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加强基层站段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9-01-14李广渊张武

中国铁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层能力管理

李广渊,张武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监督管理局,北京 100844)

0 引言

基层站段处于铁路“两级法人、三级管理”体系的终端,是铁路运输生产作业中心和安全生产主体,是铁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执行者,承担着运输组织、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等重要职责。当前,铁路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基层站段安全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铁路运输安全能否保持持续稳定,也事关铁路改革发展的大局,迫切需要根据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思路、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站段安全管理工作[1-3]。

1 基层站段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铁路基层站段坚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人防、物防、技防综合施策,构建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促进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4-6]。但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1.1 干部安全管理能力不强

总体来看,当前基层站段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较高,基本上能够适应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但从源头治理、超前防范,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的角度来看,部分安全管理干部的素质能力还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安全工作思路不清,仅凭经验办事,方式方法囿于传统手段,抓不住重点、卡不死关键、硬不起手腕,更不擅长运用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问题,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预设的处置方案,等靠上级出思路、给办法,日常工作中看似很辛苦,但实际效果不好。

1.2 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基层站段领导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大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的思想在认识上有偏差、在理解上有缺失、在执行上不坚决,安全政绩观不端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表面的安全成绩,当安全与运输效率效益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不能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去思考和把握;当发生事故故障时,不能够眼睛向内检视问题、寻找差距,存在掩盖真相、推卸责任甚至谎报瞒报事故的情况。有的站段安全风险

意识不强,超前防范、源头治理的主动性不高,因循守旧、依赖思想严重,存在看不到、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

1.3 安全技术管理不精准

规章制度看似很多很全,也与上级要求相互对接,但照抄照搬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规章没有将普遍性的、原则性的要求结合实际,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落实措施,对现场执行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造成“两张皮”现象。特别是伴随着高铁大量投入运营带来的设备更新、专业融合、修程修制改革以及管理方式等革命性变化,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出现偏差和不适应,也存在某些管理空白和责任空置,安全管理粗放和滞后的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制约铁路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

1.4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安全风险分析研判上能力不足,设备养护维修、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还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支撑,既有的一些安全分析停留在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上,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实际落实上还有不小的差距[7-8]。顶层设计开发不足及专业间“信息壁垒”等问题,使得给予站段安全管理的支撑还有很多不足。

1.5 工作落实不到位

部分单位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较为突出,现场作业“两违”和一些惯性事故故障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安全管理失控和结合部协调不到位的问题较为普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车间落实能力较低,非生产性事务繁杂,负担过重,车间干部“机关化”倾向严重,有的车间管辖区域过大,班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作用发挥不好,现场安全控制弱化。

2 制约基层站段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2.1 安全责任体系不明确

近几年,经过共同努力,覆盖各层级各岗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公司制改革的推进,“两级法人、三级管理”体系的权责划分还未完全到位,体制还未完全理顺,已经明确的也需经过实践检验。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存在交叉、重叠甚至矛盾、空缺,考核引导机制不完善。

2.2 安全投入保障机制不适应

基层站段办公经费和可支配资金有限,在改善安全基础管理、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全奖励以及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等方面自主性不强,决策权限不够,机制不灵活,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基层站段的工作积极性。

2.3 基层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有差距

人才的欠缺,尤其是懂业务、知管理、重安全的复合型干部培养周期长、易流失,已成为严重制约基层站段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基层站段虽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追求事业、学习业务、艰苦奋斗的优秀人才不多,而随着专业融合、综合维修一体化改革,现场对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而有限的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不系统、碎片化,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变动多,安全管理缺乏长期延续性。

2.4 一些干部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长期在基层站段工作的干部得到提拔、交流的机会不多,工作中易出现精神疲劳,加上大多地处偏远,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压力大等原因也制约站段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3 提升基层站段安全管理能力的对策

加强基层站段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施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提升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3.1 站段班子安全管理能力

建立安全管理理论系统性学习框架,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作为加强站段班子安全管理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站段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其中新任职领导必须组织专题学习。把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铁路前沿科技知识纳入站段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定期培训内容,不断强化站段领导层面的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推动安全管理更加理性科学。加强规章制度和新技术、新知识及专业原理的针对性培训,做好释义解惑,补强业务短板,不断提升解决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2 安全管理责任落实能力

安全工作的关键是责任心加落实力。建立基层站段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制度,确保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清晰履职、精准尽责,避免安全责任无限制转嫁基层。及时修订和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所有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都责任到人,明确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管不好怎么办,为一线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提供清晰、具体、可执行的依据。完善安全履职考评考核办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通过制度机制的调动引导作用,促进管理贯通、工作高效、落实到位。

3.3 安全生产决策执行能力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委员会(简称安委会)的职能作用。把安委会作为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有效载体,把抓好安全分析预测,保证季度安委会和月度安全分析会的会议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做到科学分析、准确预测、精准管控。对安委会研究部署的每项工作,要加强督办,必要时要实施挂牌督办、确保闭环处置。充分发挥好技术委员会的作用,以服务指导现场、优化生产劳动组织、解决技术难题、有效管控风险为指向,把技术委员会作为研究审核规章制度、分析论证技术措施方案和开展技术装备应用改造风险评估的重要渠道,不断增强专业安全管理科学性、有效性。

3.4 车间班组现场管控能力

根据运输生产实际需要,结合站段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合理确定车间布局和规模,提高车间的生产组织和安全管控能力。进一步明确车间在安全管理上的责、权、利,配齐配强安全、职教、技术管理人员,做实做强车间。防止车间“机关化”倾向,减少对车间非业务性质的评比、检查,进一步精简车间、班组台账设置,减轻基层负担,保证车间干部集中精力加强生产组织、盯控关键作业,提高对现场的控制能力。健全完善对车间的考核评价和诊断帮促机制,强化后勤服务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3.5 安全创新技术运用能力

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既要运用好跟班作业、过程写实、添乘检查等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更要靠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站段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规范升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现场信息安全分析,强化远程实时监控,提升生产组织、作业监控、分析预警、应急处置等能力。其中,更需要国铁集团和铁路局集团公司加强技术支持,打破专业壁垒,开放数据接口,做好服务支撑。

3.6 现场安全关键控制能力

基层站段要充分发挥直面现场、了解一线的优势,根据安全生产实际,在充分研判风险基础上,组织研究确定本单位安全上的关键环节,重点要把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逐环节、全过程、整链条确定为具体的管控措施,并责任到人,保证认账领账、履职尽责。强化站段间、站段与上级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和信息共享,加强日常安全信息的追踪分析,掌握安全生产变化和风险发展规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做到抓小防大、源头管控。对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从强化管理入手,采取人防、技防、物防手段,主动消除、规避和降低安全风险,实现对安全生产的有效控制。

3.7 正向考核激励引导能力

基层站段要在安全指导思想及其配套制度措施上形成鲜明的目标导向。构建导向安全、科学规范、宽严相济的考评制度体系,在坚守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大安全思路的前提下,严守底线和红线,始终一以贯之坚持从严管理,这一导向必须非常明确。合理设定安全考核的权重和范围,对发生的安全问题,既要维护安全管理的严肃性,严格实施考核,也要提高考核的精准性、有效性,避免一刀切、一锅烩。建立健全安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具体的容错边界和纠错情形,精准区分工作失误与违章违纪的关系,对确因一时失误造成的问题要宽容理解、不枉不纵,对干事、敢管、敢于担当的干部要撑腰壮胆、消除顾虑。细化防止事故、发现安全突出隐患奖励的范围和标准,实施快奖重奖,引导现场主动防范风险、及时报告隐患、按章应急处置,激发全员保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铁路局集团公司层面要给予基层站段更多的安全保障资金自主支配权,提高安全投入和考核奖励的灵活性。

3.8 安全基础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人才兴路,高度重视基层干部职工后备队伍建设问题。对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给予重视、关心和支持,给职级、给待遇、给收入,并妥善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看病等后顾之忧,使基层干部真正留在一线、干在一线、稳在一线。下力量建设好基层站段适应性培训基地,积极推进仿真模拟平台建设,通过实物化、实景式、实作性和体验型培训,不断提高现场职工的实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强化一线人员优化配置和人力调剂,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具备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技能岗位工作,优化行车主要工种岗位人员结构。有目的地招录安全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经过现场实践锻炼,逐步充实到一线安全管理干部队伍中去。推动铁路工匠引领工程,鼓励青年工作者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健全完善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和促进职工自我成长。

4 结束语

基层站段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综合性的过程,既需要基层站段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不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也需要铁路局集团公司和国铁集团相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措施上给予工作支持和政策支撑,夯实基层打实基础,才能有效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基层能力管理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走基层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