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原一个真实的江南师爷

2019-01-10纪玲妹

翠苑 2019年6期
关键词:评传常州历史

师爷不只绍兴有,清代后期常州士人游幕之风也很盛,而且有些幕僚有着较强的经世意识,赵凤昌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代表人物。他早年以佐幕两广总督张之洞而闻名,后虽隐居幕后,却参与国事,影响政局,在东南互保、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中,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人称“山中宰相”“民国产婆”“民国诸葛”“幕后推盘手”等。正如黄炎培所言,“四十年间,东南之局,有大事,必与老人有关。”清末还有一调侃之言传遍朝野:“两湖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虽然江湖上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但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功名、没有官位的他,何以能影响时局?他对历史进程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他的一生经历应该如何评价?却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说赵凤昌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点不为过。所幸的是,《赵凤昌评传》(以下简称《评传》)为我们揭开了这位传奇人物的神秘面纱,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江南师爷赵凤昌。

本书以客观严肃的态度,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赵凤昌的生平经历和他所“在场”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原了真实的幕后历史人物,以及那段生动的清末民初历史、鲜活的社会状态和士人生活。读完《评传》,认为有以下特点:

其一,沿波讨源,鉴别真伪,还原真相。赵凤昌虽然是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但他只是个没有官位的民间人士,缺乏正统的史料记载,且他本人又是低调行事,对早年参与的大事并不多言,所以,对这样一位神秘人物传言较多,可谓众说纷纭,甚至以讹传讹,离本来面目越来越远,以至失真,让人雾里看花、不辨真伪。而《评传》能客观分析以往的记载,并引用家谱、信札等真实的资料,提出较为可靠的、接近真相的说法。如关于赵凤昌早年身世,虽五花八门,但引来引去主要来自3个人的说法:赵凤昌的后人即儿子赵尊岳、长孙女即赵尊岳的女儿赵文漪,还有赵凤昌的好友刘厚生所著的《张謇传记》中的描述。赵凤昌后人所言较为简略,照理应该比较接近真相,但父女两人的说法居然不太一致,就不得不让人生疑。刘厚生的描述详细生动,可谓声色并茂,有鼻子有眼,但也只是一面之词,没有旁证。《评传》在客观分析并史料佐证的基础上,认为“三人所记载的赵凤昌早年经历均不可靠”,还有一些添油加醋、即兴发挥的文字,则更遮盖了庐山真面目。然后作者根据资料,客观分析,勾勒出赵凤昌家世及早年经历的清晰轮廓,还原真相,符合逻辑和常理,较有说服力。

其二,评价客观,立论公允,实事求是。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往往带着感情,有时会不自觉地美化,其后人、友人则会隐藏缺点,故意拔高,家乡人也会因朴素的桑梓之情将历史人物美化神化。历史上对赵凤昌的评价可谓毁誉不一,有人认为他促成了清帝退位,辛亥共和,是民国元勋、共和功臣,功不可没;也有说他精明世故、长袖善舞,凭借张之洞对他的倚重,利用权势,呼朋引类,广为结纳,门庭如市。《评传》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对赵凤昌的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允。作者开篇客观分析了赵凤昌去世时的冷清与他的地位何以不相称至此,又認为他身后的冷清,不能抹杀他在辛亥时期的闳识妙算、佐建共和的事功。《评传》认为赵凤昌处于官民之间,了解民间疾苦,对政府的弊病也有切身体会,形成他做事稳健、考虑周到、协商解决的风格。他们在革命局势已成的情况下,借鉴历史经验,着眼长远,成立国会,群策群力,磋商解决,顺利完成了新旧政府的和平更替,避免了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杀戮惨剧,可谓居功甚伟。在充分肯定其功劳的同时,《评传》也未过分神化或拔高,而是认为赵凤昌毕竟只是充当智囊的角色,依旧只是起到一个幕后“师爷”的作用,而实际的政治运作比较复杂,他的建言、策论也未被全部采纳。因此加在赵凤昌身上的“民国诸葛”“山中宰相”等未必反映真情实相,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盲目给予他过高过度的评价。对于赵凤昌在张之洞幕府的表现,作者也能给予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既肯定其办事谨慎,聪明能干,服务周全细致、尽心尽力,对朋友同僚讲情义,乐于帮助别人,也没有否认他确实交至忘形,没有自律自控,广为结纳,引起人们的嫉恨,最终被参罢归,黯然退居幕后。这样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公允的。

其三,尊重历史,关注地域,深挖人脉。一方面,作者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认为他作为东南精英人物,对太平军的评论和态度,在东南互保、南北议和等一次次事件中运筹帷幄、居中调停,都是为国家前途、商人和百姓的生计着想,为老百姓代言。另一方面,《评传》还能将人物放在影响其成长的江南常州地域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如认为赵凤昌选择游幕,是洪亮吉上书言事获罪后,常州士风转变所致,由官而幕,嘉道后常州此风甚盛。在评价赵凤昌幕僚生涯时,引用《清稗类钞》材料称:“武阳人之以官为市,甚于他省,呼朋引类,声应气求。”在这一点上赵凤昌确实是典型的武进人,诚如刘坤一调查的那样,他安排了很多乡党戚里,以致人们议论纷纷,甚至风传不堪之言。另外,赵凤昌一方面隐居幕后,低调内敛,另一方面又积极过问政事,体现“经世致用”的特点,这也与常州文化的熏陶分不开的。将赵凤昌与他生长地的常州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具有江南文化特质的常州人形象。而且,作者还将人物放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进行观照。《评传》第七章为我们厘清了赵凤昌所处的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有幕主姚觐元、张之洞,实权人物盛宣怀、张謇,幕府同僚杨锐、缪荃孙、屠寄、辜鸿铭,革命党人蔡元培、黄兴、汪精卫等,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展现了一个人脉广泛、足智多谋、有远见卓识的真实的赵凤昌。

其四,肯定《赵札》,收藏历史,书写历史。《评传》在记述赵凤昌传奇经历并给予中肯评价的基础上,还充分肯定《赵凤昌藏札》的价值,认可其为“尺牍之精华、史料之瑰宝”,保存了大量原始记录和史实,是弥足珍贵的晚清史料,其文献价值相当高。《惜阴堂笔记》以笔记形式记载外间不经见的事实,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不仅收藏历史,还书写历史,而且写人叙事有血有肉,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很多细节和素材不为人知,既有可读性,又具史料性,非常难得,可补正史记述之不足。对《赵札》的肯定和解读,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线索和帮助。

总之,《评传》通过全面论述赵凤昌的生平及事迹,揭开了这位被称为“民国产婆”的传奇人物的神秘面纱,还原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幕后历史人物赵凤昌,可谓旁征博引,研究扎实,用力甚深。但是,《评传》明显以“传”为主,“评”稍显不足,如果能增加“评”的分量,则更为完美。

作者简介:

纪玲妹,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主任、地方文化研究所所长。出版学术专著《清代毗陵诗派研究》《黄仲则评传》《老子论语导读》等,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猜你喜欢

评传常州历史
梅兰芳评传
常州的早晨
转世的桃花(评传)
《林非评传》序
张庚评传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新历史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