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校企合作的路径研究

2019-01-10施成

销售与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科技园园区校企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大学科技园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校企关联度低、企业积极性低、教师参与度低、园区平台作用低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以期健全和改善园区,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促进高职院校与科技园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从而助力高校、企业、区域协同发展,为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校企合作

1.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早在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1]。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2]。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必须以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创新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而通过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开展校企合作,符合国家创新体系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融合的国家战略要求,也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方向,在促进区域内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激发高职院校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2.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建设大学科技园不同于建设研究型大学,在科研硬件条件、教师科研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学历层次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开展校企合作时会存在如下问题。

(1)校企关联度低

高职院校在建设大学科技园时,由于建设模式、目标定位、区域位置等方面的影响,因要提高入住率、保证园区经济效益,而无法对入园企业提出严格的遴选标准,从而导致入园企业的经营范围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关联度不够,减少了开展校企合作的机会和切入点。

(2)企业积极性低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课时较多,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科技成果的实用性不强,学生学历层次较低,社会影响力不够以及企业校企合作需求不明确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入驻科技园区的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合作实力存在一定质疑,合作积极性不高。

(3)教师参与度低

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对进企业锻炼,带学生到企业进行项目化教学,与企业科研人才共建科研团队解决企业应用性难题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到位,再加上园区企业提出的技术问题基本上是难题,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时经费使用手续繁琐、收入周期较长,平时还要受科技园管理部门的日常服务管理等因素,导致很多教师不愿到科技园区开展校企合作。

(4)园区平台作用低

“管理一直以来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弥补双方的劣势及不足,极大地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3]。高职院校建设大学科技园,由于政策、制度的限制,存在管理团队激励机制不灵活,校内多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学校和园区交通不方便等客观原因,导致科技园管理服务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仅满足于做好园区日常管理工作,与学校、入园企业沟通交流较少,不能及时收集和跟进学校、园区企业的校企合作需求,无法充分发挥园区作为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

3.开展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是校企资源融合共享的枢纽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成功能,通过整合政府、学校及社会多方资源,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多元创新要素,通过多种路径推动校企合作创新。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南工院大学科技园”)是江苏省高职院校中首家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南工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教育与合作五大职能的延伸,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遵循,以打造“校企协同发展福地、师生创新创业园地、精英人才培养高地、区域科技创新基地”为目标,将职教理念付诸于实践,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资源共享的桥梁作用,多维度联结学校、教师、大学生、企业家,积极构筑校企多元体系,在技术、成果、人才、学科建设及产教融合等方面形成交互式、融合性的实质性关联,积极促进南工院与企业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园区技术技能型人才素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1)开展应用型科研合作攻关

通过技术产业化预判,南工院大学科技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就双方关注的有市场前景的技術以及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合作,快速开展合作公关和成果转化。

(2)开展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

“校企合作并不是纯粹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而是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在客观上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匹配产业发展的岗位需求”[4],因此大学科技园在选择入园企业时一定要注重企业经营范围和学校专业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合作概率就越大。南工院大学科技园根据入园企业所在的行业人才需求,利用南工院师资、场地、实训设备等资源,与在园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如南工院能电学院与在园企业江苏中电科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高压电工认证,南工院商贸学院与在园企业江苏博子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等。

(3)共建双师型教育实践基地

结合学校专业学科建设要求,南工院大学科技园主动联系企业,匹配双师型教师的技能实践基地,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专家、高层管理人员通过项目化实战、共编教材等方式为教师提供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教育培训和工作实践机会。如能电学院与在园企业江苏中电科电气有限公司共建双师型教育实践基地,派遣教师到企业全职工作锻炼半年,与企业工程师结对开展实践操作、课题研究、学习行业前沿知识等。

(4)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南工院大学科技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结合南工院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进行校企人才无缝对接,帮助企业获得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机会。如南工院与在园企业江苏华众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签订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七年来,已累计为1000多位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其中有南工院毕业生112名。

(5)配备科技园管理服务团队

近四年来,园区企业共获得独立知识产权494项,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50项,软件著作权327項。有40多家企业与南工院在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就业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产业研究院、课题申报、老师进企业锻炼等方面开展了紧密的校企合作。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南工院出台了十多项园区扶持政策,为园区配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效率的管理团队有很大关系。企业管理等有经验的人员数量占总人员数量的100%,团队成员热衷于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能自觉做好校企合作的联络员,尤其是努力促进学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仅2019年,就有8家在园企业和南工院办理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能够整合校企资源,促进学校,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可以培养更多区域经济需要的创新人才,加速企业新产品研发,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振兴区域经济发展[5]。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具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平台优势,务必要在“职教二十条”的精神指引下,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4-06-24(01).

[2]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Z]. 2019-01-24.

[3]潘桂香.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校企合作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2).

[4]姚靖.政府主导下的地方应用型转型高校校企合作路径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7(01)

[5]夏志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路径研究[J].中国报业. 2018.5(10).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 210016

[作者简介]

施成,1981年出生,汉族,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读博士,助理研究员,现任南京南工院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猜你喜欢

科技园园区校企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