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问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教育课万花筒心理健康

一、提问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作用

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轴心进行的,它追求的是借助活动这一载体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体验是学生心理建构的桥梁。心理健康教育课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为了体验而体验,而是要通过体验得到感悟、得到思考、得到提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就需要提问来进行有效教学。

提问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要想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后学会分析问题,首先需要提出有效的问题;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验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同伴互助习得问题解决策略的情况;提问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愿回答有关个人感受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只是注意力、记忆力等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直接体验,而教师往往会在活动后提出有关个人感受的问题。如在“优点轰炸”活动过后,教师提问“接受自己的称赞与接受别人的称赞时,你分别有怎样的感受?”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有大部分学生不太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有的学生是因为害羞,不好意思;有的学生是怕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后被他人否定、嘲笑;还有的学生是因为没有得到鼓励,不高兴说出自己想法,没有表现的欲望。

2.提问过于专业化。

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会不知不觉地把大学时接受到的教学方法搬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因此,课堂提问时容易出现过于理论化、专业化的问题。如《情绪万花筒》一课,教师会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情绪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无从回答。

3.提问后易出现越俎代庖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后,在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时就让他们回答,导致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有时候教师急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方法告知学生,没有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总结。如《情绪万花筒》一课中的“成长苑”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绪,在情绪低落时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教师在提出“我们情绪低落时怎么办?”这个问题后,将调节情绪的方法直接出示给学生,导致学生很难真正有效地掌握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

4.提问和回答违背“价值中立”原则。

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和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违背了“价值中立”原则。如《情绪万花筒》一课,教师提问“悲伤、难过这类情绪好吗?”“某某同学生气时选择跑步,对吗?”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习惯用“对”和“错”来评价,用“好”和“坏”来衡量。

5.选择同一批学生回答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一些教师容易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有时是因为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举手回答的学生比较少,教师只能选择愿意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有时是因为某些教师的个人原因,总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生回答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问的改进策略

1.创设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

针对学生不愿意回答关于个人感受或其他类型问题的情况,教师可以从课堂氛围的创设入手,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这个安全不仅仅指身体的,更是心理上的安全。参与课堂是学生的权利,是学生生命在场的体现,更是教育真实发生的证明。只有创设了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做真实的自己,不用担心被嘲笑。那么,具体怎么创设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一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二要提升个人魅力,做到和善而坚定;三要真诚对待学生,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

2.去专业化。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实践,做到科学性、专业性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教师要用符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心理学知识。如《情绪万花筒》一课,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名词“心情”导入。

3.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题,以体验为前提,以探究为核心,倡导参与式、合作式等学习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采用提供情境、分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情绪万花筒》一课中,针对如何有效调适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当你难过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你失望时,你会怎么做?学生4人一组想一想当时自己是怎么做的,总结出可以用哪些方法调适情绪。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就可以将调适情绪的方法进行内化,进而有效掌握调适情绪的方法。

4.坚持“价值中立”原则,进行“走心”评价。

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品德课的区别,提问和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坚持“价值中立”原则,尊重学生。教师不仅要会提问,还要会倾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无条件、真诚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肯定、被认可。

5.面向全体学生,照顾“特别”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问时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教师需要精心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反思,积极改进,让学生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另外,教师要避免因个人喜好而选择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这无疑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也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失望,导致他们不喜欢这门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更应该照顾“特别”学生。所谓的“特别”学生,可能是受孤立的学生,可能是班上特别调皮的学生,也可能是平时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其他课堂上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很难展示自己的风采,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多为这些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要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又让他们切实体验到被尊重、被接纳、被肯定。

猜你喜欢

教育课万花筒心理健康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最大万花筒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自制缤纷万花筒
万花筒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