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的起承转合

2019-01-11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德顺小学王伯太

小学时代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课堂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德顺小学 王伯太

语文课堂的简洁、简约、简练主要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和课堂流程,环节不能过多,互动不能过杂,讲解不能过细,转换不能过频。但是,一堂语文课如果过于朴实,只知道读、记、写、练,老师三言两语草草了事,学生机械重复死记硬背,那就太枯燥乏味,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无精打采,毫无美感可言。所以,必要的课件、音乐、活动等可以加入,使课堂锦上添花,活色生香,情景交融,如诗如画,只是不要喧宾夺主、过于铺陈即可。一堂课正如一篇佳作,文似看山不喜平;又正如出海的弄潮儿,有波峰浪谷,有水平如镜,有浪遏飞舟,有胜利凯旋。古人在写诗作文时讲究“起、承、转、合”,它把体裁结构、文字内容、表述意境连缀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无好起,则无好下文;不紧承,则显散乱;不转折,则显平淡;不整合,则无意境。如果将这四个字引申到语文课堂上,也是适当的。

一、起: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起,即导入,如同戏曲音乐中的前奏,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形成学生思维焦点。语文教师是本堂课的导游,带领学生即将游览语言的塔尖、文学的殿堂,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开场白,也就是每堂课的导语,三言两语,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沉浸到下面的学习中。当然,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情境导入、游戏导入、歌曲导入、介绍导入、问题导入、谈话导入、情景导入、表演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质疑导入、朗诵导入法、谜语导入、史料导入、类比导入、游戏导入等等,但要记住,导语须求“简”,要融情于心,化诗于景,片言知意,只语点题。正如《琵琶行》中所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几个音符,就可以让人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二、承: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感知、理解、延伸和发展,围绕预设目标整体推进,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目标需要预设,一个课时设置一对目标为宜。其一为“文”,体现工具性:知识与能力;其二为“道”,体现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前导入尤为重要,就像一场戏的开场,是否夺人耳目,决定着观赏的价值。其次,最为关键的当然是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做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才能让学生有条有理地践行探索的使命。接着就是围绕重难点,让学生从文本理解达到情感升华。而检验学生发散思维、表达思维、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就是小组合作探究,这个环节要注重朗读与聆听的关系。在学生自读一遍后,可以采取配乐朗读或老师诵读的方式,学生最好不要对照课文勾勾画画或做批注,而应该闭着眼睛或昂首向天,静静地听,全身心投入到文章或诗歌营造的情境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想象、去概括。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本有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老师可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本诗写的是什么,学生经过回忆、思考,肯定会回答上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推进,扎扎实实地走向目标达成。正如《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承题破诗,一下子把读者引入到空灵浪漫的意境中,思接千载,文如泉涌,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会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慨,水到渠成,浑然一体。

三、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就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层次、深度的一个过程,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使他们的课堂学习上升到情感体验与应用层面。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潮,常常随着学生的展示、比拼、检测而展开。

在知识转化与提升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让中上游学生的双重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又要让学困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消化与巩固,从而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设置疑问和竞赛回答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方法,问题设置是一门艺术技巧,它关系着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于无疑处生疑,小疑处生大疑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了形成教学高潮,教师要善于点拨,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质疑。疑问精妙有趣,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自由争论、比拼回答中获得真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由事向情、理的过渡是这一阶段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进行转化。这样,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合: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合,是本节课的总结、拓展、延伸,是最终的“大团圆”,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写作的余地,正所谓“课虽尽而余音绕梁”。合是语文课堂教学从文本走向社会生活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最考验学生的思想高度与知识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智者,要让他们以文学、艺术、音乐、科学、饮食等生活学识,去分析文本的国家意识与社会价值。然后,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加工、提炼,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最后,教师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在拓宽知识、扩大视野之余,让学生进行读写畅想,内化积淀,写出“眼中景,心中情”,提升他们的人生感悟,使文本蕴含的人文情怀得到更充分的展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朵花儿都会唤来春天,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有读者。

总之,一堂语文课,应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支动听的歌,一首感人的诗,一幅绚烂的画,所以更应该讲究“起、“承”“转”“合”,讲究“凤头”(起始异彩纷呈、引人入胜)、“猪肚”(承转跌宕起伏、内容丰富)、“豹尾”(收束简洁有力、回味无穷),这样的课堂,浑然一体、张弛有度、动静结合、首尾照应,绝对精彩绝伦、优质高效。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