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思考与创新*——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15佘洋燕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院校

佘洋燕 曹 艳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高校学生工作既是一项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良好思想道德的铸魂工作,又是一项培养青年大学生优秀综合素质的强基工作。广大学生工作者唯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引下,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托创新思维和科学手段,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身心致力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循环提升,才不负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本文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调研为契机,反思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对策和创新研究。

一、学生工作反思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需加强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辅导员工作定位偏差。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责组织、实施和指导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思想教育和引领,引导学生践行四个“自我”,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模糊,但凡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理所应当的交由辅导员落实,辅导员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被繁琐的日常事务所束缚,难以确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的效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被削弱。

二是辅导员工作认同感低。在学生工作的实践中,当面临工作时间不确定、工作对象的多样性、工作量大、隐性工作压力大、待遇较低的客观环境时,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时冲在第一线,不需要时被遗忘,与教师相比他们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与管理人员相比,他们在职位晋升时不占优势,导致辅导员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

三是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在学习培训、职称评定、职位晋升以及薪酬待遇等方面,许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辅导员制定相应的政策,没有打通辅导员的职业晋升渠道和成长路径,辅导员个人发展受限,看不到职业前景。其次,受自身学历层次和专业影响,以我校为例,辅导员队伍中只有少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大多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离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基于以上原因,辅导员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转岗,导致队伍不稳定,人员配备不齐,整体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四是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部分高职院校现行的辅导员考核标准不能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情况,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考核结果没有在培训机会、职称评定、职位晋升以及薪酬待遇上有所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二级管理落实不到位

一些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以来,各系部在学生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但总的来说,二级管理落实还不到位,开展工作依然停留在“等、靠、要”这种落后的观念上。

一是制度建设方面,系部没有以教育部41号令、43号令以及学校制定的管理和考核办法为指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系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辅导员管理考核办法。

二是队伍建设方面,各系没有根据本系实际情况对辅导员进行个性化管理和培养,充分挖掘本系学生工作队伍的特点和潜力。学生工作队伍没有形成“日常事务有人领,学术研究有人带”的传承。

三是常规管理方面,各系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前瞻性,习惯性地等接到通知后再开展工作,没有总结经验,根据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将工作做在前面。

四是特色工作方面,各系没有立足本系实际,深入分析和掌握学生结构及特点,充分挖掘本系专业特色,积极开拓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特色工作,打造学生工作亮点。

(三)体制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从组织架构到人员配置,从管理制度到考核办法仍有待加强。对学生工作人员的选聘、使用、培养、考核和职业晋升等缺乏完善的制度和办法,没有真正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二、新时期学生工作思路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学生工作照搬以往,按部就班,“见步行步、见子打子”必然劳而无获、事倍功半,结合实际、站高谋远、系统推进,才能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因此,笔者根据本次调研结果,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以下学生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目标。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坚持育人为本。高职院校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育人过程中坚持六个“结合”,系统推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学工平台、易班平台等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学生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以及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和网络舆情的监控,将辅导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领,真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这项首要工作任务。

二是贴近学生实际,坚持理念创新。新时期开展学生工作,必须要重视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拓展工作途径。同时,定期开展学生工作调研,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求,即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创新工作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管理方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切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工作方法,及时总结新做法,推广新经验,使学生工作更富影响力和创造力。

三是积极整合资源,坚持系统思维。学校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生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校教职员工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形成合力。要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学生工作部作为主要责任部门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系之间的沟通协调,整合各项资源,齐抓共管,更加高效全面地开展学生工作,真正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境育人。

四是强化重心下移,坚持自主管理。学生工作的具体落实主要在于各系部的具体工作开展,而各系部的学生人数、学生比例和学生特点不同,辅导员队伍情况不同,开展工作的具体方式也就不同。坚持落实二级管理,综合职能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重心下移,严格考核,以考核结果为导向,加强过程指导,促使各系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工作创新举措

结合此次调研,笔者就如何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提出在本校学工系统实施“四大工程”,其中关键是个人,核心是团队,要害是机制,亮点是品牌。

一是个人素质提升工程。要正确把握学生工作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必须要集中精力加强学习,潜心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网络思想政治以及危机事件应对等方面的研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创新、提高,不断发现和驾驭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因此需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和交流,由学生工作部牵头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在校内举办“学工大讲堂”,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优秀辅导员来校讲座;前往国内知名高校举办专题班,分批分层进行学习,促使辅导员扎实专业基本技能,提高专业素质,并在学生工作实践中能够不断强化,使学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也为辅导员个人成长奠定基础。让学工系统作为全校青年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平台和干部成长使用的重要通道。

二是和谐团队建设工程。任何一项事业,都不能仅靠个体的力量,而必须依靠团队“1+1>2”的“聚变效应”。因此,必须把团队建设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在全系统内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使全校上下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提升学生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使其更加科学规范,提高工作效能,努力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精干、稳定的学生工作队伍。既要搭建平台加强院系之间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及时反馈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横向交流,保证信息畅通,寻求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协同一致做好育人工作。

三是机制体制创新工程。学生工作部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督办”作用,以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创造“红利”。严格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适合本校的学生工作专业化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相关管理考核办法,例如:根据教育部41号令,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办法以及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根据教育部43号令,结合本校实际,不断完善辅导员聘用机制,辅导员培训机制,辅导员职称评聘办法,辅导员考核办法和学生工作考核办法。

四是重点赛事突破工程。以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契机和平台,以赛促进、以赛促建,加强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及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严格按照全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要求和流程进行初赛,通过学校初赛选拔出优秀选手,组建团队,重点打造,争取能在省赛和国赛中取得成绩突破,对内树立优秀辅导员典范,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起到标杆作用,对外树立学校品牌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口碑。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高校学生工作舞台广阔、使命光荣、大有可为。学工系统工作者应把握发展大势、专注发展定力,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满怀信心、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努力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