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9-01-15靖1董起广1

绿色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灌溉工程定性节水

何 靖1,2,3,4,董起广1,2,3,4

(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710075;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710075;3.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710075)

1 引言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需求量的不同及当地所能供给的水量,为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进而获得最佳的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等,而采取的一种工程与农艺等多种措施的综合[1]。节灌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在灌溉过程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损耗,主要有:水量输送过程中,水库、渠系的水面蒸发、渗漏损失,田间灌溉时田面土壤的无效蒸发和深层渗漏,作物强烈的蒸腾作用损耗水量等。

节灌的内涵为:现有的水资源如何合理地开发,能否在输配水系统上、田间灌溉过程中、作物水分的吸收利用中实现节水,能否通过使用用水管理与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来实现节水增产的效果[2],其详细阐述见相关文献所述[3-6]。

节水灌溉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大多数人认为的那种无水灌溉的旱地农业,也不同于临时性的抗旱灌溉。它是在保障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作物产出,但由尽可能少进行灌溉水的投入的一种新型的灌水模式。其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环节的水量损失降低到最小的一种适时适量的灌水模式。旱地农业(雨养农业)对自然降雨的要求不是节约,而是要充分利用,提高自然降雨的有效利用率。正确理解、认识节水灌溉的定义与实质,有助于推进节水灌溉事业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2 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后评价的指标是根据研究的对象与目的,建立的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某些方面特征的依据。项目后评价的每个评价指标都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刻画研究对象的某一种特征,与一般的数据统计不同,评价指标是对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详尽整理后才能获得的能够准确反应研究对象特征的特定量。而指标体系是一个由能够反映事物的、各方面特征的指标之间,相互组合而成的有机的整体。按照以下原则对节灌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

2.1 独立性原则

由于地域差异、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差异、灌溉作物不同、灌溉制度不同等,每个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指标应当具有独特性。

2.2 公正性与客观性原则

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根据项目实施后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遵循客观、实际的原则建立。

2.3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不仅要建立在现有的节水农业评估理论的基础和条件上,能够科学、实际地反应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成效;还要定性地对客观实际进行描述,但是对其的描述愈简练、清晰,则其愈符合实际的状况,表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愈强。指标体系中,要避免指标间的相互重叠,还要能够正确地反应农业节水的涵义和节水项目的实现程度[7]。

2.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对于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后评价,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有些影响因素是可以进行量化的,而有些影响因素是难以量化的,只能对其进行定性的描述。指标体系中,存在定量和定性指标,只有两种指标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成效。

2.5 系统性与层次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节灌工程项目的后评价包括:过程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影响后评价、目标与可持续性后评价和综合后评价等5方面的内容,其组成由于层次的不同和要素的不同,相互结合构成。故而,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系统目标进行分解再综合,以便于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对评价对象有主要影响的因素。

2.6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影响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因素是复杂的、多变的,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项目对当地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影响等均有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反映出项目的总体效应。故对于后评价工作,能否使动态与静态之间有机的相互统一至关重要。

2.7 实用性原则

对于选取的评价指标而言,其不仅反映评价项目的特征,还需要简明易懂。在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全面性的前提下,忽略影响甚微的指标。

3 确定后评价的指标体系

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后评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其中大部分的评价指标可以已通过实地测量、调查和计算的方式,以精确的数值进行定量描述;而部分因素因为其本身的定义范围的不确定性,很难实现数字化或者数学方法的精确描述,只能进行定性的描述。根据《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后评价规范》(GB/T30949—2014)的规定,构建了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包括:过程后评价、经济后评价、影响后评价、目标与可持续性后评价和综合后评价等5个一级指标,包括:前期工作后评价、建设实施后评价、运行管理后评价、国民经济后评价、效果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水土保持后评价、社会影响后评价、目标后评价、可持续性后评价、评价结论、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建议等14个二级指标,将这14个二级指标具体划分为前期工作程序合规性评价、资质评价、方案和理性评价、制度执行情况评价、竣工验收后评价、运行管理机构后评价、工程运行管理后评价、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后评价、经济净现值ENPV后评价、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后评价、节水效果后评价、增产效果后评价、肥料施用及土地占用效果后评价、水环境影响后评价、土壤环境影响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水土保持后评价、社会影响后评价、实现程度后评价、适应性后评价、内部条件后评价和外部条件后评价、评价结论、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等38个三级指标,其中定性指标有21个,定量指标有17个(表1)。

4 结论

在现阶段,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进与发展的过程中,在后评价过程中指标不统一,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与已有的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经验,明确、完善了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包含目标层指标5个、系统层指标14个、指标层38个,其中:21个定性指标,17个定量指标。期望为后续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提供借鉴作用。

表1 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灌溉工程定性节水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研究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