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思考

2019-01-11陆桂凤

学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效率中学图书馆全面发展

陆桂凤

摘 要:中学图书馆导读是对学生阅读方向的引导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做好导读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具体可从开展新生入学阅读教育、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发挥宣传工具的引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根据学生阅读状况分类引导、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导读;阅读效率;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2-012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2.083

中学图书馆是中学生的第二课堂,一般都具有较丰富的馆藏。它为学生提供的大量的课堂教学辅助资料,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又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它提供的大量的课外读物,既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中学生成长期的特征,目前部分学生对利用馆藏进行阅读,存在着兴趣不够浓、习惯不够佳、效率不够高等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对学生利用馆藏进行阅读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悉心的指导,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图书馆导读的含义

导读,就是给读者“书山引路”,让读者“开卷有益”。中学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就是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料,就是对学生阅读方向的引导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向的引导,就是对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给予指点,即引导学生读什么书,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是图书馆最主要的工作。一方面,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的发展时期和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另一方面,图书馆馆藏的教辅材料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课外读物也有糟粕之处。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要引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刊,防止被课外读物中的低级趣味所吸引。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通过倡导、纠偏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中学图书馆既要向学生提供书刊,更重要的是要把打开获取图书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阅读习惯。

二、中學图书馆导读的意义

一是帮助学生解脱“书海捞针”的困扰。中学图书馆一般藏书有数十万册,期刊有数百种之多。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导读,就能使学生在扑朔迷离、浩瀚渊博的信息海洋中准确便捷地获取最有价值的、最适合自己的读物。

二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中学生尚处于阅读的起步阶段,不少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较弱,阅读的效率比较低。图书馆工作人员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导读,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检索图书的方法和技能,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宣传优秀书刊,培养学生摘录、随感、精读等良好习惯,便能使学生在图书馆这一知识宝库中更快、更好地获取所需的知识。

三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知的欲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不少学生把大量的课外时间用在图书馆,在图书馆孜孜不倦地学习。但是,也有学生来图书馆阅读的动机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甚至经常以满足好奇和消遣为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导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计划性。

四是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兴趣能造就个性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的兴趣给予导读,正确地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刊,便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学图书馆如何做好导读工作

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一是开展新生入学阅读教育。每学年新生入学时,要安排图书馆介绍课,分批组织新生入馆参观,向学生介绍馆藏图书的种类、分类原则和检索方法,使新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情况、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规章制度,教会学生掌握利用馆藏图书的基本技能。这对学生日后学习中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利用馆藏书刊,充实课堂所学内容,扩大知识视野,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图书馆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读物。首先,图书馆要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和偏重学科教育文献资料收藏的做法,保证图书馆有足够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课外读物,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资源保障。其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向学生介绍推荐读物。再次,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那种严重离开课程内容的学习而沉湎于某一方面的课外阅读的现象,防止书刊中的低级趣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导读功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让学生爱读书,而且要教会学生把书读好,即读有所获。人们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以摘录、批注式或提纲、心得式等记阅读笔记、阅读卡片,不仅能积累资料便于查阅应用,而且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综合训练。如写读后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在熟读的基础上深思,把书本知识消化理解得更深更透。能长期坚持写读后感,日积月累,收获肯定丰厚。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训练有效的阅读方法,使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是发挥宣传工具的引导作用。图书馆要利用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及时地传达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如到馆新书、读书活动、名家评书等,使学生及时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要通过经典著作介绍、书与人生、名人与读书、读者园地、知识窗等栏目宣传好书。同时,可以通过组织读书笔记、读后感展览等,展示学生阅读成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读书的热情。

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图书馆可与语文学科组、团委、学生处等部門联合举办课外读书活动,图书馆推荐、提供图书资料,语文组具体组织文章评选。读书活动可分指定性书目或非指定性书籍两种形式。指定性书目的图书以教育部指定的中小学课外必读图书最为适合。要求学生阅读后写出读后感,然后进行评选。该形式的阅读内容可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而非指定性书籍,是让学生进入图书馆自主选择图书阅读,然后写出读后感参评。该形式把选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可结合某些重大纪念活动、重大节日、重大庆祝活动,如国庆节、党的生日、校庆等开展读书活动,宣传优秀读物、交流阅读心得。

六是根据学生阅读状况分类引导。掌握学生阅读状况是做好学生导读工作的前提。不同类型的学生,其借阅图书资料的偏好和阅读状态是不同的。这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细心的观察、认真的调查,掌握他们的阅读状况,才能有效地做好导读工作。根据我对学生阅读的观察和借阅情况的统计分析,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分类引导。第一是学习型。这部分学生善于根据课程要求进行课外阅读,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他们对有关学科的参考书和课外读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对这部分学生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第二是求知型。主要是一年级新生,他们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还不很重,入学后面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但是他们的阅读较盲目和随意。对这部分学生要引导他们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三是猎奇型。这部分学生到图书馆借书或阅览杂志,带有浓厚的猎奇心理,总喜欢寻觅奇书。这类学生人数不多,但对他们的心理现象和阅读需求应给予正确引导。第四是消闲型。这类学生是由于课堂学习任务重而来图书馆“轻松”一下,于是便找来消遣书刊“消闲”起来。对这部分学生应给予正确适时的引导,防止“消闲”过度。

七是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这句名言说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做好中学图书馆导读工作,必须以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先决条件。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中不能只满足于熟悉馆藏,不能只着眼于借阅、看守,更要关注学生的借阅需求,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提高读书效率。

参考文献:

[1] 邓斌斌.网络时代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措施[J].学周刊,2018(3).

[2] 房淼.谈中学图书馆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J].才智,2018(7).

[3] 文苗苗.从需求差异化浅谈中学图书馆的建设[J].天津科技,2018(6).

猜你喜欢

阅读效率中学图书馆全面发展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