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对策

2019-01-15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误操作变电电气

饶 辉

(东莞市粤顺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 言

变电运行过程中的电气误操作事故主要包括非同期并列和误拉合断路器等。虽然造成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只有找出各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原因,总结一般规律,就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而从根本上降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率。

1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主要特点

1.1 情绪性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大都具有情绪性的基本特征。这主要由于负责电气操作的主体是人,一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操作人员发生或多或少的情绪波动。例如,上一班组人员下班前的交接阶段,操作人员的情绪极易发生较大波动,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精力交瘁等现象,容易引发电气误操作事故。

1.2 习惯性

当前,我国许多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气误操作事故都表现出习惯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操作人员在出现误操作事故后,没有及时参加安全教育讲座和培训活动,其违规操作的习惯未被有效纠正,最终导致误操作事件的习惯性出现。

1.3 随意性

分析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现,带负荷拉隔离刀闸等事故的出现频率较高。这是由于一些变电站内的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等在电气防误闭锁配置上存在功能不完备的问题,再加上技术人员的维护措施不当,导致隔离刀闸的闭锁功能完全失效。此外,操作人员工作时过于马虎,监护人员也没有将自身职责完全落实到位,即人员随意性偏大。

1.4 简易性

变电站电气操作过程中,某些环节的操作难度较高,另外一些环节的操作较简单。所有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往往都比较重视难度较高的重要环节,采取较完善危险防护措施和监督措施。但是,对于一些操作简单的环节,许多操作人员往往抱着侥幸态度,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去完成操作任务;现场监督与管理人员也没有认真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性检查和管控,最终导致操作人员在电气操作过程中出现越权操作和凭经验随意操作等不良现象,进而造成严重的电气误操作事故。

1.5 阶段性

通常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在春天和秋天出现几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各项试验工作都逐渐进入实施阶段,相关方案和计划也相继出台,某些项目为争取更多时间,往往在实施过程中过于敷衍,准备工作未完全落实到位。秋季时,设备的调试和检修等工作陆续提上流程,现场工作量明显增大,尤其是一些枢纽变电站,值班工作人员需经常性开展各种操作活动,某些时候为提高工作进度、节约时间,会忽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

2.1 物方面的原因

2.1.1 防误闭锁装置不够完善

无论是任何类型的防误闭锁装置,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大部分防误闭锁装置都无法对接地线的拆装进行有效约束,导致电气误操作中出现带接地线合闸事故的频率较高。防误闭锁装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老化和故障等问题,如户外电磁锁锈蚀和开关设备接触不良等,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严重阻碍防误装置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提升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率[1]。

2.1.2 操作路径不够通畅

多数变电站在规划设计时都全面考虑了有关操作路径畅通性的问题,方便操作人员往返作业。但是一些变电站由于后期进行了设备改造和扩建等,再加上施工材料未及时清理,导致道路的通畅性降低,操作人员行走困难,从而影响电气操作效果。此外,电缆铺设和路面整治等施工工程会导致工作路线临时改变,一些操作人员可能在绕行中失去方向,最终诱发电气误操作。

2.1.3 一些电力设备没有明确标识

开展电气操作工作时,操作人员经常会遇到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不具备标识或者标识不规范和不清晰等现象,如电气设备无对应铭牌、切换开关无标识位置指示及熔断器无明显容量标识等,导致操作人员出现误判断与误操作。此外,一些新引进设备在投入使用后没有编号或更改名称,或者相关标识牌掉落后没有及时粘贴,也会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2 人方面的原因

2.2.1 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明显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未落实好相关培训工作,致使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均无法满足电气安全操作要求,实际操作中引发电气误操作事故。第二,高层领导人和管理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薄弱,未制定完善的人事调配制度,相关责任的划分也不够明确,开展现场工作时忽略经常性的指导和检查,且未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方案,最终导致各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2.2 在重要操作节点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变电站电气操作过程中,常见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操作票填写出现明显错误。一些操作人员由于业务素质不达标,完全不按照规范要求操作,随意填写操作票,再加上审票人审票时马马虎虎,使得操作票中的错误未被及时纠正,从而引发电气误操作事故。第二,未接到相关指令,擅自行动。部分操作人员在未接收到上级指令时,就按照自身主观意愿进行操作,极易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第三,未将操作后的检查工作落实到位。一些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完全没有遵循多元变化的标准,在未进行操作前后状态对比的情况下随便确认操作设备是否已就位,进而引发误操作事故。

3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防范对策

3.1 提高防误闭锁装置的完善性

防误闭锁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和避免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当变电站工作人员出现人为操作失误时,可通过完善的防误闭锁装置来降低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率。现阶段,机械程序锁和机械锁是在变电站中运用较广泛的两类防误闭锁装置。但是,这两类防误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均易发生生锈和功能失灵等问题,且维护不便,容易耽误操作人员的最佳操作时间。为最大限度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多数变电站开始逐渐引入微机防误闭锁装置。虽然该装置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至少有效解决了机械锁和机械程序锁存在的问题,进而降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率。

3.2 落实好事故隐患的事先分析与防控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与防控工作是解决事故的根本之道。对于电气误操作事故,技术人员应当提前了解事故隐患,全面深入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首先,应加大对变电站所有变电设备的日常巡检力度,第一时间了解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风险与隐患。其次,应注重监控工作的落实,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其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最后,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使所有操作人员都能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从而积极主动地约束自身行为,避免各种违规误操作事件的发生。

3.3 实行科学合理的倒班制度

变电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行科学合理的倒班制度。所有员工的值班时间不能太长,以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休息时间,从而在上班时间始终保持较好的注意力和精神状态。此外,交接班前后,最好不要安排操作任务,以免影响操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应尽量避免安排一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员工参与一线操作工作。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落实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者应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及时帮助排忧解难,使广大职工始终以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身工作,从而避免因情绪或心理波动而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

4 结 论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需加强对电气误操作事故的管控力度。电气误操作事故的诱发因素可分为人与物两方面,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着重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与管理制度,实行合理的倒班制度,采用功能更完善的防误闭锁装置,以有效降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误操作变电电气
八方电气
浅谈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问题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对一起误操作事故的几点看法
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变电运行事故的根原因分析
发电厂供电设备电气误操作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