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对外投资的升级研究

2019-01-10潘冬青

销售与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直接投资一带一路

[摘 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对东盟直接投资是宁波产业转型升级和进行内外产能合作的重要途径。宁波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呈现出增长迅速、制造业为主、市场导向、民营企业主体及跨国并购为主的特征。为此,本文结合宁波的产能情况,提出宁波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直接投资;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举措,势必撬动起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热潮,酝酿着巨大的发展商机。作为“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对外投资的一线城市,宁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投资交流日益升温。宁波是中国境外设立企业和投资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对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然而,从现有投资来看,宁波对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增速较快,但仍存在总体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制造类的投资少、境外产业园区功能单一与粗放经营等问题,在投资产业中也没有与东盟国家形成优势互补、高度融合的产业分工体系。总之,宁波对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规模还是在产业融合上都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宁波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期。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内外产能合作,是契合这一战略机遇期、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因此,宁波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在产能合作的定位、规划上提升认识,针对东盟国家产业发展特点,提升宁波对东盟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与层次,打造对外直接投资的升级版,不仅为宁波经济转型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也为构建对外开放全新格局拓展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1]。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及与全国的比较

1.投资总额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据宁波商务局数据,2018年,宁波共备案境外企业和机构172家,备案中方投资额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2.1%;实际中方投资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0.6%。其中,宁波共在东盟国家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8家,核准备案中方投资额4.54亿美元,实际中方投资额1.92亿美元。宁波在东盟的境外企业数和实际中方投资额分别占到宁波境外投資总数的10.5%和9.5%。可见,东盟已经成为宁波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基地。

同期,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存量、流量也在持续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不久,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2017年中国对东盟的OFDI流量达到113.71亿美元,是2008年投资额7.33亿美元的15.5倍,所占比重从2008年的1.5%增长到2017年的8.4%,增长6倍多。同期,日本的投资额从2008年的55.13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34.15亿美元,但所占比重却从2008年11.2%下降到2017年的9.9%;欧盟、澳大利亚的投资起伏较大,有的年份甚至为负值,总体来说,2017年比金融危机前只增长了一倍多;美国的投资起伏也较大,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下降幅度很大,2017年的投资只有前一年的四分之一。加拿大的投资变化走势跟美国较相似,也是先升后降,2017年略有增加(见表1)。

2.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表现亮眼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宁波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以第三产业为主,三产的直接投资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60%以上。但从发展趋势看,制造业是近几年宁波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量为快速的领域之一,占比几乎增长了一倍。而且宁波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制造业。从宁波对东盟的投资行业上看,也是制造业发展较快。在投资动因选择中制造业主要考虑地理位置及低廉的要素成本。特别是宁波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等宁波传统优势行业,多选择越南、柬埔寨等国,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此外,伴随着宁波对东盟贸易额的不断攀升,外贸企业开始积极在东盟设立境外营销网络,成为令人关注的新特征。宁波外贸类企业在新加坡、泰国等国设立多个境外营销网络,代表性企业有贝发集团设立在马来西亚的境外营销网络,这一举措成为促进宁波外贸增长的新机制[2]。

对比全国情况,中国对东盟制造业投资也处于增长的过程中。2009年至2017年,中国对东盟投资流量持续上升,2017年投资存量为155.69亿美元,是2009的10倍多。2017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存量占17.5%,达到最大值。中国的投资主要流向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业等。从国别地区看,中国制造业投资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2017年,中国在东盟的制造业投资存量为 155.69 亿美元,占 17.5%,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37.9亿美元)、泰国(27.74亿美元)、越南(27.14亿美元)、马来西亚(18.27亿美元)、新加坡(17.5亿美元)(见表2)。

3.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且出于规避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需求

宁波民营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多以市场导向为主,较少受政府的影响。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和外贸外经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国际市场的诸多挑战,宁波企业积极谋求自身发展。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入升级版之后,东盟国家已成为不少宁波企业选择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宁波的生产外贸企业投资东盟,一是为了规避欧美市场对纺织品的贸易壁垒。代表性的企业有雅戈尔、申洲针织、百隆东方、狮丹努等,其中,百隆东方牵头建设的越南生产工厂被授予宁波市境外生产制造基地称号。二是实行生产基地多元化分布策略。为了避免订单过分集中带来的风险,国外大客户都会对供应商生产基地的地域分布有多元化的要求,所以,宁波的企业作为国外大客户的供应商,会提前对生产基地多元化分布进行优化而已。三是规避美元汇率风险。东盟有些国家以美元结算为主,如柬埔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宁波企业规避掉汇率风险。

4.海外并购投资在对外投资中比重不断上升

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宁波企业越来越青睐于海外并购方式。2015年,甬企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东盟的越南和新加坡开展跨国并购,并购总额达1.2亿美元,涉及房地产、商贸中心、畜牧业、物流等。2016年,甬企在波兰、印度、土耳其完成了三个并购项目,总额1.4亿美元,涉及医药、自行车、仪器仪表等领域。并购投资的快速增加,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低价资产有关,也说明宁波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心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参与国际资本游戏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基于产业升级的宁波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建议

新时期,宁波对东盟直接投资总体上应该有三个方向:一是通过对外投资转移生产基地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盟国家是这类企业的主要投资地。二是通过对外投资提升价值链,主要方式是借助跨国并购实现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品牌和销售网络的整合。可以考虑东盟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进行适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合作。三是通过对外投资绕开新出现的贸易壁垒,一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是这类企业的主要投资地。

具体地,把宁波现有产能分为富余产能与中高端产能,针对这两种产能建议如下:

1.宁波富余的产能输出区域

宁波要转型升级,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化解本土富余产能的问题,这是一个良机。2016年,浙江省公布了列入淘汰计划目标任务,涉及宁波的24家企业,涵盖炼钢、医化、铸造、轧钢等落后产能。此外,宁波产能富余较严重的还有石化、光伏、化纤、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临港工业,纺织、轻工、电子、模具、注塑机、金属制品及汽车零部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鉴于此,考虑把宁波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富余产能延伸到东盟,重点考虑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借助当地廉价的土地、人力、交通、经济一体化等优势,通过自建、并购、合资、代建等方式输出产能,在境外布局生产基地,延伸宁波产业的价值链。同时,加强与当地的工程承包、技术外包等,推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2.寧波中高端产能输出区域

宁波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展迅速,优势产业特色突出,可以选择产业基础良好的、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或部分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工业化中期国家。重点考虑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充分发挥这些国家的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与当地的科技合作、技术引进和输出,开导科技人员交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中心园,以促进宁波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荀克宁,“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境外园区发展新契机[J],《理论学刊》,2015年10月

[2]潘冬青,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格局的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年12月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作者简介]

潘冬青,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猜你喜欢

直接投资一带一路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的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战略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