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隐性知识 开展生命教育

2019-01-11李国霜胡选萍秦公伟王杨科

学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生命教育高中生物

李国霜 胡选萍 秦公伟 王杨科

摘 要:隐性知识是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漠视生命的行为在校园中时有发生。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物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本文以高中生物学部分隐性知识为例,探讨教学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隐性知识;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4-009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4.062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隐性知识又称缄默知识或默会知识,是指没有以书面文字,图表或符号表征出来,隐含在学习材料或学习活动之中的知识内容,一般难以明确表述与说明,但是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1]。包括以讲故事、隐喻、象征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获得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具有的优点是:不易受环境、年龄的影响而改变,不易消退遗忘;一旦拥有就难以对其进行改造。这意味着隐性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并且首次构建隐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隐性知识是生物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科学家访谈、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实验、科学前沿、知识链接、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科学史话、插图、技能训练、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前沿等模块都涉及了丰富的生物学隐性知识。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显性知识的学习,忽视隐性知识的发掘,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好显性知识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对生物学教材中隐匿的隐性知识进行适当挖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生物学知识,理清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2]。

生命教育立足于人生命发展与成长的视角,从珍惜生命出发到实现生命的价值,涵盖了人生的整个阶段。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感恩生命、养护生命、尊重生命、开发生命4个板块[3]。本文以高中生物学中的部分隐性知识为背景,就课堂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作一探讨。

一、搭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感恩生命

生物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为生活服务的学科。在生物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搭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本方式。以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将理论知识与生活情景相联系,能将生物知识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4]。

《遗传与进化》模块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所隐含的知识是生命孕育过程的复杂、曲折和不易。通过讲解和视频资料使学生感叹生命的神奇,正确认识新生命诞生的过程,了解母亲在孕期承担的生理负担和艰辛以及生命在孕育过程随时可能出现意外,深刻领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含义,使学生在获得生命孕育知識的同时,引导他们体会生命诞生的艰辛,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并且使学生明白随便放弃自己的生命,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会给父母亲人带来无尽伤痛,应该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

二、探索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爱惜生命

生物学教育倡导的新理念是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高中生物学教材中蕴涵着这一方面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物科技”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做到养护生命。这既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也是生物教师育人的职责所在[5]。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内容,包含的与生命活动相联的隐性知识是合理的营养,才能保持健康的躯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在讲到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两大类: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此时教师可提醒学生生活中特别注意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引导学生饮食要科学搭配、合理营养,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开展“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部分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此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内心世界积极探索,运用正确的方法与学生沟通,进而加深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对生命更为爱惜。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和“细胞的癌变”这两部分教学片段中涉及了很多与生命教育有关的隐性知识。如:在理清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的关系、理解细胞衰老的特征和机制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和社会。老年斑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来预防老年斑的提前出现[6]。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与社会,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能远离致癌因子,尽量规避罹患癌症的风险。在生活中认同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预防癌症,不要让“病从口入”成为患病的原因。

三、体验科学探究和实践调查,尊重生命

结合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课后开展课外实践探究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建立、理解生物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践探究活动,其中隐含着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的隐性知识,以此可以升华尊重生命、动物福利的情感态度。因此,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生活有多种动物,如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昆虫。大多数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我们很少会注意到它们。然而,这些小动物对动物和植物遗体的分解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在取样时尽量避免破坏环境,采集小动物时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能伤害小动物。在此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尊重生命,平等对待生命的意识。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在“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时学生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我们在关爱人类生命的同时,还应该爱护其他动物的生物,摒弃“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陋习。

四、结合科学家的访谈与事迹,升华生命的价值

科学家访谈和科学家实验探索的历程,蕴含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对待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教师在开展生物学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可以从这些模块中挖掘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开篇就是对邹承鲁院士的访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邹承鲁院士进行简单介绍的后,使学生了解到邹承鲁院士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待科学研究中各种问题的看法,让学生感受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艰辛,体会科学家内心的爱国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给学生树立榜样,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方向。

从谈话中得知——人工合成蛋白质打破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界限,很大程度上推进人类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和应用。科学家在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克服失败与挫折的打击,为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付出了汗水。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付出,才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使得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科学发展之路的曲折,面对失败时的锲而不舍,对科学家工匠精神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从而体会到人生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接受磨炼的品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存在价值。

在学习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教师可以提供孟德尔潜心研究遗传规律时的背景资料。孟德尔凭借着对科学的痴迷,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在一畦畦豌豆田里探索出了遗传学的秘密。通过这部分教育教学片段让学生体会到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孟德尔成功的基础,科学研究之路不会畅通无阻,在研究进程受阻时,要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寻找解决办法,要敢于直面挫折与困境。在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到生命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结语

生命教育承载着厚重的教育人本素养,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生物学教育理所应当要承擔起引导学生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的重任,以“生命教育”为契合点,将生物学隐性知识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挖掘隐性知识,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生命的价值,从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杜爱慧,卢美枝.中学物理教材插图中的隐性知识及其运用策略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56.

[2] 沈国强.浅析化学教材中隐性知识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31):63.

[3][6] 陈英水,陈欣.情感教育是生命观念教育的魂[J].理科考试研究,2018(3):63.

[4] 孙婧怡.联系生活实际提高高中生物学习效率[J].新校园(中旬),2017(12):36.

[5] 王海琴,殷俊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J].新课程(上),2011(9):72.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生命教育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