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市榆阳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途径

2019-01-10赵峻霞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榆阳区榆林市示范点

赵峻霞

(榆林市榆阳区治沙试验站,陕西 榆林719000)

关键字:生态系统;保障措施;生态体系;榆林市

1 榆林市榆阳区生态系统“点、线、面”建设

1.1 榆林市榆阳区生态系统“点”建设

基于榆林市榆阳区城镇主体、近郊主体,针对周围进行辐射,按照点状分布区形成大规模的森林生态。现阶段,榆林市榆阳区已经完成了乔木针叶林区,该林区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力,且具备自己的生态特色,例如:麻黄梁、红墩、大墩梁等[1]。在最近一年,完成建成了一些万亩以上示范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掌盖界示范点、李家沟示范点、昌汗界示范点等。对于榆林市榆阳区生态系统“点”的建设,需要涉及到全区的24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在上述的基础上完善万亩以上示范点建设工作,促使全区森林面积增加到2万hm2,才可以更加的显现榆林市榆阳区生态系统“点”的建设效益。

1.2 榆林市榆阳区生态系统“线”建设

第一个部分是实现绿化通道。偷阳区在2002年,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建设思路:“两纵三横”绿色通道5条境内交通主干线建设,主要路线为:210国道、榆乌路(两纵)、榆补路、榆靖路、榆神路(三横)等,统计得到其总里程达到300多km,在最近几年,已完成的绿化造林已经超过了1.9万hm2。于此同时,沿着山区退耕还林设置的那部分示范带,针对完善区乡道路绿化工作,大致上达到了200多km,从根本上推进退耕还林工作,提升造林面积,达1.24万hm2之多,已经基本形成通道绿化的基础格局。

第二个部分是建设完善的河流沟系防护林带。无定河、榆溪河和过境的秃尾河是榆林市榆阳区区内最大3条河流,共26条较大的支流。在榆林市榆阳区区内有榆东渠、榆溪渠、榆高渠等人工渠4条,总计长度为100 km,河流沟系水质非常的优良,土质非常的丰厚,农田林网、护岸、护堤、护渠林带已经形成,未来,绿化应逐步向沿线以上发展,两侧绿化按6~10行的标准进行栽植,最后会成功的形成另一道防护墙。

1.3 榆林市榆阳区生态系统“面”建设

首先,针对榆林市榆阳区东南部的12个乡镇,因为其地形沟壑纵横,且地形非常的破碎,存在非常稀少的林木植被分布,所以存在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2]。该区域山顶、坡面应采取整地措施和生物措施并举的方针营造水保生态林;河流两岸营造水保涵养林;针对完善沙棘、酸枣等封沟林的沟底营造;针对沟口集合淤地坝完善相应的建设完善,打坝淤地,从根本上做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基础原则。

其次,针对榆林市榆阳区北部风沙区的12个乡镇,地形地质为滩地跟湾地交错,且存在非常表浅的地下水,非常广阔的耕地面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农田林网更新建设力度的强化,树立非常成熟的林网,实现配套设施的合理更新跟及时调整,最后完善村庄、公路的构建,促使其在接近区位置完成环村、护路用材林的完善,针对落沙坡杨树、大苗樟子松栽植进行大力推厂,最后从根本上实现固定沙地治理质量以及水平的提高。

最后,针对榆林市榆阳区十五里部位,其是沙臭柏天然林保护区,并且还种植着大量的马尔讨圪唠长梗扁桃,当地人称为野樱桃,天然林保护区等要采取全面劐禁操作,完成天然林保护站的设立,促使沙生天然植物得到基础的保证。最大程度减少人为破坏活动,促使林地生物可以实现自行的更新演替,最后从根本上逐步恢复林草植被的作用以及功能。对于补浪河西北沙、马合东南沙等远沙大沙,可以选择一个飞播造林方法,最后实现林草植被的提升。

2 榆林市榆阳区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途径

2.1 生态经济兼用林的适度发展

现阶段,榆阳区已经完成了0.67万hm2杏基地的建设,蚕桑面积已经达到了0.67万hm2,在不久的将来,需要实现林业生产建设进程的推进,还需要积极应用市场手段,实现杏仁和蚕桑两项产业的有效激活,最后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完善农业产业基础结构进行针对的调整[3]。转变“自给式”的农业,促使其转向为外向型的农业产业类型。实现彻底打破“吃菜种菜、吃粮种粮”的局面,实现集约经营的逐步发展,例如:温室大棚、地膜农作物等,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以及实现高效农业的大力发展。

2.2 改革保护性的林业,得到多变性的林业

现阶段存在非常单一的林业管理措施,最为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严封硬管”,林牧矛盾突出是现阶段非常直接的一个问题。现阶段,偷阳地区已经严重退化,再也不见之前的天然草场,对于利用人工种草和农作物秸秆来说其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基本上很难使100多万只羊子的食用得到满足。对于林业管理工作来说,采取“封禁硬管”的措施处理有重要地位的防护林,针对处理有经济效益的兼用林以及难于治理和恢复的天然林,采取轮封轮牧和用养结合的方法处理那些普通灌木林。

2.3 转变“商品性”畜牧业,得到有效的产业化畜牧业

建设新型的“产业—牧业—产业”新模式,转变“畜牧业—商品—畜牧业”模式。“畜牧业—商品—畜牧业”模式起源于畜牧业,终止在畜牧业,只有交换,并且缺乏本质方面的变化,“产业—牧业—产业”新模式起源于产业,对于畜牧业的发展产生非常明显的带动作用,最后表现在产业方面,从根本上实现质的飞越[4]。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从根本上强化人工种草工作,合理的利用秸秆,做好灌木饲料的加工,开发相应的饲草产业,实现舍饲养畜稳步发展的全面推动,最终形成产业链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榆阳区榆林市示范点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叶锐仙作品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How did I become a marathoner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