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9-01-11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小学戴猛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师应文本情境

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小学 戴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经历复杂的心智过程,这不仅能够锻炼其对汉字的感知与记忆,提升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更能够锻炼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分析与探究,提升对文本情感的体会与把握,培养审美素养,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情感认知规律,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一、多种方式,引导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往往能够展开自主朗读,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朗读习惯,但是,随着学生兴趣的淡化,朗读效果也逐渐降低。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重视兴趣对学生朗读的影响,并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保持兴趣,以形成良好的朗读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认知,促使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可以示范朗读,在抑扬顿挫的朗读过程中,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例如在《对韵歌》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展示文字韵律,吸引学生在充满节奏的文本中主动朗读;可以设计激励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朗读带来的喜悦,强化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朗读比赛,例如在学习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比赛,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二、夯实基础,提高效果

良好的朗读能力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渗透朗读方法与技巧,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朗读效果。在低年级朗读中教师应提出基本要求,如要求学生做到“五不”,即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保证朗读的准确、流畅。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应在吐字、发声方面加强练习,以提高学生朗读的艺术性。例如在吐字归音练习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在出字的过程中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有力,在立字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在归音过程中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其次,应结合出字、立字、归音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具体案例,并做好示范,强化学生理解,如教师可以利用“自主———支柱、栽花———摘花、木材———木柴、推辞———推迟、私人———诗人、司机———实际”等词的对比练习,强化学生对平翘舌声母发音的掌握。当然,一些基本功的内容相对专业,小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应做好内容调整,完善解读,用形象、直白、有趣的方式加以渗透,以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

三、示范朗读,体验情境

小学生阅读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足,且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存在局限。因此,在朗读过程中常常由于无法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影响效果,导致朗读过程机械、僵化,缺乏美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通过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模仿中提升朗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讲前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情境。例如《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文字优美,教师在课前导入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秋雨斑斓的色彩以及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进而在模仿中逐渐体会文字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讲中范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经典描写,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一年四季小兴安岭的美丽,其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等句子表达准确且具有感染力,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朗读吸引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在文字的带领下融入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教师根据文本中的经典描写进行范读,并通过指名读、自己选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促使学生与教师形成互动,以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强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四、细品文本,提升感悟

朗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呈现语言文字美学价值的重要途径,而饱满浓厚的情感则是保证朗读效果的关键。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个人的经历、秉性、审美等方面的差异,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自然也千差万别,而要想将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则必须要细品文本,感知其中的情感内涵,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朗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仔细咀嚼文字,联系上下文明白作者表达的情感,并逐渐融入情境,进入角色,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文字表达相融合。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的朗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情境,让学生展开对生活的思考,体会文本情感,提高朗读效果。

五、做好评价,巩固效果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必要环节。通常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结果,只是给出“读得很好”“感情不够浓厚”“还需要加强”等简单的评语,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无法真实了解自己的朗读水平,更难以纠正与改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设计朗读评价方案,从朗读基础、朗读技巧、朗读节奏以及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合理有效的评语,通过评价与学生展开交流,促使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巩固朗读技巧,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形成个性化的指导,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兴趣,纠正朗读误区,加强示范指导,强化情境体验,欣赏文本内容,提升朗读感悟,做好朗读评价,巩固朗读效果,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