新县、商城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信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地之一。这里革命历史悠久,红色区域广阔,信阳市现辖的8县2区都是革命老区,革命历史遗迹遍布信阳的山山水水。全市现有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址700多处,其中已由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82处(国家级重点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24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信阳市红色旅游的环境优越,历史红、山林美,是红色与绿色的有机结合,集革命传统教育和自然风光的游览为一体,特色突出,独具魅力。要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让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交映生辉,让红色旅游永远红下去。

(五)依靠农民,服务“三农”。

乡村建设归根到底是为农民的建设。让农民过上有品质的生活,让乡村未来的产业有发展的空间,应当是当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也是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的经验探索。无论是建设的发展思路、设计规划,还是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否则,就是城市人的乡村建设,或者是设计师的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旅游给予厚望,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把开发乡村旅游办成造福当地群众的实事和推进生态建设的好事。”在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中,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定位,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就业机会,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改善农村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乡村旅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助推剂,让社会发展依赖于民,造福于民。

猜你喜欢

电商旅游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旅游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