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语境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新

2019-01-11阳,汪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剪纸语境

李 阳,汪 艳

剪纸艺术是指在纸、布等材料上用剪刀或者刻刀进行图案创作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是至今仍保留有剪纸习俗的古老民族之一。剪纸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出土的北朝对马团花剪纸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剪纸作品。2006年5月20日,中国剪纸艺术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会议上,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祭祀礼仪和记录生活事件等诸多功能。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多样,内含丰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如山东高密春节贴的门笺、福建漳浦祭祀用的猪腿花、陕西刺绣的剪纸花样、丧葬仪式用的冥钱等,无不有其独特的功能,且这些习俗存续年代久远。

一、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剪纸艺术的相关研究

在探讨数字媒体技术语境的问题之前,先来明确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以便界定研究的范畴。厉先锋在《反思我国数字媒体发展现状》中指出,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数字媒体指的是感觉媒体[1]。石净波从数字媒体技术在剪纸动画中的应用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剪纸动画的若干数字媒体技术创新与应用。夏明雪以原创剪纸动画《回到原点》为例分析了剪纸动画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的探索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李永杰以原创作品《春节习俗看看看》为例,作了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剪纸动画的设计与实现。田婷婷则从数字媒体技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角度对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的中国剪纸艺术创新进行了探讨。上述的研究主要从数字媒体技术在动画剪纸领域进行研究,但是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的中国剪纸艺术的创新角度研究的相对较少。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观念与方法上直接影响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传达,虽然中国剪纸艺术经历了千年,有丰富的艺术成果,但是目前而言,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本文就这些局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中国剪纸艺术创新的思路和实践的探讨。

二、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发展的局限

数字媒体技术对于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创新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应用高效管理能力的二维、三维数字媒体技术,结合二维、三维软件的一些独特功能,可以生产出不同魅力的剪纸作品,丰富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剪纸动画中,通过后期动画特效与剪辑,能够实现许多剪纸动画在现实拍摄中无法拍摄到的镜头,利于剪纸文化的传播,能够给观者以更新的视觉享受。此外,数字媒体技术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开拓商业市场,开辟了大众化的发展道理,并且可以推进艺术形式互动进程。但是目前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局限。

(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理论发展未能顺应数字媒体技术的潮流,研究角度较为传统

虽然数字媒体技术在国内已经发展多年,但是目前国内对剪纸艺术的研究侧重于数字媒体技术语境的不多。仅有一些学术论文针对数字媒体技术在剪纸动画方面进行了研究。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对中国剪纸艺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图形艺术本身,从地域角度出发对传统剪纸的保护给出相应建议和对策的比较多。学者周颖对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和剪纸的文化内涵方面,进行了美术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艺术心理学方面的分析。[2]王蓓将陕西民间剪纸从造型、色彩、题材三个方面与外国剪纸进行比较。从视觉对象的改变这一角度去认识新媒体,并从视觉传播及艺术生产与消费角度认知数字媒体艺术。[3]这些角度都较为传统,未能全面地顺应数字媒体技术的潮流。

(二)中国民间剪纸在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进行数字艺术实践和美学实践落后于西方国家

数字媒体艺术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欧美国家,发展水平较高,应用新媒体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在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深入。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的Trish Morgan,在爱尔兰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数字艺术实践的人种学研究和案例研究,并通过深入访谈,寻求对数字艺术实践的一个定性的认识,解决经济、社会和文化危机。旨在了解如何使用数字媒体技术以创作新的作品,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在可以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数字艺术实践和美学实践。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Marisa Enhuber从数字化和数字化的艺术空间是如何影响消费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而中国民间剪纸在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进行数字艺术实践和美学实践方面较为薄弱,进行的尝试较少。

(三)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创作的剪纸艺术形式单一固化,缺乏创新

剪纸艺术形式单一,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平面纸媒创作,受平面纸媒限制,创作数量有限,带来的经济收入有限。纸媒剪纸作品的传达形式受众有限,难以广泛传播。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发展了数字媒体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国内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剪纸作品仍然是以传统的装裱剪纸作品以达到欣赏、销售的目的;剪纸作品形式主要还是传统的单色、套色剪纸,未能引入新材料,新形势;剪纸作品的媒体以传统纸媒为主,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展现的较少。而国外剪纸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创新程度也较高。例如应用剪纸作品在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新媒体创意、流媒体作品展示等各个方面,这些都是中国民间剪纸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应该借鉴的方面。

(四)剪纸作品精神内核未能反应时代变化

中国民间剪纸作品的精神内核仍旧停留在较为传统的方面。例如剪纸作品的内容多数停留在传统的剪纸题材上,以婚嫁节庆活动、祭祀礼仪、花卉植物、生活场景等题材为主,剪纸作品的形式仍停留在审美欣赏方面。在中国福建漳浦有一部分地区,剪纸作品还保留着焚化祭祀祖先神灵的功能。这是基于历史上由于物质生活水平较低,就用纸花代替实物的祭祀礼仪形式。而如今文化艺术不断创新发展,观念不断更新,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这些都是中国民间剪纸作品需要展现的新时代的新风貌。也应是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的中国民间剪纸应当反映的先进社会的精神内核。

对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式、技术、艺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适合中国民间剪纸传承和发展的新的创作规律,探寻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的艺术创新是中国剪纸艺术发展的必然之路。

三、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中国剪纸艺术创新的思路

针对上述所讨论的中国剪纸艺术发展的问题,笔者从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中,对中国剪纸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路。

(一)对剪纸外在表现形式方面的创新

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技术为中国剪纸艺术在表现形式方面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便捷,从传统的新闻报纸、期刊杂志、电影电视节目,到现在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后的电子书、手机动漫、全息投影技术、远程网络互通、电子触屏技术、声温控等各种技术的应用,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大浪潮之下,在原有的表现形式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一些科研机构、博物馆可建立剪纸艺术的电子资源库,通过数字媒体影像的形式,传播给观众。

鉴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可视、可听、可触等因素,动画无疑是传播剪纸艺术的最佳载体之一。今天的动画与数字媒体技术一样是个大的范畴,这是一种更为宽泛意义上的动画概念,即“泛动画”,一切包含动画元素的视觉、触觉、听觉形式,均可称为动画。如在电影《捉妖记》中就有剪纸人物舞蹈设计,给观众视觉、听觉和情节上的全新感受,图1所示的就是在电影中出现的剪纸小人舞蹈的人物原型。电子触屏技术的应用为剪纸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触屏技术实现交互式的剪纸艺术体验。

图1 电影《捉妖记》中的动画剪纸人物[4]

(二)对剪纸艺术精神内核的创新

传统的中国剪纸,诞生于普罗大众的生活,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大量的吉祥含义的纹样,代表着其独有的符号含义,如青蛙纹样代表多子多福,蝴蝶纹样有和“福”谐音的符号内涵,鱼代表“年年有余”,牡丹花代表富贵等,这些寄托的手法能够唤起劳动人民的情感共鸣。还有一些剪纸作品,如福建省漳浦县的剪纸中有大量的“礼品花”,在祭拜祖先的时候,用红纸剪一些猪腿、猪蹄花(图2)、大花猪(图3)[5]、鸡爪、大饼等,用作祭祀,祭祀礼仪完成后,焚烧给神灵和祖先;新年则将寄寓美好的剪纸花样作为礼品赠送予亲朋好友。无独有偶,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些县、乡也有将剪纸做成精美的纸人、纸马等立体剪纸,焚烧给祖先,代表寄送财物给先人的含义。如今在数字媒体技术大背景下,剪纸艺术作品的这些功能逐渐减弱,这些礼俗和含义正在逐渐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全新的精神内核。首先,吉祥如意的含义仍然是剪纸作品、剪纸周边产品永恒不变的主题;其次,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剪纸作品也应有新的变化,如反应新时代新生活、高科技技术进步等方面内容的题材,反应新时代国家新气象的题材,如“一带一路”“金砖会议”等精神内涵的作品。

图2 《猪蹄花》作者:林桃

图3 《大花猪》作者:张峥嵘

图4 《多层写实剪纸》作者:李闽[6]

(三)对剪纸艺术造型语言方面的创新

剪纸作品中的图案设计作为中国图案纹样的经典,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一些经典的剪纸艺术造型语言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还有中国平面艺术中最为青睐的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宁满不空、线线相连、图形概括、散点透视等在传统的剪纸作品中随处可见。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剪纸艺术创作和剪纸周边文化创意展品开发则需要有一些造型语言方面的创新。

(1)创作工艺上的造型语言创新。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影印、造型深入等手段,得到深入细致的剪纸作品图样,创作出细致入微写实的剪纸作品,改变曾经图形概括、符号化、象征化的造型语言。例如河北蔚县剪纸传承人李闽就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图案进行数字处理,最终得出惟妙惟肖、细致入微的多层写实剪纸作品,这一系列的新技术创作手法还获得了多层写实剪纸创作专利,图4所示的就是李闽创作的多层写实剪纸作品。

(2)引入现代设计中的一些造型语言。传统剪纸讲究宁满不空、线线相连、散点透视等造型语言,在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引入一些如留白、断裂、成角透视等造型语言,造成画面的冲突感。

(3)将传统的剪纸艺术造型修改,应用到动画、动漫等新媒体艺术形式中去。以剪纸造型艺术为源的艺术作品中,优秀作品比比皆是,将其应用到动画影视作品中已经成为现代动画电影的一个趋势。从对剪纸的色彩进行调整以适应整个画面,到剪纸人物造型、场景调整到适应整个剧本剧情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应用视觉形象和数字媒体技术深度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逐步发展,单一、乏味、单调的影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和心理需求,在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进行剪纸艺术的创新,才能体现中华民族艺术的特色,这才是中国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立足之本。剪纸视觉构成元素的多元化数字技术的进步,网络媒体的普及,使剪纸在数字媒体技术的依托下,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使思想内涵、视觉形象、造型语言等都有崭新的面貌。

(四)应用慕课(MOOC)、微课等形式进行剪纸艺术教育教学,扩大受众面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剪纸艺术仍旧停留在母传女、婆传媳、师传徒继模式,这种模式受众面窄,无法进行远程、大范围的教学。因此各地区可根据自身情况,将剪纸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为慕课(MOOC)、微课等形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输,令想要学习剪纸的人,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根据上传至网络的剪纸教学资源学习中国剪纸艺术,还可翻译成外文网络课程资源传播到海外推进中国剪纸艺术的发扬与传承。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剪纸发展和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均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就数字媒体技术、中国剪纸艺术、国际剪纸艺术研究等都作了简单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剪纸当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中国剪纸艺术在一些地区从业者较少,面临失传窘境;剪纸艺人传继模式单一低效;剪纸艺术形式单一固化,缺乏创新;剪纸作品精神内核未能反应时代变化等,并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表现形式方面的剪纸创新;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剪纸艺术精神内核的创新;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剪纸艺术造型语言方面的创新;应用慕课(MOOC)、微课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剪纸艺术教育教学,扩大受众面等。唯有在数字媒体技术语境下探讨中国剪纸艺术的创新才能应对时代发展的潮流,将祖国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剪纸语境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剪纸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于富业剪纸作品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