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进行曲(二):不识庐山真面目智能穿戴解谜园

2019-01-14

知识就是力量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阿什顿物品联网

是呀!這就是21世纪科技(特别是颠覆性科技)发展的最大特点!不要说对同样的课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即使是同一个机构(甚至同一个专家)去年说的同今年说的都会有所变化。打个比喻,一颗树会不断添枝加叶,几颗树还会变成森林,森林还会扩大。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让大数据去说话!所以,在此我也声明在先:这个专题会持续一段时间,再加上篇幅有限,若发现有前后矛盾,以偏代全之处,不是发展太快,就是学识有限,敬请海涵!

数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想当初,凯文·阿什顿创造“物联网”这个新词之时,主要是出于引起公司高层关注供应链失衡的“异想天开”。没有也不可能赋予它什么特定的含义。更谈不上有一个正规的学术定义。即使他以资方代表的身份成为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客座研究员,与同样对商品供应链问题感兴趣的桑杰·萨马等学者抱团研究时,对于他的“物联网”,大家还是有点“莫名其妙”。因为,当时供应链的热门是用代码来识别物品,而与他合作的这几位教授就正在研究和推广条形码。条形码是由人工光学直接扫描来识别的。而阿什顿提出的要求是不用人工、而是让物品自己送出信息(例如我是谁、干什么的、在哪里),顺理成章就是要搞识别自动化。因而,他们思来想去达成共识,给他们的机构取了个“自动识别中心”的大名,而不是叫“物联网中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阿什顿心血来潮投下的这块石头。必然也会激起浪花。一方面,有些敏感的人认为这个新词颇有冲击力,可以炒作一下。就把自已的一些产品或项目戴上“物联网”的帽子推向市场。虽然这是支流,但也助长了“物联网”这个词逐渐变得时髦起来,可是常常也有点“似是而非”,因为普罗大众并不清楚“物联网”是个什么“鬼”。另一方面(这是主流),随着射频识别带动的物品标识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展,企业界开始探索成立正规的物联网初创公司,学术界也开始对“物联网”严肃认真地思考起来,一些企业或智库也众说纷纭地道出自己对“物联网”的解释和定义。

但正式让“物联网”一词登上大雅之堂应该是在2005年11月17日。那天,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第二阶段会议上,发布了一份文件名为《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文件明确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这是联合国的权威机构当着与会的3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万多名代表向全球发出的一声“呐喊”!

真可谓“数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战略地位耀国际

权威机构一声吼,业界也得抖三抖。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新奇构想,并努力影响政府的政策取向。于是,在“物联网”一词问世10年之后,它终于逐渐站稳了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战略地位。在国际上,比较先行的国家有美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

美国是“物联网”概念的诞生地,技术储备也比较扎实,原本可以高举“物联网”大旗阔步前进。可是,好像一些美国大企业对这个由小人物提出的名词总有些不太服气,于是,各自构想了一些不叫“物联网”、实似物联网的新奇名称来“自立门户”。例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思科(Cisco)提出万物互联(InteIrnet ofEverything,IoE),通用电子(GE)提出工业物联网(1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lloT),等等。这就使得美国政府也没有一个名叫物联网的战略计划。而有关物联网的战略是隐含在其他名称的战略计划之中,例如《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联邦云计算战略》。

欧盟比较起来就干脆得多。欧盟委员会向欧盟理事会、欧盟议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的战略计划就叫《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for Europe),对外公布的政策文件就叫《未来物联网战略》,并且成立了“欧洲物联网项目总体协调组”,该组又发布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

日、韩情况比较类似。日本搞了个i-Japan战略,其中强调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韩国起先也提出了一个u—Ko rea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接着又专门制订了《loT物联网基本规划》。

穿一穿戴一戴你就能明白

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远远地超越了阿什顿的初衷,它涵盖了物理和虚拟、有线和无线、人类和物品、局部和全局、信息和通信、感知和应用、制造和服务、生产和生活、技术和社会、地面和空天、时间和空间、过去和未来。

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要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人类其实已经置身在物联网中。其中,智能穿戴设备是最“贴身”的物联网终端。

顾名思义,智能穿戴设备既是能穿在身上、戴在手上的硬件,又是有软件支撑、可以进行数据交互的智能化设备。通过网络和应用软件,用户便可感知自身生理狀态和周围环境状况,能查看、分享和回复信息,并根据设计可具有定位导航、移动支付、健康管理、游戏娱乐、社交互动等功能。它们目前最流行的是智能手表和运动表,其他还有智能手环、智能耳戴式设备、智能头戴式设备(包括眼镜和VR/AR头盔)、智能衣衫服饰和智能鞋等。

2019年10月30日。全球领先的研究和咨询公司高德纳(Gardner)在它最新发表的文章《预测分析:全球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对近年(2018-2021)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地总结和预测。高德纳认为,新用户的涌入、传感器精度的提高、微型化的发展以及对用户隐私和数据保护的改善是刺激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到2020年,人们在智能手表和智能服装上的花费增长会最快,其支出分别增长34%和52%。

(责任编辑/岳萌美术编辑/胡美岩)

延伸阅读

容易与物联网混淆的词汇

◆M2M(Machine to Machine)是指机器与机器间的连接。这是一个比较窄的概念。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工业物联网。这是比M2M范围更广的概念,它不仅指机器问的连接,而且还包括人机界面。

◆Inte rnet互联网。按照人们的理解,在现阶段它仍然是个较窄的概念,它的核心是指人际连接。

OWeb of Thing虽然也可译为物联网,但它却是个范围很窄的概念。其本意只关注软件体系结构。

◆Sensor Networks传感器网络。它是由相互连接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交流传感数据。

◆Industry4.0工业4.0,这是德国政府力推的战略。其本意是指下一次工业革命,但提法上仍然是仅关注制造领域,从概念上讲它与工业物联网一样受到自我约束。

◆Smarter Planet智慧地球。提出者的本意是在物联网提法之外另辟幽径,其核心是地球上一切基础设施智能化且能互操作,但实际并未跳出物联网的框架。

◆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可译为万物互联或万物联网。其意是指(只要人们能想到的)包罗万象的连接,其愿望是高大上的,但其概念却十分模糊,有待进一步观察。

延伸阅读

物联网的定义

2012年7月29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给出了物联网的正式定义:物联网(IoT)是信息社会全球基础设施(通过物理和虚拟手段)将基于现有和正在出现的、可互操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物品相互连接实现先进的服务。从广义而言,IoT可被视为通过技术和社会应用实现的愿景。通过使用标识、数据捕获、处理和通信能力,IoT充分利用物体向各项应用提供服务,同时确保满足安全和隐私要求。

在物联网中,“物”指物理世界(物理物品)或信息世界(虚拟物品)中的对象,可以被标识并整合在通信网中。

猜你喜欢

阿什顿物品联网
称物品
“身联网”等五则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抢占物联网
找物品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