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茨沃尔德,英式乡村的良辰美景

2019-01-10项纯丹

翠苑 2019年6期
关键词:沃尔德东坡王维

大凡去英国的游客都为了观赏城堡、宫殿和教堂,以及文化名人故居和遗迹。而这次我们却意外青睐上独具英国特色的乡村——远离尘嚣、远离喧闹的“世外桃源”科茨沃尔德。它在2012年奥运会伦敦开幕式上为世人知晓,很快成为热门景点。

科茨沃尔德位于英国西南,离牛津45公里,是个坡度平缓的丘陵地带。绿草如茵的起伏草原,在阳光下呈现纷杂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犹如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执笔勾勒而成。白色羊群像四散的珍珠,披了外衣的棕色马匹像在野地里散步的长脸绅士,姿态谦恭。空气洁净得透明,使四野一览无余。景随车移,不是镜头切换的那种,而是缓缓推移的长镜头,一幅漫长的无限延伸的田园风光。联想祖国江南水乡,觉得眼前的美景有水就完美了。正这么想着,旅游巴士“嚓”地停在了一条小溪边。

小溪蜿蜒、流水潺潺、古木参天,枝叶繁茂,柔草随和风摇曳生姿,浮萍伴水流旋转如涡,拜伯里村不愧为19世纪新艺术运动旗手、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誉称的“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

可有人不屑,大老远跑到工业革命大佬的英国来看乡村,不如在国内看,中国是农业国,青山绿水多的是。可我的朋友大鲍说:味道不一样。她是《故事会》的资深编辑,曾经为组稿跑过不少远乡僻壤,一定有比较。她说完味道不一样就跑远了,一个平时斯斯文文的知识女性,此刻像放出笼子展翅的自由鸟。

其实,导游是让我们观赏那小溪映衬出的一丛蜜色石屋,即闻名遐迩的阿灵顿路小屋。小屋建于1380年,中世纪修道院用于堆放羊毛,到了17世纪住进了织布匠,在此生产。现在归为皇家艺术协会所有。隔着小溪和一片金黄茅草,又由于透视的效果,远远望去,屋之迷你,那排小屋如梦如幻。住在里面的人,是白雪公主的7个小矮人,还是《格列佛游记》里小人国的国民?我推近镜头,看得清小屋,那建筑具备北欧风格的山形墙,门窗规整,有的蒙着窗帘,说明有人居住,但屋子还是小。我不禁为300年前的织布工担忧,那狭小的空间,真是委屈了英格兰人高大魁梧的身躯;屋顶小小的烟囱,供《哈利波特》的女巫骑着扫帚进出倒不是问题,反正女巫有魔法呀。

“过来过来,拍张丛中笑。”传来同伴的呼唤。

小溪的另一边,沿路有一排比“童话世界”大好多倍的英国乡间别墅,花圃环绕建筑,藤蔓掩饰砖墙,一棵棵硕大的牡丹正昂首怒放。

幸亏我“不是爱花即欲死”(杜甫),摆了下pose就让位给自由鸟,否则那个受训斥的人便是我。同伴递过手机,“看看丛中笑”,我一看小照就吟起老杜另两句诗:“牡丹(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直接将桃花纂改为牡丹。

“这里是私人领地,你们不可以擅自闯入!”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他操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身边是一辆耀眼的私家豪车。

“对不起,对不起,我们真不知道。”我们的人慌不择路地跃出花圃。原来牡丹早有主!

听那训斥者的口气,好像这里是他的故乡。诗和故乡在远方,难道他的故乡远到英格兰的小村不成?

后来导游告诉我们,不少中国北京人和韩国人在这里置业,刚才那个训斥者无疑是北京人,大咖和他的钱什么来头不得而知。据导游说,这里的地价不菲!林语堂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间。看来,这个“世界大同”离我等平头百姓还很遥远。我这个人喜欢探求真相:大咖们按理应该定居在伦敦,而在离伦敦二百多公里的僻静乡间置的业应该是“别业”吧?

导游立马肯定我的猜测:这数幢别墅都是大咖们的别业。由此,我联想到中国文学史上两位男神王维和苏轼的别业。

众所周知,王维的别业是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的辋川别业。辋川别业早就没了踪迹,王维把它描绘成图。据专家考证,历代文人“望图止渴”,往往把所见的园林山水美景与图中的辋川别业比拟对照,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和以“辋川”为题材的题画诗,还成为后世画家争相临摹的名作。这多半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王维的名气吧。

与辋川别业齐名的是苏轼的东坡别业。虽然,苏轼到各处做官颇有政绩。在徐州,苏轼组织人们修建了城墙,人赞“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分别在杭州西湖、颍州西湖、惠州西湖上。可到了45岁那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做个小小的团练副史。为了解决家里揭不开锅的困境,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成为他的别业。

东坡别业没有图留下来,后人同样把它想象成和王维的“辋川别业”一样天人合一、造景借景的园林。其实按苏轼当时的经济情况,顶多是一块改善他和家人生活的菜园子,那又有什么关系?人称全才的苏东坡,哪怕一壶茶一盘棋,都能生发出情调来,何况没有实物对照,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大!东坡,给了我们苏轼“朝飲花上露,夜卧松下风”的画面。要说东坡别业的性价比,那就是赋予苏先生有诗意有韵味的东坡这个别号。

不管王维的辋川别业还是苏轼的东坡别业,彼时的地价肯定不会太贵,让那些文人墨客狠狠地“抄底”成功。据说,与苏轼同时期的诗人苏舜钦只花了4万钱买下苏州“沧浪亭”,4万钱也就是40贯,当时开一个肉铺的花费都要15贯!当然古时知识分子买别业不是为了炒作房地产,而是借此寄情山水园林,寻求精神寄托,实现美的追求。这种境界,今人少及。

去“水上波顿”需要经过一条绿叶屏障夹道、茅屋泥墙裹挟的小路,走在路上,仿佛穿越时光来到了古朴幽静的中世纪。柳暗花明,小路尽头豁然开朗,我眼前出现了一幅小桥流水的油画。

当时是10月下旬,可那天阳光格外明媚,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我们几乎忘了今夕何夕。

这里是泰晤士河的发源地。温德拉什河由西向东穿村而过,最终汇入泰晤士河。整个村落有5座古老石桥递次架在河上,石桥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见证了英国乡间沧桑。两岸是错落相依的蜜色石屋,大多是旅游纪念品商店。店铺里琳琅满目的艺术饰品与门外景致相映成趣。“春水轻波浸绿苔”,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光云影的水面浓阴叠加,野鸭凫水游弋、水鸟低回蹁跹。

我站在桥上环顾四周,发现对面桥上的游人无意中成了我眼里的风景,暗合了卞之琳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也要篡改一下,“看风景的人在另一座石桥上看你”。味道不一样,大鲍的话不无道理。而这种味道需要你慢慢地品尝、回味,里面蕴含着纯正的英式味。工业革命至今两百多年的英国还能保留一块展示英国乡村前世今生的净土,多少给我们一点启示吧。

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沉到心灵深处,激起无限快感。这种原生态乡村赋予的静谧、精致和优雅,正是我多年追求的美感的理想生活。令我的思绪返回可与之一比的家乡苏州的古镇木渎,“风烟俱静,天山共色”。

快感刺激思维,活跃的思维激发奇想。我想,那些大咖再牛,置的别业也不过是一栋别墅,外加花圃。压根儿不可能像苏全才那样置下一个山坡,更不可能像王诗人那样置下方圆数里的碧水绕青山。现如今地皮“抄底”恐怕难于上青天,而我们这拨人才半天工夫,托旅游行业和现代交通的福,将科茨沃尔德的拜伯里和水上波顿一网打尽。虽然,拜伯里、水上波顿都是山水中的小家碧玉,不如高山大海磅礴,但那种清丽、明快同样秒杀游客,赋予游人良辰美景。

是呀,何必囿于一处山水,隐居一方园林,借助发达的现代交通,花不多的时间云游更多的地方,那才是实实在在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换位思考,世界各地的山水名胜不都成了我们的“移动别业”?只是移动的是我们自己,而捕获良辰美景才是我所爱的。

再见了,英式乡村科茨沃尔德,我的良辰美景。

作者简介:

项纯丹,上海市作协会员。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副编审,兼复旦大学出版社二审。近年发表作品:短篇小说《八月桂花香》《芦花岸》等,长篇侦探小说《红账本之谜》。翻译独幕剧《家庭幸福的画面》等。小说《云哥》荣获雨花编辑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小说类优秀奖。

猜你喜欢

沃尔德东坡王维
北京沃尔德金刚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查问
查问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美网友“图袭”名记,致其癫痫发作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