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机学院

2019-01-10编辑钟平成翻译李天一美编安宏宇

摄影之友(影像视觉)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广角镜头拍摄者焦距

编辑:钟平成 翻译:李天一 美编:安宏宇

全新系列:现代数码摄影全面教程

Marcus Hawkins

Marcus曾经是影像视觉英文刊的编辑,现在是摄影师兼作家。

关于透视,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影响主体在画面中大小的因素除了焦距,拍摄距离也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

上一期我们讨论过了镜头焦距与相机传感器尺寸对于拍摄视角的影响——换句话说,这两个因素会影响单次拍摄能够“装下”的场景。

视角并不以长度进行测量,而是以角度为单位进行表示。以广角镜头为例,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广角镜头的视角非常广,而长焦镜头的视角则相对更窄。如果使用的是变焦镜头,拍摄的视角会随着镜头焦段的改变而改变。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移动自己位置的方法来达到类似变焦的效果,改变画面所容纳的场景大小。这一点改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画面的整体比例——改变的程度甚至比站在原地改变变焦镜头的焦段还要大。

举个例子,你拍摄同一个对象的两张照片——一张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另一张则使用长焦拍摄,但是每次拍摄的时候都通过移动拍摄位置以保证被摄物体在照片中的大小保持一致——最终两张照片的效果看起来会相差很多,因为在移动拍摄位置时我们同样改变了拍摄的透视关系。

摄影中的透视说的是画面中各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你只是站在原地改变焦距,实际上并没有改变透视关系——焦距越长,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但背景和主体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如果相机/拍摄者的位置发生改变,背景和主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就会改变,也就是摄影师和画家所说透视关系发生了变化。

有经验的拍摄者都知道,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希望主体能够填满整个画面,拍摄者需要采用比较近的拍摄距离。这样的拍摄方法能够增强照片中的距离感和空间感,并且强调画面中的主体。不过对于人像拍摄来说实际效果并不算好,除非你所追求的就是种拉伸的效果,使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人像会加重五官的纵深感,最直白的表现就是让被摄对象的鼻子看起来无比巨大。

拍到的背景更少,相应的放大效果会给人一种背景离主体非常近的错觉。

如果希望使用长焦镜头拍到画面占比相同的主体,那么拍摄距离就会相应地增长。更窄的视角能够更好地将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同时因为拍到的背景更少,相应的放大效果会给人一种背景离主体非常近的错觉。这种“压缩变形”能够让画面中的主体看起来比实际挨得更近。这类效果在人像摄影中能够起到分离主体的效果,更加凸显主体(人物)。长焦镜头非常适合拍摄某些特定题材——例如体育以及野生动物这种无法接近拍摄对象进行拍摄的形式。不过使用长焦镜头拍摄风光照片或许能够给你提供另一种创作视角。当然,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都能够营造出抓人眼球的极限视角,不过相比之下,更加平和的视角也并非一无是处。

全画幅上40-50mm(以及其他画幅相应的等效焦距)能够营造出类似人眼视角的画面效果。此时的拍摄距离和日常观看距离相似,照片因此不会出现拍摄主体太近或者太远而出现夸张的透视效果。这类“标准镜头”因为平和的视角而被一些摄影师推崇,他们认为这样的摄影作品能够让观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画面的内容,而非被夸张的变形效果所吸引。

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都能够营造出抓人眼球的极限视角。

猜你喜欢

广角镜头拍摄者焦距
清芬凌霜
上海夜景
叶敏作品赏析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挑选超广角镜头该看什么?
探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
程赞作品
无巧不成图
浑身“长满”滤镜的手机壳
触摸的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