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光阴付水流
——七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40期
关键词:石块意图分配

自我管理是初中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时间管理作为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应引起足够重视。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任务显著增加,许多学生感到时间紧张,与之不相称的是,多数学生不会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本节心理活动课,培养学生珍惜并管理时间的意识,初步学习管理课余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快乐猜猜猜

教师:今天给大家说个谜语,看谁先猜到。世界上有样东西,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割又最为广大,最不受重视又最值得珍惜。没有它,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它是什么?

学生:时间。

教师:同学们从小到大学过不少有关时间的名言,谁来说一说?

学生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教师:这些有关时间的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时间非常宝贵。

教师:因为时间宝贵,所以我们要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和列举时间名言,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要珍惜时间。

二、时间都去哪儿了

发给学生每人一条1米长、1厘米宽的纸带,每个纸带被均分成24格,代表一天24小时。

教师:如果每天吃饭累计2小时,你就撕去2格;如果每天睡觉8小时,你就撕去8格。依次类推,看看最后剩余学习的时间是多少格。

活动引导语:撕去自己睡觉的时间;撕去一日三餐吃饭的时间;撕去一天中用于刷牙、洗澡、发呆、购物、上厕所、会朋友、陪伴父母、家庭琐事等的时间;撕去刚刚老师没有列举的用于其他事件而非学习的时间。

活动结束,小组成员分享感受或想法。

学生:做完活动才发现,自己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其实很短。

教师:是的,我们一天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大家现在大概是13岁,如果60岁退休,这之间有47年。按照你刚刚一天24小时用于学习时间的比例,请算出这47年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多少年。

学生:我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是6小时,这样算下来只有11.8年。

教师:通过活动,大家体验到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学习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让自己的时间更有价值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一生看似很长,但能够用于学习或者工作的时间不多,从而珍惜时间,过好每一天,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如何管理时间作铺垫。

三、画画我的时间分配图

教师:大家拿出一张纸先画一个圆,这个圆代表你周六的一天。请将你这一天内各项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在圆内按比例标出来,如睡觉、看电视、补课、做作业、上厕所、学特长、运动、吃饭、聊天、玩电脑或手机、玩耍、与父母交流、想心事、看课外书、购物、走亲戚等。

制作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彼此的时间都花在哪些事上了,哪些事情花的时间多,哪些事情花的时间少,这个计划会让自己有哪些收获。小组分享之后,请部分学生在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做计划的好习惯,小组分享交流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做法,并意识到计划会影响最终的收获。

教师:我们做的事情一般可以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重要的事情:与你的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密切相关,即有价值并且有利于你实现个人目标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

紧急的事情:必须立即处理的事。

教师:了解了这两个标准后,请你给时间分配图上的活动分分类。

学生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在处理事情时都要有轻重缓急的标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时间管理更科学。

教师: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可以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那么,面对以上四类事情,我们到底该怎样给它们分配时间呢?请大家一起观看《时间瓶的故事》,并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自己生命中的大石块到底是什么?时间分配图上列出的事情,哪些与自己生命的大石块有关联?

学生分享感悟。

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有先后顺序,按照正确的顺序才能把事情处理好。我生命中的大石块是学习、培养特长、亲近自然、帮助别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把“大石块”先处理好,才能向瓶子里装更多东西,正确的处理顺序很重要。接着通过分享自己生命中的“大石块”,让学生去发现自己的计划中哪些事情的安排与生命中的“大石块”有关。

教师:请根据你的调整,再为自己画一个时间分配图并分享。

学生:我把睡觉时间从原先的9小时调整为8小时,我觉得睡8小时就够了,留下1小时干其他事情。做作业时间从原先的3小时调整为4小时,因为我是学生,所以应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我把玩手机的时间从原先的3.5小时调整为2小时,多出的1.5小时去运动,身体健康很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环节的活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悟与启发,由此重新调整自己的时间分配,并制作第二个时间分配图。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以致用,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管理的意识,初步学习如何规划时间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总结与提升

教师:我今天很欣慰,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大石块”,而且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生命中的“大石块”。老师建议你们把今天画的时间分配图带回家和父母分享,然后贴在自己的床头,陪伴自己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每一天。

设计意图:通过与父母分享、将分配图贴在床头等,将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激励学生去行动,一步步收获充实而富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感悟,比理论说教让学生印象更深刻,也更愿意主动改变;在制作时间分配图的环节,通过学习获得感悟后进行二次调整,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课后拓展环节鼓励学生把时间分配图带回家与父母分享、贴在床头,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做自己时间的主宰者。

观看视频后,如果能够提前准备好瓶子、大石块、小石头、细沙、水等材料,让学生现场体验,可能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由于本节课以活动为主,在时间把握上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课堂点评】

本课有如下优点:

巧设疑,揭示课题。课堂开始,热身游戏猜谜语和列举时间名言,让学生形成对时间的理性、正面、积极的认知,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搭台阶,直观感受。整节课杨老师从形成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实践这三个层面搭建学习台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精妙。在第二环节中,通过撕纸条的活动,先让学生体验一天的时间去哪儿了,然后体验一生的时间去哪儿了,让学生感悟到一生看似很长,但真正能够用于学习或者工作的时间真的不多,从而深刻体悟到要珍惜时间。学生在活动中强化了珍惜时间的正向观念,并在情感上给予了积极的认同,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如何管理时间作铺垫。经历了这节课,学生们日后只要想到时间这一话题,这一幕定会重返脑海。

重对比,学以致用。学生先后制作两张周六计划时间分配图。通过两张图的对比,让学生真正将珍惜时间的认知理念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之中。在学习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后,学生懂得了要优先安排重要而且紧急的事情,要走出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找到人生的“大石头”,将时间分配在需要的、重要的地方。通过小组分享,吸纳他人时间分配的亮点,由此重新调整自己的时间分配,并制作第二个时间分配图。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以致用,学会调整、规划自己的时间,强化了时间管理的意识。

猜你喜欢

石块意图分配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没有风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补缺口
燕山秋意图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