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及其蕴含的政治文化特征和价值

2019-01-15田央央

山西青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大代表民主价值

田央央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我国现行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与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有很大区别,它是采用多种比例代表制和间接选举以及绝对多数与相对多数制结合不包含多党竞争的选举制度。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既是根本的政治制度,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哈贝马斯认为,“建立在法治国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依赖于一种自由的政治文化以及习惯于自由的人民”。①特定的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制度的属性和特征,政治制度的丰富和完善也反映了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探讨中国政治价值变迁和发展的原因,对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尤其是对于涉及民主政治制度的制定和规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人大代表选举中展示的文化特征

通过中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来研究中国的政治文化,需要追溯中国政治文化的思想渊源和基本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于先秦时代,以儒家为代表的政治文化统领着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儒家思想统领着的政治文化对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具有重要意义。以人文精神,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等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政治社会形态,对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具有深远影响。

(一)人文精神

人文起初指礼教文化。《易经》易贲的象辞上讲:“观乎于人,以化天下”。②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文的释义是“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③从先秦儒家的孔孟思想再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思想,人文精神始终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第一,儒学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儒家“先义后利”的义利观、“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和“仁者爱人”的人伦关系之中。④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君主只有公正贤明,重视民意,遵照人民的利益来治理国家,人民作为政治的主体,只有施以“仁政”,才能维护统治者权力的合法性地位。第二,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人的关注,马克思肯定物质资料生产的重大意义,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类的终极精神追求。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历程中,以人为本始终是其核心价值,它既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思想基础,也是人文精神所追求的终极价值。

(二)公民意识

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制度的制定和政治体系的运行。中国的政治文化以民主、理性、包容、开放作为发展方向,开启了传统政治逐渐向现代政治转型。“公民意识”正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许多新的包含政治参与的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为典型,它帮助中国普通民众树立公民意识,保证了他们是国家的主人,并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生产中不合理的部分,使自己获得与他人同样的平等权利。普通民众关注的问题往往是相当一部分集体的共同利益所在,通过政治参与,政府既能了解到民众的声音树立政治权威,还有利于民众了解政府职能的履行。

(三)民主精神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对民主思想做明确定义,古代具有民主性特征的思想可追溯到殷周之际的民本思想,民是政治的主体,《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里的“民”是指臣民,孔子在《论语》中讲“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一直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都阐释了民本思想的内涵:统治者若想维护其权力统治的合法性地位,必须公正贤明,重视民意,妥善处理君臣关系,从而确立君权至上的地位。民主精神在中国的传递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西方民主思想的本土化。孙中山这样阐释民权:“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⑤毛泽东用“共产就是民主”⑥来阐释经济平等是民主的实质。第二,民主意识与中国传统政治相融合,1954年9月全国第一次人大会议上确立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标志着民主意识从思想转化为实践。

二、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政治价值变化

“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者是政治价值的承担者。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是政治价值的载体,是政治价值的外化。”⑦一个国家中政治思想的产生、政治制度的制定及政治组织的成立都能反映出该国政治价值的变化与发展。中国政治价值的创新和发展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国政治价值受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突出表现为人民从利益客体变为利益主体,执政党的角色由“利益代替”转变为“利益代表”。从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均反映了君主完全代替民众行使权利,这时的权力运行还不是双向互动的关系,而是高度集中统一于君主一人身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人民从此当家作主,人大代表和人民政协制度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中国共产党扭转了之前统治者替民行使权利的局面,共产党作为权力的领导者并没有垄断权力,而是建立权力的双向互动监督机制,人民逐渐从利益客体向利益主体过渡,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权威主义政治价值充分借鉴和吸收以天赋人权为基础的西方传播而来的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政治价值,政治价值由原先的一元化逐渐转向二元化。

第二,中国政治价值的发展和变化与中国现实的发展环境紧密相连。发展环境即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政治的发展通常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经济现代化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其政治民主化程度往往越深。不同政治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常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等所造成的无法同时兼顾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两个价值目标。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巨大的变化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自身所具有的自由性、平等性、竞争性对传统的价值倾向进行了巨大的冲击,与经济价值相对应衍生了许多新的政治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生活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而影响经济基础的决定因素就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国现实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环境伴随着政治价值的变化与创新。

第三,中国政治价值的发展过程起源于儒家权威主义,由一元化的政治价值逐步形成受西方的典型政治价值所影响,其价值倾向与中国的权威主义在某些层面是冲突的,尽管这些政治价值都是在为当局的政治合法性提供理论基础,但是国内的民众对其政治价值是否能达成共识,是否能消除冲突与中国传统政治价值相融合,从而回归到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政治价值,是中国政治价值面临的关键问题。一国的政治价值基础与其政治价值发展的外在形式是否相适应,从其公民对该国所推行的政治模式的反映态度就可以得出,阿尔蒙德正是基于政治发展的视角下提出公民文化概念,或者说,公民文化是发展视角下的政治文化。

三、结语

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长期以来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运行,政治文化是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因素,它深刻地影响了选举制度的属性和特征。同时,人大代表选举中所展示的文化特征也见证了中国政治文化从传统儒家思想经借鉴、吸收西方传播而来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到形成中国特色的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当代政治文化。受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仍处于未成熟的转型期的影响,人大代表选举制度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治文化中所蕴含的政治价值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决定了未来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关键仍然是对有中国特色的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政治价值的认同和凝聚。

[ 注 释 ]

①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包容他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66.

②何九盈,王宁,董琨.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58.

③《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83.

④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10.71.

⑤孙中山.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

⑥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5.

⑦赵虎吉.重构政治价值: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属性与发展逻辑.学习与探索,2011(1).

猜你喜欢

人大代表民主价值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