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分水 管住用水切实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
——访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

2019-01-15韦凤年,吴江

中国水利 2019年24期
关键词:河湖水量用水

2019年,水资源管理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空间均衡”这一基本遵循,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水资源监管基础,严格取用水管控,促进水生态突出问题治理,不断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一定成效。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

中国水利:请您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认识和体会,如何理解“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深刻内涵?

杨得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时的重要指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这一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做好新时代黄河治理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十分深邃,内涵十分丰富,导向十分鲜明,蕴含了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指导性,不仅黄河流域的工作要遵循,全国其他流域与地区也要遵循。我们必须学习好、领会好、把握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要重点把握“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这个要点,重点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各地区可用水量,把可用水量作为最大刚性约束。通过水资源调查评价、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确定、河流水量分配、地下水双控目标确定以及水资源规划等工作,明确各地可用的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利用量,包括外调水,把这些可用水量不仅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约束条件,而且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条件。二是依据可用水量,确定用水需求,促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也就是量水而行。要通过以下措施促进以水定需和量水而行,即通过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和取水许可管理,落实总量控制要求,保证新增用水需求合理,防止过度开发利用;通过用水定额管理,约束用水户的用水行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和监测体系建设,规范取用水行为,

纠正无序取水、过量取水等问题。对已经出现的过度开发问题,要把可用水量作为严格的控制指标,进行综合治理。

中国水利:在“合理分水、管住用水”方面,2019年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杨得瑞:2019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工作目标,推进生态流量管控,加快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加强重点取水口监管,推进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推动水资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合理分水方面,一是抓好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确定。制定印发了《2019年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研究及保障工作方案》,选取了41个重点河湖,逐河(湖)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组织编制实施方案,落实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生态流量确定原则和方法,提出具体管控措施。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对不同河湖水生生物、不同类型湖泊、不同沼泽湿地的特征及其生态需水情况开展专题研究。二是加快开展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推进尚未批复的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批复了黄河流域的洮河、渭河、伊洛河3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完成了41条跨省江河的水量分配工作。在深入研究水量分配大原则、组织修订水量分配技术大纲的基础上,启动了新一批30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同时,督促指导各省推进跨市县水量分配工作。

在取用水监管方面,一是开展重点取水口监督管理。建立了全国重点监管取水口名录和台账(第一批),覆盖约2300个取水口、2000亿m3的取水量。二是制定了《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并组织流域机构完成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兵团水资源管理的监督检查。三是组织开展长江流域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在长江流域先行开展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工作,共计录入长江流域(含太湖流域)28.35万个取水工程(设施)信息,并加强核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规范取用水行为。四是加强水资源监测、监控和统计工作。推进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全国重要河流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支撑水资源监管。会同有关司局和单位,研究提出了《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并选择河北、浙江、陕西3省6县(区)开展用水统计调查制度试点。

在水生态治理与保护方面,一是圆满完成河北省地下水回补试点任务,截至2019年8月底,累计向河北试点3条河477km河段补水13.2亿m3,形成最大水面面积约46km2,入渗地下水9.5亿m3,影响范围达河道两侧各12km,覆盖4833km2,地下水水位较未补水区域相对上升0.93m;水质和水生态得到改善。二是落实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相关任务。制定了2019年度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生态补水方案及试点河段后续补水计划,对京津冀地区14条河流、7个湖泊实施生态补水,计划补水22亿m3,截至10月底已累计补水29.6亿m3。同时推动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和天津、山东、山西、河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地下水管控指标研究,提出管理指标确定有关技术要求。三是积极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工作。印发《关于做好饮用水水源地动态监控的通知》,加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信息动态跟踪和分析,对重要时间节点异常信息进行及时处置。组织开展618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评估。下发《关于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工作的通知》,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职责和要求。组织开展部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跟踪调查。四是有序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联合财政部制定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5个建设任务予以支持。推动水生态修复标准编制,组织编制并报批《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和《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做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加强试点经验总结和推广,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入选中组部选编的《生态文明建设》全国30个案例。

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一是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起草完成了《全面推开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全面推开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二是推进取水许可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广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纳入国家第一批高频应用的电子证照,颁布实施《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取水许可证》标准,开发完成全国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系统,选取北京等5省(直辖市)开展电子证照应用试点,2019年11月4日全国第一张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正式发放。三是做好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按照中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有关要求,制定印发了2019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方案,优化了考核内容和指标,改进了考核方式方法,强化了问题整改落实。

中国水利:请您介绍一下2019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主要特点。

杨得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列入2019年度考核工作计划。为做好2019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水利部商考核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2019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2019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与往年相比,2019年的考核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统筹规范考核内容。按照中央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有关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考核工作有关规定,2019年度考核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工作思路为根本遵循,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等重大决策部署,考核内容包括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河湖管理及饮水安全等。二是优化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包括目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其中目标完成情况重点考核2018年度指标完成情况,同时参考2019年度指标完成情况初步结果。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主要考核2019年度重点工作,考核重要措施是否落实见效、突出问题是否得到整改。按照这些要求,优化了考核指标。三是改进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日常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日常考核为主。日常考核主要采用暗访、抽查、核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终期考核根据日常考核与自查、核查情况进行考核结果评定。四是强化部门协作。建立部内和部外考核工作协作机制,共同商定考核工作方案、考核内容和赋分原则。

中国水利:新时代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请谈谈下一步水资源管理工作思路及2020年工作重点。

杨得瑞: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4”讲话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合理分水,管住用水”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监管基础,落实好强监管各项措施,不断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解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问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生态流量水量管理。落实41条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措施,严格生态流量监督考核,提高生态流量保障水平。组织制定全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工作方案,完善河湖生态流量确定的技术体系。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组织制定生态流量保障重要河湖名录,指导各地合理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

二是加快推进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推进已开展工作但尚未批复的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做好新启动30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督促指导已批复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的省份,将水量分配指标尽快分解落实到有关市县。加强对省内其他跨市县江河水量分配工作指导。

三是严格实施取用水监督管理。完成长江流域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做好问题整改和规范提升。组织开展全国取用水秩序整治行动,依法规范取用水行为。采用暗访、抽查等方式,开展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严格问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面深化水资源税改革实施办法,深入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组织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年度考核,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四是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行动方案相关任务,督促21个河湖生态补水工作任务落实,改善和修复河湖生态系统。推进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工作。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推进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推动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

五是有序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工作。合理布局饮用水水源,针对不同水源情况,加强饮用水水源管护和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水量、水质监测,推动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对水源水量、水质进行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通报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六是着力强化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按照分级负责、分步骤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优化监测设施布局,提升动态监测能力,服务水资源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取用水计量管理的指导意见,健全水资源计量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依法实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规范用水统计管理。

猜你喜欢

河湖水量用水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节约洗碗用水
微重力水电解槽两相热流动与水量分配数值模拟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