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对地震监测预报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2019-01-14李宁王卓识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预测监测分析

李宁 王卓识

摘   要:现阶段,国内外在地震监测预报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及时性不足和准确性不够两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地震数据的处理更为全面与精确,相对于小数据的处理分析技术,大数据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精确以及多方位的处理技术。对于地震监测预报而言,大数据处理技术更具有优势。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地震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我们必须将地震数据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能够提供更为精准和及时的地震预报工具,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地震  监测预报

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c)-0117-02

当地球内部运动激烈,形成巨大的能量时,就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地震。根据调查显示,现阶段下国内外对于地震数据的处理不够全面、对地震的预测不够精准、对地震的监报不够及时,这是目前我们对于地震监报预测现状。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获取更加全面和容易,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则是将这些存在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数据以特殊的方式集中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关系,并基于此种分析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和地震数据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地震预测监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地震预测监报的实践时间较短,因此相关研究人员也需要对地震预测监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升准确性。

1  大数据的特点及意义

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容量巨大;数据获取渠道多、速度快;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数据的价值高。具体表现为:基于时间背景下,数据呈现倍增或激烈增长的趋势,在大数据下需要使用性能良好的数据分析工具才能完整合理的进行数据分析,这是其数据容量大的表现;数据类型和价值两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同背景、不同类型的数据是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特点,而价值在于其不论是有效无效、还是正确错误的数据,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来鉴别分析有效线索;数据获取的渠道多,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获取速度呈倍增的趋势成长,而且在获取的基础上其处理和再应用的速度也有着明显的提升趋势。另外,大数据的意义在于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对所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能够发现其中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发现事物发展的趋势,从而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

2  大数据对于地震预测监报的作用

2.1 大数据为地震预测监报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规律的影响,地震的背后反映着自然规律的变化和发展。地震监测预报作为一种研究地震规律的方式,它必须具备科学完善的研究理论作为支撑,才能确保它的科学性,才能确保地震监报预测的准确性。但是,根据国内外地震预测监报的方式研究发现,现行的地震预测监报方式都不具备科学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地震预测监报依托于地震科研人员主观分析研究地震数据,综合对比从中发掘联系,并以此作为依据来监报预测地震,而这种方式由于人的主观性和数据容量的限制,不具备理论意义上的科学性,而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效率极其低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型数据处理技术综合全世界的有效地震数据,并采用新型的模式识别算法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取代了地震科研人员的主观分析,将极大的推进地震预测监报技术的发展。

2.2 大数据为地震预测监报数据库提供更多的素材

基于地震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在发生地震前和地震后,地区内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变化。综合调查全球范围内的地震情况,可以发现处于地震带的区域,它所发生地震的时间间隔较长,地震数据的差异性也非常大,但是地震预测监报则是依托于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震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时期内的地震数据有效综合起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是能够促进全球地震数据的融合,为地震数据库提供更加巨大且全面的有效数据,是有利于地震预测监报的发展的。

2.3 大数据更新地震监测预报的方式

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地震预测监报分析地震数据的方式,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技术更为全面和有效。具体表现为:以往的地震数据分析,依托于地震科研人员,由于人力和工具的局限性,地震科研人员所采取的实验数据是众多地震数据的一部分,此种研究方式由于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导致结果只能反映这一数据所反映的自然现象。但是,大数据地震数据研究是综合全球范围内的地震数据,从中发现规律和联系,从而找出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运行规律,它更加全面和准确,这也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基于此种研究结果下,地震监测预报的方式也必然有所改進。

3  大数据时代下地震预测监报的发展

3.1 改变传统的地震预测机制

大数据时代下,地震预测监报方式发展是必然的。基于大数据的影响,要想充分发挥大数据对于地震预测监报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从大数据库建设以及地震监测预报机制两方面来进行改革。具体来讲:对地震的监测方式、地震数据的采集方式、地震数据分析的方式这些内容进行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创建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规范,这种合作交流机制的建立是有利于地区之间地震数据的共享,有利于地震监测预报的进步。

3.2 加强地震科研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地震监测预报模式下,大数据的处理流程是有一定的流程标准的,具体表现为:首先采集多种多样的大量地震数据,通过模式识别算法等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需要相关的人员进行整理和总结。大数据作为21世纪的一大社会热点,从事大数据行业的人员会越来越多,基于地震监测预报的特殊性,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需要专业的研究人员,因此,加大大数据地震科研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3.3 对地震数据的分析要更为深入和全面

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全球逐渐步入信息化社会,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种时代背景下,信息获取、数据收集相对于以往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依赖于地震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准确性,相对于地震数据的获取而言,地震科研人员应当将重点更加放在对地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面上,从这些大量的数据中找到关联性,就需要地震科研人员对数据的分析要更加地深入和全面,不仅对近现代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对以往而古老的地震数据也需要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4  结语

每年全球范围內地震灾害频发,对全世界人民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有效的、及时的地震监测预报可以极大的减少地震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大数据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对于地震研究而言,大数据为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库作为研究对象,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技术手段作为研究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地震监测预报的科学性,是有利于地震监测预报的发展的。因此,我们也需要从机制、人才和实践三方面来落实跟进,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促进其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莉.大数据时代的新型防震减灾工作[J].防灾博览,2019(2):26-31.

[2] 高翠珍,王晓霞,安凯杰,等.地震预报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3):168-169.

[3] 谢磊,杨涛.大数据背景下的地震工作创新[J].高原地震,2018,30(4):53-57,62.

[4] 孙静,李亚龙,万杰,等.大数据在地震科研中的应用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5):3-5.

猜你喜欢

预测监测分析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