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鉴赏

2019-01-12覃翠萍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全文文学作品

◎覃翠萍

一、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对语文教学重视不够

对于不少非专业学生来说,高校的语文课程为了获得学分而敷衍了事。他们不会认真听,更不会想到这门课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因此,大多数大学生对大学语文都会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二)大多数学生对文学作品知之甚少,缺乏文学知识。

进入大学之前,很多学生都在为各种科目的考试做准备,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但这也导致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阅读时间会比较紧张,他们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应对。随着考试压力加大,导致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知之甚少,除非与考试有关,否则不会投入太多精力。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新不足

课堂创新不足也是当今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将更加突出。如果教师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只遵循规则,课堂就会枯燥乏味,更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排斥。这样,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学习。

二、高校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的建议

(一)掌握关键词

掌握关键词是阅读文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首诗,一个词,它们虽短,但反映了“对峙”“韵”“横斜调”,尤其是在唐代,对这些要求更为严格,每一个字都是精髓,对全文提取关键词有很高的提炼。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应该是广为人知的,其中的“思”字是整首诗的重点,“思”一词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向往。

(二)理解整个文学作品的意境

理解整个文学作品的意境是大学语文教学文学作品鉴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与掌握关键词相比,理解全文需要对全文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是在理解全文背景、作者和掌握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欣赏文学作品的意境是很困难的,但这也是把握一篇文章的关键。教师只有善于扩展文学作品课堂,注重根据学生兴趣呈现丰富的文学作品素材,基于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兴趣需要开展循序渐进的艺术欣赏与丰富的讨论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达到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

(三)创设情境,革新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勇于革新,突破旧有模式的弊端,创设积极情境。《地震中的父子》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在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地震的巨大危害。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表达。又如,在对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简单,例如,“在作者眼中,月光被看做了什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考虑提问内容,“作者眼中的月光为什么变成了霜?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这种问题的开放性很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拓展思维,创造力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结语

文学作品鉴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后会收获很多。也许这不是一门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课程,但这门课程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一些文学作品,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主题选用对应的文学作品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创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对文章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水平。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全文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青年再造
发现“西方中医”
反腐
来信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