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课堂生成,推升课堂教学

2019-01-11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画图桃子长方形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张 军

学生在课堂中一些超乎教师意料的想法被称为课堂生成。因为超出教师的预设,所以很多课堂生成都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代表性,当然也具备较高的教学价值。教师在应对课堂生成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态度,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并以这些生成为基础,引导学生的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因生成而深刻,因生成而精彩:

一、重视课堂生成,传递应有的态度

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环节的时候会考虑到孩子的已有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他们的设计往往只有一套方案,缺乏应变的措施。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想法超出教师的预期,或者学生的发言与教师的预设不符,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将学生引导到预设的轨道中,然后再按照原定计划“顺畅”地走下去,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教师回避了孩子真实的想法,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抹杀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机会,另外在应对生成的时候教师也不能搁置这些生成,害怕生成会浪费课堂时间。在课堂生成出现的时候,教师的正确态度就是审视生成的教学价值,立即处理这些生成,让学生因此获益。

例如,在“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猴子分桃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将一筐桃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筐桃子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快想到应该用分数来表示,此后教师提问:框子中可能有几个桃子?预设的是3 个、6 个等3的倍数,这样可以将桃子平均分成3 份,但是很快有学生回答说10 个,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10 个桃子来,并画出3 个圈,和学生一起来分桃,分完9 个桃子之后,教师追问学生接下来怎么办?有学生指出可以将最后一个桃子平均分成3 份,每个圈中分到1 小份。在这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猜一猜筐子中可能有几个桃子,并将每一种可能用画图的方式画出来,这样在小结的时候学生可以对照直观图示发现,不论筐子中有几个桃子,都需要将这些桃子平均分成3 份,每只小猴得到其中的1 份。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说出10个桃子是出乎教师预料的,因为在预想中,筐中的桃子应该是3的倍数,这样可以顺利地将桃子平均分成3份,但是在学生的意识中,一筐桃子应该不少,而10是一个孩子熟悉的数,所以孩子脱口而出,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不能回避这个数据,也无法绕开,所以教师相机画图,让学生就这个复杂的数来平均分成3份,这样再结合之后学生提出的3的倍数,将两种不同的情况相对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分数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利用课堂生成,展现有效的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想法就不会完全相同。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是正常的,面对这些课堂生成,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呢,采用何种策略来应对生成呢?这是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智慧地对待课堂生成,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放大策略

从推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课堂生成蕴含着教学价值,因为这些生成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在遭遇课堂生成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生成的价值,采用放大策略将典型的课堂生成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让学生聚焦这些生成,去挖掘生成产生的原因,去沿着生成展开进一步的探索。

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纸表示出1/2,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在展示学生作品并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种不同的表示方式之后,学生抓住平均分成两份和涂出其中的一份重点认识了分数,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用长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创造”了不同的分数,多数同学表示出的分数是1/4,1/8,还有1/16 等,但是有学生表示的分数与众不同,其中有学生表示出1/3,在展示交流过程中我请学生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学生指出他利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一条边的长度,然后将这条边平均分成3份,之后找到了1/3,虽然不是直接折出来的分数,但是学生“找”这个分数的过程还是让大家体会到分数的含义,体会到分母和分子各表示什么含义,所以这样的生成给了学生体会分数意义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单调。

2.定格策略

在创新思维推动下,学生的一些想法需要经过深入的探索才能被理解。所以在遭遇课堂生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格在生成的学习上,以生成为基点来展开学习和交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更加饱满。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小学阶段认识的几种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回顾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推导面积的过程,并让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这些图形,大部分学生在整理这些图形的时候以长方形为根,然后从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接着平行四边形后的是梯形和三角形,另外圆形也是与长方形有关的,这样的图示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顺序,从逻辑上看也比较合理。但是在关注学生作品的时候教师发现也有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们整理这部分知识时以平行四边形为根,从平行四边形出发引出长方形和三角形以及梯形、圆形。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解释这幅图的含义。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以平行四边形为根基,所有的图形都与它直接相关,所以这样的整理中心突出,在学生的详细解释下,很多学生认同了这样的观点。

3.比较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接受知识之外,学生还要增强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等等。所以在学习中,当出现有价值的生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生成性资源本身之外,还要深入探析学生真实的想法,以及学生产生这些想法的诱因,这样可以为其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和对照,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例如在“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做一朵绸花需要3/10 米布,做3 朵这样的绸花需要用布多少米?在读题之后我引导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很快想到乘法算式,那么如何计算乘积呢?在将问题抛给学生之后,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尝试通过画图的方法来计算,集体交流的时候,运用画图方法的学生给出解释:3/10 米就是将1 米平均分成10 份,取其中的3 份,3 个3/10 米就应该取出9 份,所以应该是9/10。结合图示,大家对这个结果深信不疑,但是类似的乘法计算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呢,学生一时难以说清,更无法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在此情况下,有学生从加法的角度来解释:3 个3/10米可以用加法来做,因为是同分母分数,所以分母不变,分子是3 个3 相加,也就是3×3。在这样的方法下大家发现所有的乘法都可以用加法计算,并推导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帮助。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两者都是从乘法的意义着手的,只不过一种方法是画图,一种是转化为加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只要具备教学价值的就需要教师格外关注,需要教师采用积极的策略来对待生成,挖掘生成的教学价值,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成的推动下形成对问题的深入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画图桃子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再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画图理解“同样多”
桃子
小长方形找朋友
桃子
画图理解“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