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厢庭院,一汪泪泉

2019-01-14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白鹿洞古建孩童

正如《古建情怀》中的照片,常常一闭眼,眼前就会浮现一幅难以抹去的美图:山抹绿、燕剪柳,经典微翘的屋檐似乎仍在伸展,成为美丽的画卷。廊坊在水中美丽的倒影,不时被涌起的涟漪破坏,原来发束至腰的阿妹正在浣洗,邻家稚童只深一脚浅一脚追着浮沉的泡沫,泡沫碎了,无处再寻,却像精灵打了个盹,飘进梦中,成了永远的闪回。

同样是晨钟暮鼓,却一枯一荣,一冷一热,一静一动,荒芜的早已被野草宣告拥有权,活跃的一直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书院和其边上人家像极了日光之轨道,早晨都生机勃勃,像初生嫩童般张扬;正午证明:生,当如夏花般野蛮生长;日暮西山,表面似乎寿终正寝,但新一轮悸动又在酝酿。

枯、荣,冷、热,静、动,是白鹿洞书院与镇烟桥村永恒的主题。即使清晨来到这个庭院,没有世俗任何挂念,唯余体验躬身“种豆南山下”一回。看老村美景新人兮好不快哉,想心中闪回身在兮能不乐哉!顺着心中只可会意的直觉,庄重推开书院木门,一股书香在周遭氤氲,刹那间,只感觉将灵魂托付给百千春秋,涤荡在人间一隅。为的是曾经走过的石路与终将弃之于南野的恣意。

不单看书上的描绘,自己本身也有感受。降生在镇烟桥村庭院之内,出师于白鹿洞书院之中,我相信每个生命都很清楚这一切的意义,早不再只是与阿嬷醒来的早晨、在爷爷蒲扇下访遥远的梦乡,它更成为离开故乡游子热切渴求的一种归属感。非亲历者不能感。只有离开雾霾泛滥,回归日月经天,这种早就存在的呼唤便一声高比一声。

每每这时,庭院和书院都脱离了它硬性定义中的概念,而衍生出约定俗成的感知。因为时代发展,人们成长,一年年,一代代,周而复始。不断转徙安居的人们在某个时刻突然聆听到天下最美的天籁,那是他们儿时的歌声,是几代人岁岁年年的柴米油盐,但却常常高于一切,且难以撼动。他们决定起身,为寻找短短生命更值得珍视之异宝,搁置琐屑,寻回童贞。

发问声、争论声、脚步声……声声入耳,但连最纯真的孩童和最清静的老叟也能听见的一种:是敲门声。是与这片绮丽山河有血肉之亲的手指纹路,在再熟悉不过的门板上摩擦与碰撞;是一种沿袭千年最简朴的发问模式再生命化;是每个人启蒙时期接受的最直接的讨教动作。从孩童到老农,无一例外,实在熟悉,并带有一丝兴奋:回来了。

庭院与生命相连相通,生命与文化相濡以沫。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孩子抑或大人,总不会忘记生养之地,也不能忘记生命互动。总在某个时刻以某种方式回到心心念念的地方,而那有个温暖的名字,叫家。这是一切生命的起点。

是的,我们拥有一个庭院,时间是从久远到未来。特色的古建筑还原它们本色,家的存在为这个命运共同体饰以生命的底色。所有人,正在举行一项叫文化传承的活动,与时间同行。至于结果,我们暂时不好过问,这毕竟涉及民族的根系和共同的未来:事关重大。我们在做一个小梦,也在做一个长达万里的大梦:我们又留下瞬间的闪回,永久的怀念。

满堂亲友,大家笑靥如花,格外地轻松。我想起《最美乡愁·古建情怀》,泪腺决堤,依稀记得手指纹路对上的喜悦,记得徒步回到养育山河时的无言祈祷,也永远记得满眼泪水的复杂心情,作为孩童终于找到母亲,作为后代终于告慰前人……

庭院的敲门声,生活的叩门声,笃笃笃,轻轻的,隐隐的,灌注全身。

一厢庭院,一汪泪泉。视野远方那片赣派建筑,微翘的屋檐似乎仍在伸展。山抹绿,燕剪柳。庭院里传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远方的你,回来了吗?

猜你喜欢

白鹿洞古建孩童
Do Softly Pray
鹿拓雾来白鹿洞书院文化APP交互设计
三晋古建
古建军
孩童之道
高平古建 四个全国第一
千年古建看高平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从兴盛走向衰败
“白鹿洞”与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