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首次揭示我国草地贪夜蛾来源地

2019-01-13

中国食品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习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夜蛾

中国农业科学院17日消息:该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日前首次揭示出,迁飞进入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群体是来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地理种群。 这一研究成果对我国草地贪夜蛾风险评估、精准监测和科学防控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 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萧玉涛介绍,这项研究是该所联合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共同完成的。 科研人员对我国13 个省份、131 个县市的318 份草地贪夜蛾样品进行了群体生物型分子特征鉴定后得出这一结论。

草地贪夜蛾原生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以前只在西半球活动。 2016年首次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被发现。 因其繁衍能力强、迁飞扩散快,以及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草地贪夜蛾迅速蔓延到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此后又扩散到也门、印度、缅甸等地。 今年1月草地贪夜蛾从缅甸迁飞至我国云南,并迅速蔓延到贵州、广西等18 个省份。 目前最北已出现在陕西汉中、河南、江苏北部地区。

萧玉涛说,草地贪夜蛾可危害80 多种农作物,如玉米、高粱、甘蔗、水稻等,可致玉米苗期受害减产20%至50%,严重的田块甚至绝收。 通过精确定位我国草地贪夜蛾的起源地,可以准确了解其取食习性、抗药性、迁飞习性等性状,并可借鉴其起源地的防治手段进行更有目的性的防控。

猜你喜欢

习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夜蛾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螳螂的生长过程和习性是怎样的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习性养成要趁早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