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中“请家长”的艺术

2019-01-14

江苏教育 2019年79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长

黄 侃

学生在校期间,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为了尽快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些教师将“请家长”视为“终极法宝”,希望通过家校联手,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出了问题还要不要“请家长”?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请家长”?如何与家长沟通?下面,笔者将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请家长”的利与弊

教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共商教育学生的方式,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策略。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请家长”的行为有时候也会产生副作用。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如果事事都“请家长”会让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怀疑,甚至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威信;另一方面,即便教师“请家长”的次数不多,但是如果“请家长”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个人的教育水平仍然免不了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质疑,会影响教师今后教育工作的开展。

对于家长而言,被教师“请”到学校,家长的心理压力较大,如果不是严重的问题或者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家长是不愿意到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或和教师一道“教育”孩子的。尤其是对于亲子关系比较紧张的家庭,家长到校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相反还有可能会恶化亲子关系。此外,如果家长频繁地被“请”到学校,势必影响家长的工作和正常的生活,如果一再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批评”,家长能否真心实意地配合教师处理和解决好孩子的问题也要打个问号。而且,一旦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家校共同育人的目标就更加难以达成。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学生不能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父母接受老师“教育”或和老师一道“教育”自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伤害。所以,有时候“请家长”的行为轻则会影响师生、亲子关系,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重则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造成极端事件。

二、需要“请家长”的几种情况

如今,教师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如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很多时候只需通过上述方式就可以和家长沟通,共同协商。那么,哪些情况需要“请家长”呢?

一是大事,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涉及学生情感、升学、心理健康等。这类事件往往影响或危害较大,而且涉及面较广,很可能牵涉其他学生或家长,而且这类事件通常较为复杂,一时半会难以解决,所以教师需要家长到校了解情况,共同分析原因、协商解决。

二是急事,如学生在校突发疾病、校园伤害事件、严重的师生冲突等。这类事件一般事发突然,责任比较明确,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酿成更大的问题,因而需要家长及时到校了解情况,并迅速解决。

三是“家事”。绝大多数时候,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家长对教育理解的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各有不同,少数家长由于错误的家教方式,严重影响了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学生在校不尊重老师,不遵守学校规定和教师要求等。这类事件需要请家长到校进行沟通,形成共识,共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三、“请家长”时需注意的技巧

1.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是前提。

班主任平时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而不是等学生出了问题才请家长。学生有了进步,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向家长表示祝贺;学生有了困惑,教师可以通过QQ 或微信和家长一起讨论;学生有了反常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了解背后的原因……总之,教师平时要多主动与家长联系,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家校关系,只有了解了学生及其家长的情况,教师才能更好地衡量“请家长”的利弊,也才能把握好共育的“火候”。

2.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关键。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过程,知晓问题行为的危害,帮助学生通过问题吸取教训,最终做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只有学会认识错误,才能做到改正错误,并在改正错误中渐渐成长。“请家长”只是育人的手段之一,根本还是要靠教师和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只有教师、家长保持一致,耐心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学生才能心悦诚服,改正缺点,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是原则。

“请家长”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教师情绪激动时不要“请家长”,因为教师控制不好情绪,可能会让家长产生对立情绪;自尊心强的学生“犯事”,尽量少“请家长”;初次“犯事”的学生,可以不“请家长”;习惯性袒护孩子或脾气暴躁的家长要慎重“请”,因为这类家长不但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当然,这些都只是原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定要把握好“请家长”的度,掌握好时机。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