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州台上一望晴

2019-01-12撰文曹放

厦门航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九州故宫

撰文_曹放

几多传奇,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今天,我终于见到了你, 2019年10月25日,兰州,九州台上。

《四库全书》在中华历史的演进中,是一部积淀了五千年文明成果的瑰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满清王朝主掌中华,对威胁自身统治的所谓“异端邪说”,兴起了一次次文字狱,收缴毁灭了一批批书刊典籍,文化专制腥风血雨。康熙、雍正之后,乾隆皇帝即位了,他深知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深知只有依附、融入、利用汉文化才能有效巩固满清皇族的统治。于是,在继续实行文化专制的同时,实施了一项震古烁今的文化工程:编撰《四库全书》。

亘古未有啊!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四大类。乾隆皇帝广征天下图书。一批批图书或自愿或强迫被征集而来,经过严格的剔扒梳理,中国历史上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编撰完成:收书3400 余种,计有7900 余卷,分成36000余册,纳为6000 余函,约有8 亿字。这《四库全书》,汇集了乾隆以前的历代重要著作,基本囊括了到那时为止各学科领域的优秀典籍。其规模之宏大,卷帙之浩繁,迄今未见超越。这《四库全书》先后抄录了七部,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皇家御藏,共有四部,分别贮藏于北京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奉天故宫内的文溯阁、京郊圆明园内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第二等级是专供江南书香福地士子,共有三部,分别贮藏于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

风云板荡,战乱交替,两百多年来,七部《四库全书》各自飘零。文源阁本、文宗阁本、文汇阁本全部损毁,文澜阁本损毁不全。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三部: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本辗转入藏台北故宫,避暑山庄文津阁本转入国家图书馆,再一套,就是原藏于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本。

最为珍贵的是文溯阁本。第一部典藏于紫禁城,完成之后,乾隆皇帝命令纪晓岚精心编制第二部,他要求认真总结第一部的经验教训,确保第二部达到最高等级,因为,这第二部要珍藏于奉天故宫,这是龙兴之地,追本溯源,是以命名为文溯阁。这是定鼎之作啊!纪晓岚一丝不敢怠慢,他先是精选书纸,万里挑一,浙江开化榜纸!对每一张纸,他都选了又选,要求质地细腻,柔韧而有张力,洁白而无纹格。他又从全国甄选了3800 名书法高手,以馆阁体一丝不苟地抄录,每字、每行、每页、每册都严格核对检查。最后,又在每册首尾二页,郑重地钤上两方玺印:“文溯阁宝”和“乾隆御览之宝”。写刻工整,墨色古雅,装帧精美,开本大方,文溯阁本在七套《四库全书》中最为精良考究。

自古多难出传奇。或许是因为太被皇家看重了,或许是因为太富有书香墨韵了,文溯阁本因而在中国藏书史上命运诡谲、迷幻而神奇,折射出大时代的光怪陆离。清廷被推翻了,袁世凯篡政,1914年他以防备兵变为由,要求“奉天的典籍”“必须转移”。于是,一心巴结袁世凯的奉天督军段芝贵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运送到了北京。东北的镇馆之宝啊,岂能流失!奉天省教育会会长冯广民奔走呼号,终于,十三年之后,1927年初,在张学良的武力支持下,这部文溯阁本,才得以重返奉天。1948年初,辽沈战役打响,解放大军势如破竹逼近沈阳,国民政府害怕这套《四库全书》或毁于战火,或落入共党之手,秘密筹划运往北平。消息走漏后,一片哗然,迫于沈阳各界的强烈反对,7月中旬,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决定此事“缓办”。解放了,共产党执政了!但不久,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一列火车向黑龙江林区秘密驶去,这套《四库全书》又在黑龙江密林深处辗转存留了四个年头,1954年才重新回到沈阳。

一波三折之后,这套《四库全书》并没有安宁下来,一场了犹未了的传奇故事在1965年拉开了大幕。现在想起来,辽宁文化界还心潮起伏,当年,怎么会做出一个这样的决定?一份来自辽宁的报告送达了国家文化部……1966年3月7日,文化部办公厅书面下文,作出了“基于备战需要,将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一部拨交甘肃省图书馆收藏”的决定。就这样,迢迢两千三百公里,1966年10月13日,一列火车驶进了甘肃土门墩车站,迅即,兰州军区的27 辆军用卡车将这套《四库全书》秘密运抵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保藏。

国宝来了!甘肃省尽心尽力。为了安全,加高了围墙,筑起了铁网,用钢条封堵了木窗。为了防潮,在书箱下面垫上了十几厘米见方的枕木,并且每天开窗通风,定期检查室内温度湿度。就这样,文溯阁本在永登县安然地度过了“文革”动荡的最初岁月。鉴于永登县交通不便,土司衙门系木质结构不利防火,为此,甘肃省又选址兰州附近,专门修建了甘草店专库,占地面积30 亩,建筑面积2400 多平方米,文溯阁本1971年移入后又在这里安全存放了35年之久。

海晏河清,文化的自觉唤醒了!1986年,文溯本调离20年之后,辽宁发起了回归保藏运动。辽宁省政府[1986]173号文件呈报国务院——“关于将《四库全书》归回沈阳故宫保藏”的请示报告。“归”与“留”,一场拉锯战在辽宁与甘肃之间展开了,来来回回,迄今已经30 多年。文化部多次协调,副总理专门批示,全国政协会上屡屡提案,新闻媒体不断跟进报道……辽宁坚持物归原主。甘肃强调一是当年服从国家调配,二是而今更具保护条件,三是诸如敦煌写经流散各地,又岂得物归原主呢?2001年,辽宁省投资千万元修建了现代化的《四库全书》地下书库。同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溯阁〈四库全书〉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次年,甘肃省政府投入5000 余万元在兰州黄河岸畔九州台修建文溯阁本藏书楼。针尖对麦芒,旗鼓各开张,纷争了犹未了……万分庆幸的是,文溯阁本安然无恙,而且,官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由此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深秋的兰州,远山苍茫,黄河沉静,前些天的初雪还在山脚和树丛间银白闪耀,北方吹来的风已有轻浅的凉意。但阳光照过来,天地间又顿时散发出暖心的活力,让人舒畅而振奋。山路盘旋,到了!九州台上,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朱墙环绕,绿树掩映,翠湖石桥,北方皇家园林的气派,画栋雕梁的式样……何其幸运哪!一册《四库全书》原本展现在我的眼前。时光的流逝让书页泛出了微微的浅黄,但红框还是那样的鲜亮,墨色还是那样的分明,多么工整秀媚的字体,多么严谨庄重的布局!面对着这一册真迹原件,我凝视良久,又感慨万千。人世间,金银财宝,冠盖冕鎏,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知向谁边?应该说,乾隆皇帝,还有纪晓岚,他们是目光远大智识超群的。他们懂得一个历史真谛,诚如梁衡在京西宾馆看了张爱萍题诗的巨幅国画《万里长城图》之后的感悟:命薄原来不如纸。人如要寿,只有把生命转换成墨痕,渗到纸纹里去。纸墨之寿,永于金石。

步出藏书馆,伫立九州台上,面对黄河东流,我意兴遄飞。参透了表相与玄机,开悟了瞬间与永恒,那一定是身轻如燕。在同行的佩佩、威辰等几位台湾青年朋友的欢叫声中,我腾空一跃,亮出一个激情飞跨,矫健的身姿,还有长长的鲜红的围巾,蓝天下,飘舞,定格。

长车欢歌陇右行,

黄河水畔摘天星。

苍茫万点轻寒雪,

九州台上一望晴。

随后,我又即兴吟成了这首小诗。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九州故宫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章如愚”小传史源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九州狂舞庆丰收
论《四库全书》及《总目》对戏曲研究和学科建立的影响
雪中故宫
九州中华情
宫保鸡丁 香辣九州
故宫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