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之变 “ 梦”之圆

2019-01-14陈兵,李文博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域农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省南京市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渐成格局,都市型现代绿色农业彰显新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席卷,与“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激撞,让南京一池春水波光粼粼,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层出不穷。走在南京乡村,“新”主题、“新”创意、“新”形象让人眼前一亮,国人共同的“三农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这座创新名城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农业梦”:农业越来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很多人追捧日本大米,但“艾津稻米”的老总张申伟就叫起了板,一定要种出比日本大米更好吃的大米。“艾津稻米”生产团队历时10 余年研发,精选生产基地,冬种红花养地,优选水稻品种,以比欧标更严格的521 项标准开展生产,严控每个环节,采用低温烘干工艺,真空恒温冷藏,大米粒粒原香,品质上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南京农业定位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康养等多功能拓展,农业日益成为三产融合的混合型产业,涌现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观音殿村,一个63 户的小村庄,过去以果林、茶园产品生产销售为主,随着银杏湖乐园的发展,村庄与台湾文创合作,建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饮、民宿、展览等多种新兴业态。小小村庄蕴藏大能量。

长江之畔,一座“绿谷方舟”散发着科技的光芒,这里是中国农业改革创新的一块“试验田”,一些棘手的现代农业产业科技问题在这里得到解决,它就是南京国家农创园。300 多项发明专利、3 个院士工作站落地、400 余场对接活动、多个农业强国考察……南京国家农创园成立1 年多以来,为南京农业迈上新台阶铺就一条科技大道。

“科技成果来了,可以找到企业对接和资金合作;企业来了,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创新创业者来了,能找到具体项目,切实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能、树立新标杆。”作为全国首家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园自诞生之初就肩负使命,打造中国的“农业硅谷”,让农业绽放“科技之花”。

品质上乘、功能复合、科技含量高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亩收入4000 余元的富硒品牌稻园,亩收入两三万元的蟹塘虾池,一年几十万上百万元收入的果园农场主,成为常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踏入农业乐园。

“农民梦”:农民越来越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今日瞧我不起,明天让你高攀不起。”这句网络流行语有一天用到“农民”这个职业上,使“农民”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路晓华实在没想到,作为一个农民带头人,2019年他被国家表彰奖励办公室邀请至北京出席10 月1日新中国成立70 周年观礼活动,成为全省唯一受邀出席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代表。路晓华说:“将所有经营主体的5300 亩菜园子整体做布局,哪种菜多少体量、什么时间上市统一规划,农户不用再愁,不用担心滞销,也可以更好地提升机械化水平。2018 年销售蔬菜50 多个品种25 万吨、销售额过亿元。”凭着30 万元的年收入和工作的自由度,路晓华吸引来了十几名大学生,搭建电商平台,改建智能化生产装置。

陆超平则是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代表,学农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他希望能够用科技的力量“让农民穿着西装养鱼,让农业成为体面的行业”。陆超平坚守初心,毕业后从事渔业生产,他以一种更加现代化的理念开展生产,坚守绿色循环生态,以循环水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核心,以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为抓手,以订单回购为机制,逐步形成了组织集约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的渔业产业融合模式,产业融合面积超过1.2 万亩。

“锄禾日当午”成为过去,机械化、智能化、高薪资,成为农业的新常态,土专家、大学生、退伍军人、乡贤志士,带着资金技术涌向农业,工商资本跨界经营,1 万余个新主体经营着全市80%的农地,百花争艳闹农园,一派生机盎然之象。即便零散小农户也享受着农业社会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农村梦”:农村越来越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让农村可以诗意栖居,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南京全市上下一起行动。

“农村就应该有个农村的样子,全部高楼大厦,那是城市的样子。”走在南京市高淳区东坝镇和睦涧村,你会看到家家有个小菜园,几畦青菜绿油油,想吃随时摘,绿色又新鲜,这家一个鸡舍,那家两只大白鹅,偶尔还能看到公鸡为了追寻“自由”飞到了院墙上。“这就是农村本来的样子。”村党总支书记魏统田说。

但村子也并非一成不变,旧貌换新颜,71岁的原住民陈开河说自己最有发言权,“路变宽敞了,小轿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家门口池塘淤泥也清得干干净净,天天有专门的人打扫卫生,日子越过越舒心。”管线下地,一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心情美得很,村庄建设不追求大拆大建,农户翻新屋子留下的旧瓦片,用来铺路,不但省钱还更有农村韵味。

在南京提到美丽乡村建设,江宁首屈一指。“看薰衣草去法国普罗旺斯太远,就来江宁谷里大塘金”,在当地成为一句流行语,江宁区谷里街道大塘金村是美丽乡村的代表,村庄布局分为映月荷塘、芳草乐园、禅悟茶林、悠然山庄、沁心水岸、富氧山林、静谧半岛7 个功能区,闲时约上三五好友,赏薰衣花海、吃农家美食、购香草产品、玩童年游戏,乐趣无穷。

2019 年9 月,江宁区又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美誉,凭借着独有的魅力,从单一的“美丽乡村”到串点成线,从单兵作战到全域总动员,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用扩大的“全域大景区”旅游版图,对接“大众旅游时代”,用全域旅游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江宁龙乡双范、浦口不老村、溧水无想山南、高淳大山,南京以差异化定位,秉持将农村建设成现代农业新高地、美丽乡愁承载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农民幸福乐居地目标,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园综合体“五村”共建,现已建成各类示范村682 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在全省名列前茅。

从几朵“金花”、几枝“茉莉”,到花色满园,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南京践行“两山”理论,做好“绿色”文章,大力推广生态种养、环境修复、化肥减施、生物防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打造高品质的都市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和价值链,彰显南京农业的绿色魅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全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