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看成岭侧成峰
——《变色龙》教学的语言转换设计

2019-01-11江苏省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蒋芳惠曹明霞

小学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说明性描述性变色龙

江苏省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 蒋芳惠 曹明霞

【设计意图】

苏教版第九册课文《变色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理解核心是能抓住要点。一篇说明性文章读完了,如何检验有没有读懂?就看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说清楚,如果学生能把文本的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这说明文章读懂了。所以,在小学里,训练学生抓住要点的能力可以采用语言转换的方式。

《变色龙》一文,作者构思十分巧妙。首先用八个自然段描写了一个场景:有一天清晨,我们在地里摘四季豆。突然,中非工人发现了一条变色龙。就这样,作者用叙事的方式引出变色龙,引人入胜。然后,作者细细端详变色龙,采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描写了变色龙奇特的外形。第二部分,作者用“耳闻加目睹”的方法观察变色龙捕食。课文写了两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是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给我们介绍变色龙捕食的原理,还有一个自然段是我们现场观察变色龙捕食的过程。写作方法是“介绍加描写”。不过,两者都可以统称描述。第三部分,作者用试验的方式来观察变色龙变色。作者用“先……又……再”的句式,描写出了试验的过程,写出了变色龙会变出各种各样颜色的特点。

我们发现,《变色龙》虽然说是说明性文章,但是它的写作方法与《神奇的克隆》等说明性文章不一样。《变色龙》通篇采用描述性语言,而非说明性语言。于是,我们在设计上,直指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理解核心,让学生抓住要点,尝试进行描述性语言与说明性语言的转换。

【教学目标】

1.抓住变色龙外形怪、捕食快、变色多的特点,揣摩从叙事角度描述的妙处;

2.学习把《变色龙》描述性文字转换成说明性文字,把拓展材料《翠鸟》的说明性文字转换成描述性文字,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活动设计】

第一板块:略读,了解特点

1.放声读三遍课文,思考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观察了变色龙哪些方面的特点?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2.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有什么特点?能不能分别用一个字来进行概括?交流板书:外形怪、捕食快、变色多。

(意图说明: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概貌,了解变色龙的特点,明确课文的叙述特色,完成与文本的初步对话。)

第二板块:精读,揣摩方法

1.外形怪

(1)作者是怎样描写变色龙的“外形怪”的?

(2)作者如何引出变色龙外形的特点?前面八个自然段能不能去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结:把枯燥的知识通过故事导入,这样才引人入胜。

2.捕食快

(1)你从哪里体会到变色龙捕食之快?需借助它身体的哪些器官?

(2)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些情况的呢?

小结:既写了听到的内容,又写了亲眼所见的情景,前面讲捕食原理,后面讲捕食过程,作者视听结合,多个角度去观察描写,就让人们对变色龙捕食的特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3.变色多

(1)变色龙会变哪些颜色?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描写变色?

小结:通过描写一个试验,证明变色龙会变各种各样的颜色。

4、这篇课文介绍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三个特点,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三个特点之间分别怎么过渡的?

(意图说明:语文学科教学不仅仅是阅读,而是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从叙事的角度来写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每个特点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做具体的叙述,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特点之间的过渡,这是课文表达的独特之处,感悟表达的妙处。这是从写作的角度来发现教学的价值。)

第三板块:练笔,转换表达

1.请你根据课文描述,写一段说明文,来说明变色龙的这三个特点(10 分钟)。

2.交流学生作品。

在交流中让学生比较谁的表达效果好?谁的语言更少?谁说得更清楚?

3.出示《百科全书》上介绍“变色龙”的文字:

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龙体长约15~25 厘米,背部有脊椎,头上有三角形突起。它的四肢很短,尾巴很长。两只眼球突出,左右180 度,上下左右转动自如,左右眼可以各自单独活动,双眼各自分工前后注视。变色龙有很长很灵敏的舌,长舌捕食只需1/25 秒便可以完成,而且它们的舌头的长度是自己身体的2 倍。

3.讨论:说明性的语言和描写性的语言不同在哪里?你喜欢哪种表达?

教师小结:生活中积累点点滴滴的经验,我们只要把它凝练,结构化以后,就是对这个事物完整地准确地介绍。字典、词典就是这么编出来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点评:说明性文章应该教什么?这堂课提出了一个教学思路,就是写作的角度。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多种,比如描述、说明、抒情、议论等。所谓熟练地运用语言,就是熟练地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张志公先生主张“教师要带着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我们是否可以带着学生在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中间走个来回呢? 在上面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走了第一个来回:把描述性语言转换成说明性语言。

尝试把课文中大段大段的描述性语言,转换成说明性语言。那么,这其中转换的技巧在哪里?说明性语言更简练,用不用比喻?不用。用不用大段的修饰语?也不用。例如,把描写性语言“椭圆形的脸上长着三角形的嘴”转换成说明性语言,应该是“脸是圆的,嘴是三角形的”。再如长句,有的可以直接用,有的就不可以直接用,有的必须整合以后再用。如“每只眼睛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两只眼睛都凸出来,形成的影像是立体的”。

在学生将描述性语言转化成说明性语言后,老师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让学生交流比较。谁的表达效果好?谁的语言更少?谁说得更清楚?第二件,将转换出来的文字读一读。然后拿出百科全书上介绍《变色龙》的文字读一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到百科全书上的文字就与我们的文字写得差不多。这就告诉孩子,生活中积累点点滴滴的经验,我们只要把它凝练、结构化以后,就是对这个事物完整地准确地介绍。字典、词典就是这么编出来的。孩子马上就会知道,我以后读人家的文章,这里读一篇,那你读一篇,拼起来就会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就叫“结构”。这种思维,就叫“结构化思维”。】

4.出示翠鸟的说明性文字

翠鸟羽毛美丽,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脚为赤红色。平时以直挺姿势,栖息在水旁,很长时间一动不动,等待鱼虾游过,每当看到鱼虾,立刻以迅速凶猛的姿势,直扑水中,用嘴捕取。翠鸟能用它的粗壮大嘴在土崖壁上穿穴为巢,也营巢于田野堤岸的砂土中,掘成隧道,深为60 厘米左右。

这段文字介绍了翠鸟的哪些方面?现在考考你,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把说明性文字转换成描述性文字。相机出示翠鸟图片、捕食视频等让学生观察。(5 分钟)

5.交流评价。

6.总结全文。

(意图说明:指导学生把文中大段的描写性语言转换成说明性的语言,比较表达效果,形成对变色龙完整的、准确的、立体的认识。然后请学生把翠鸟凝练的说明性文字转换成生动的、拓展的、情境的描述性文字,再次回到文本语言。在这堂课上,实现了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的两次转换,学生的语言能力切切实实地得到了生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点评:教师出示《翠鸟》的说明性文字,请学生把说明性语言转变成描述性语言。学生描述前,先观看翠鸟的图片、翠鸟捕鱼的视频。然后模仿变色龙的结构——“观察外形+介绍视力+描述场景”。让学生经历一个以“叙事”观察方式来介绍事物的过程。让孩子学着把凝练的说明性语言转换成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最后总结全文,课文《变色龙》就是用叙事的方式,用描述性语言,给大家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

就这样,老师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走了第二个来回,将说明性语言转换成描述性语言。

一堂课就一个教学目标,实现描述性语言和说明性语言的转换。这样教课,真正实现孩子认识能力的成长,真正践行叶圣陶提出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理念,孩子们学习会更有挑战性,教师的教学也会更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说明性描述性变色龙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神奇变色龙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从描述性到分析性:法律史教学改革管见
论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