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简介

2019-01-10《地球环境学报》编辑部

地球环境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共振

2018年3月2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发起主办的“中国第十六届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召开。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此次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为国内研究和应用释光及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的考古工作者、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对推动中国释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术交流环节,来自上海博物馆、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全面而详细,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称赞。本届会议上,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代表也踊跃发言,向参会代表们介绍了最新的学术研究进展和成果,为激励年轻学者成长,大会学术委员会特设立“青年学生优秀论文奖”给予表彰。

中国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始办于1987年,每两年举办一次。上海博物馆作为依托单位,大力支持每一届会议的举办。近年来,测年技术学术讨论会在全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参会者由以往的几十人扩大到近百人,本届会议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余人,学术报告40人次。本届会议历时两天,气氛热烈。本次学术讨论会的圆满召开使各方学者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探讨,这将推动中国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技术进步,也将进一步推进其在考古、地质上的应用,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共振
周激流教授作“新一代信息技术漫谈”学术报告
把握宏观视角,突破关键技术一大会学术报告概要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沪籍前贤文籍经眼录
高斋隽友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 4 月 29 日在上海博物馆拉开帷幕 !
博物馆IP授权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淮河规划治理与展望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优秀校友肖敦辉博士回母校作学术报告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