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播学视域下的红色纪念馆传播路径拓展*
——以哈军工纪念馆为例

2019-01-15邢佳妮

山西青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讯息传播学纪念馆

邢佳妮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纪念馆是文博事业的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红色纪念馆是红色主题的特殊博物馆类型,它主题专一,以教育功能为主,红色文化传播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红色纪念馆因反映的题材不同,有事件和人物为主线两种类型,哈军工纪念馆主要以哈军建校兴校的时间为经,关键人物为纬,编织了一段在艰难环境下自力更生,严谨治学,科学兴校,高度忠诚,强军为国的红色故事,不仅收藏了大量重要的哈军工档案,促进了对办学治校的理论研究,更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

一、红色纪念馆的传播功能

作为与外界产生联系的基本形式,纪念馆传播必然服务于纪念馆各项社会功能的实现。在功能和运行上的独特性,决定了纪念馆在信息传播中偏重教育功能,突出社会教育,传播目的性较强,是政治传播的渠道之一,在引导和塑造公众的政治认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红色纪念馆是纪念馆的一种类型,收藏红色档案、研究红色文化和实现社会教育是红色纪念馆的主要功能,而红色纪念馆的传播正是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服务的,尤其是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教育。红色纪念馆的传播具有保存和展示红色档案,弘扬红色文化和进行社会教育的功能。红色文化以红色档案为依托,“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一方面红色纪念馆是国家红色历史传统的重要保存地,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用实物直接传达历史内涵,通过吸引公众参观,让人们与红色历史近距离接触,触景生情,增强对这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记忆,从而培养其对国家红色传统和红色精神的认同,促进中国红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另一方面红色纪念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以哈军工纪念馆为例,它立足校园,以努力学习科技,立志保卫祖国的哈军工文化为核心,树立了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典范,更具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大学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作为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哈军工纪念馆不仅为区域红色旅游增加了一站,开辟了展示国防建设成就和为国防建设忠诚使命、甘于奉献、勇攀高峰的新模式,更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每年接待大量的中小学生,为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红色纪念馆的传播特点

随着纪念馆公共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从传播学视角为改善纪念馆传播质量、更好服务公众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红色纪念馆的文化传播是具有特殊传播内容和特殊传播形式的传播活动。因此,具有普通的传播过程及其他类型博物馆不同的特点。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虽然纪念馆的传播与普通传播过程一样,都包括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个环节,但是发挥作用的形式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传播者方面,传播学上的传播者又称信源,是发出讯息作用于他人的人;纪念馆的传播者也是发出讯息的主体,但是相较于传统传播者来说,主动性更弱,发出讯息的范围多局限在展馆内部,近些年随着观念的转变,纪念馆逐渐突破了用实物和讲解传递信息的方式,逐渐开拓了举办主题活动和开发延伸文化产品的方式增强传播效果。在受传者方面,传播学上的受传者指讯息的接受者,但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他可以通过反馈和互动影响传播者,二者的角色可以随时互换;纪念馆的受传者是参观者,他们在参观过程中以接受讯息为主,反馈较少,不存在角色互换。在讯息方面,传播学里的讯息指的是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符号系统,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文字和话语等语言符号,又可以是音视频和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纪念馆的讯息则以实物和文字为主,视频音频为辅,表达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以史料为主,风格严肃庄重。在媒介方面,传播学的媒介是信息传播的手段、渠道和工具,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媒介早已突破了人际、组织和群体传播的局限,网络、电话极度丰富了大众传播系统。纪念馆的传播媒介是以管内展示为主,真人讲解为辅,网络传播渠道也不断拓宽。在反馈方面,传播学中的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映和回应,反馈是双向性社会传播的重要机制。在纪念馆的传播中,反馈机制相对匮乏,但随着观念的转变,博物馆传播正逐渐从人—物互动向人—人互动转变,但持续有效的互动模式仍有待探索。

与其他类型博物场馆相比,纪念馆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是“纪念重要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博物馆。”[3]因此,场馆主题鲜明,内涵边际明确。与一般性博物馆的综合性内容相比,纪念馆的教育功能更多体现在对于主流社会价值取向的确认、导向,对于先进的社会价值的阐发、弘扬。而红色纪念馆是以红色历史为主题,陈列与展示更突出红色历史与红色文化的和谐共生。以哈军工纪念馆为例,它在哈军工档案整理,哈军工遗物展示的基础上,创新阐释哈军工文化,诠释哈军工精神,具有历史性、政治性、教育性和创新性强等突出特点,不仅是哈军工文化的宝库,校园育人的第二课堂,更是传播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三、红色纪念馆的传播路径

红色纪念馆传播目的在于弘扬红色文化和实现社会教育,与大众传播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功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其传播内容和方式的特殊性,又不同于一般的大众传播,因此应开拓更加独特而有效的传播模式。从传播学视角探讨红色纪念馆的传播质量改善,我们应该立足红色纪念馆的功能和特点,创新红色纪念馆的传播模式。

第一,以自我传播为主体。纪念馆是用声、光、电、图、实物等手段对人物和事件的表现。观众的参观过程以人—物互动为直接形式,因此更多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体内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信息的输入过程是复杂的,文字言语信息和色彩、声音、气味、情景等非言语声音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展馆的设计至关重要。要综合运用纪念馆陈列展示设计要素,在赋予红色纪念馆严肃庄重氛围的同时,采取更加符合受传者心理接受过程的展示方式。人内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会根据既有的知识观念进行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发现未知,创造新知。因此纪念馆不是传递的信息量越大,展示越精美就越能达到效果,而应根据传播理论的分众原则,根据群体定位的不同,体现出纪念馆的特色差异。哈军工纪念馆立足于校园,因此展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陈列的物品中包括哈军工时期的学生笔记、教材等物品,很能引起参观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以人际传播为辅助。“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4]人际传播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信息意义丰富复杂,互动频率高的特点。在纪念馆传播过程中,要拓展人际传播模式,一方面要加强传统的现场讲解,注重应用丰富多样的自我表达方式,将语言、表情、服装、发型、随身物品和姿态等都考虑进讲解过程,让人际互动中的每一个自我表达媒介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增加现场互动和网络互动,弥补纪念馆传播中互动不足的现象,将人际传播模式引进纪念馆传播。

第三,以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为延伸。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和群体化的社会,无论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制度、纪律和严格分工和统一指挥管理的组织,还是松散的非组织群体都对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红色纪念馆要避免封闭的办馆模式,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方面要利用组织传播的优势,在组织内部,借助组织规范,利用集体参观、内部媒体开展宣传、讲座、会议等多种途径实现传播内容的最大覆盖率,在充分利用自上而下的传播渠道的同时,重视横向传播的拓展。在组织外部,利用公关、标识系统和广告等进行传播,对普通社会公众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借助群体传播的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积极举办主题展览和讲座,吸引中小学校集体参观,与旅行社协作,吸引团体参观者,组织现场答题等形式丰富的活动,调动群体互动氛围,培养群体意识,将传播效果最大化。哈军工纪念馆立足校园优势,在校园内,通过组织本校学生集体参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精神,了解艰苦建校的历史,在校园外积极利用大众传播媒体传播哈军工文化,与中小学联系组织集体参观活动,同时走出校园,到学校企业举办讲座,实现纪念馆传播功能的最大化。

第四,以大众媒介传播为拓展。随着媒介化生存时代的来临,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红色纪念馆的传播要顺应媒介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和网络传播红色文化。哈军工纪念馆的大众媒介传播以哈军工网上纪念馆为基础,制作播出哈军工纪念视频,出版《走进哈军工纪念馆走近哈军工》、《军中名校哈军工》、《哈军工画传》、《哈军工传》等图书,开发了形式丰富的创意文化产品,还打造了具有丰富微课堂和微视频,并有全景导览功能的公众号,积极拓展媒体传播路径,不仅能够实时播报场馆最新动态,推送各种消息,还实现了掌上参观,并开拓了网上预约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媒体资源展示哈军工风采。

猜你喜欢

讯息传播学纪念馆
萧军纪念馆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来自西北的讯息:民国报刊中的“西夏”
讯息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生命的讯息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