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设置问题,促进有效学习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市新桥小学马晓芳

小学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边长多边形分母

江苏省南通市新桥小学 马晓芳

在新的时代,数学的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问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数学知识,优化数学问题能够更好地点拨学生,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地展现自己的光彩。

一、避免机械式的提问方法

一些教师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达到推动教学进度的目的,就笔者的观察分析而言,其中有些问题没有实质含金量,学生收效甚少。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机械式的提问方式,真正聚焦学生的思想以及学生在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以下笔者对机械式的提问方法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改善问题的建议。

小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教师采取如下方法展开教学:

教师: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那么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是4平方厘米。

教师:那么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是9平方厘米。

教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边长呢?

学生:发现了。

教师:很好,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是边长×边长呢?

学生:是的。

教师:很好,其实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都是边长×边长。

在这个提问式的对话教学中,能够明显地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是教师自己说出来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回答的。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会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有些学生不通过思考就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仅仅是对教师的一种附和。这种提问方式就是典型的机械式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锻炼,也不能够真正从意义上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都是边长×边长”这个概念,这为学生日后在数学殿堂深入学习埋下了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问题空间,例如,教师可以把“你们有没有发现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边长呢?”这个问题改为:“你们有没有发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探索,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

二、设计符合实际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设计太过宽泛、难易程度把握不当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会产生不良结果,例如:打击学生自信心,影响课堂节奏等等。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准确了解学情,通过拆分难度大的问题、给学生以指导、改变问题内容等方式对问题进行重新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来。

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同分母及异分母的加减。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不能够直接给出“异分母减法”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学生的学习曲线中,同分母加法、同分母减法、异分母加法、异分母减法这四个问题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如果直接让学生解决最难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很有可能会因此衰减。为此,教师针对同分母加法、同分母减法、异分母加法、异分母减法这四类情况设计了四个不同的问题。在实际授课的时候,教师也是以问题的难度为排序依据,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了解某一类问题后,就会对该类问题产生自己的理解,在继续思考下一类问题时,学生以此为基础。为此,教师在做问题转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就前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解决后面的问题做铺垫。例如:在学生了解了“同分母加法”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同分母减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综合“减法”及“同分母加法”这两个知识点,解决“同分母减法”的问题。

三、帮助学生反思不足

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逻辑的课程。学生可以凭借直觉得到问题的答案,但并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内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之旅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反思不足也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提出更多直指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展开如下教学:

教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180°。

教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360°。

教师: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540°。

教师:你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吗?

提出问题后,学生陷入了沉思,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特征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推导,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给出答案,即:n边形(n大于等于3)的内角和为(n-2)×180°。有的教师会在学生得到最后的答案后止步教学,但这并不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则内涵的方式,为此教师应继续提问:“为什么会存在‘n边形(n大于等于3)的内角和为(n-2)×180°’这一规律呢?”这个问题让原本以为问题都被解决的学生又一次陷入到沉思中。教师给出针对性的指点:“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有联系呢?你们能够通过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找到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吗?”有了教师的指点后,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很快就有学生想到了将多边形分解为多个三角形的方式来求多边形的内角和。

四、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增长能力。所谓“满堂灌”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课堂中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关系”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够发现三角形三条边关系吗?”提出问题后,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沉思,他们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学生的问题后,教师给学生建议,让学生用纸条模拟三角形的三个边,通过拼接纸条,用直尺量纸条的长度等方式对“三角形三条边关系”进行综合判断。给出建议后,很多学生都按教师的方式探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也会给某些存在探索难度的学生以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完成探索。在学生探索了一段时间后,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能不能等于第三边的边长”。给出问题后,有学生回答:“不能。”教师让学生进行问题的阐述,有了之前的探索过程,该学生很快通过纸条模拟出该情况,最后发现当两边的边长之和等于第三边的边长时,只能够形成两条重合的线而不能够形成一个三角形。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推导得出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必定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像这样,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知识探索的空间才是现代教师应当采取的教学方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用提问的方式推动整个教学进度。为了能够更好地展开数学教学,优化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领悟到知识非常有必要。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课堂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

猜你喜欢

边长多边形分母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大楼在移动
多边形的镶嵌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