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飞:岁月不饶人 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2019-01-10--

晚晴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本命年悲剧网红

文 -- 滕 朝

《我们的田野》:步子走得慢,想法学得快

相较于第四代其他导演,谢飞坦言:“他们的步子走得比我快。”1979年,谢飞看到了同辈导演张铮、黄健中执导的新作《小花》,看完之后震动很大,“它对战争不是简单地描写革命英雄主义,而是写人情、兄妹情,还有时空跳跃,黑白彩色的运用,胆子好大。”之后又看了《生活的颤音》,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有接吻镜头。

改革开放之后,之前认为绝对正确的一些事情,实践证明却是错的。有些人反应得快,有些人反应得慢,谢飞也开始反思,于是就有了1983年的《我们的田野》。

谢飞认为这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因为里面有自己真实的感触和看法。

共同进步:与第五代导演一起“补课”

与改革开放同一年孕育而出的,还有中国的第五代导演。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招生。

谢飞说当时电影学院的招生包容性很大,既有28岁的大龄青年张艺谋,也有16岁的小女孩刘苗苗,“这帮学生给我感觉就是如饥似渴地要学习。”虽然条件艰苦,但却打开了谢飞和学生们了解西方文化艺术的窗口。每周学生们都从中国电影资料馆租片子拿到学校里放,有人回忆在校四年一共看了一千多部电影。谢飞说,“这是一个补课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这种补课过程里,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与以谢飞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在时间上基本是同步的。谢飞是一边学习,一边教授学生,“跟学生共同进步。”

《本命年》:现实主义就应该有悲剧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开始频繁起来。1984年,有一对香港夫妇邀请到了好莱坞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和日本导演今村昌平来到北京,举办了一个国际电影研讨会。两位导演分别带着自己的作品《出租车司机》和《日本昆虫记》来做放映交流。

对于这几部影片,谢飞看完后感受颇深,“现实题材电影我们不陌生,中国电影一百年的强项就是现实主义,写家庭伦理,但他们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跟我们的电影完全不同。”

之后,谢飞选择拍摄《本命年》和《香魂女》,看中的就是原著里人物的复杂人性。这两部电影都是悲剧故事,谢飞认为生活中悲剧、喜剧、正剧都有可能发生,《本命年》主要是拍出它的真实感和人物的丰满性。1990年,电影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谢飞开始还挺意外的,但之后回过头想就明白了,“所有的文学艺术都是人的学问,这也是在改革开放头十年,我们自己学到的。”《本命年》也被看作是“第四代电影人”对中国影坛的最后一次大冲击。

网络时代:写影评成为大牌“网红”

60多岁以后,谢飞基本就不再拍摄任何作品了,最近20年来,基本就只教教书。然而,他对于以电影为主的文化现象,仍然时刻保持敏锐。他对一些新的通讯传媒手段接受得很早,也很快。

198 8年,他就买了一台486电脑,开始用电脑搞一些教案文字。2014年,谢飞导演注册了豆瓣账号,在上面记录自己的影评观感。谢飞表示自己写影评的标准是“不长篇大论,尽量以最直接的艺术感受来评价。”正是因为谢飞影评的真实客观,让他在豆瓣收获了26300多名粉丝,成为一名“网红”,很多网友称他为“最大牌网络影评人”。

猜你喜欢

本命年悲剧网红
伟大的悲剧
本命年
不要上“网红”的当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本命年的最后一月
画家的悲剧
网红滚滚
本命年真的那么难过吗
«ВаНхУН»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