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ntimate”——浅析安东尼·卡罗的公共直接金属雕塑

2019-01-09陈啸东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卡罗安东尼

摘要:本文着重通过最为直观的四个角度对卡罗的一些户外的公共直接金属雕塑来进行分析论证,这也是题目中“公共”——这里关于公共艺术的定义是:“以人(社会公众)为价值核心,以城市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对象,以综合的媒介形式为载体的艺术形态”①——二字的缘由。

关键词:安东尼·卡罗;直接金属雕塑;公共雕塑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019-02

一、引言

安东尼·卡罗是1924年出生于英国的著名直接金属雕塑家,他早年的作品受到亨利摩尔的影响,例如《点烟的人》等,材质多为泥土。到5、60年代的卡罗创作出了《日出》等一系列代表作,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明显受到雕塑家大卫·史密斯的影响。在此期间,他常与美国著名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来往,并受到格林伯格的大力推崇,卡罗也成为格林伯格关于“新雕塑”及他的媒介说的重要践行者。即使是与格林伯格在关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上的迈克尔·弗雷德,也在他的代表作《艺术与物性》中多次为卡罗撰文。

另外,从直接金属雕塑在欧洲的发展历程来看,安东尼·卡罗通常被认为是胡里奥·冈萨雷斯、大卫·史密斯之后的代表人物,他不仅继承了直接使用金属材料构建雕塑,也继承了“构建”或“搭建”作为创作直接金属雕塑的方式方法。但与前两位大师不同,卡罗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及才华。

纵观卡罗一生的作品,这种独特的语言及才华早在他于亨利摩尔门下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埋下伏笔,他的才华贯穿作品的始终。而笔者对他的语言的形容词则是:“亲近感”。

二、“芯”

卡罗早期的作品受到亨利摩尔的影响,例如《点烟的人》,以及《女人体》等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卡罗在具象造型的异化、摆脱古典雕塑形式的桎梏及对南美洲、非洲雕塑的吸取方面是与摩尔一脉相承的,不过对于卡罗来说他更注重作品内在由“芯”导致的形体建构之上线面体块所组成的形式意味,也就是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摩尔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卡罗激进,摩尔的雕塑内核是流畅连续的,并且,为了达到及强化这种流畅的视觉美感,摩尔将几乎所有雕塑的表面都进行了抛光打磨,在这一点上与卡罗作品不连续的形不同,因而更触及到观众先验的视觉感受,这种视觉感受是与观众在“瞬间”达成交流与沟通的,正是因为卡罗的雕塑剥离了人形、叙事、器物等等限制,他通过雕塑将金属材料及个人意象最为本真的传达了出来,观众与他的作品之间达成的亲近感正是基于这种人类先验对于本真的共鸣,从某种程度上取消了知识、阶层等对于欣赏艺术品的隔阂。

三、脱离底座

卡罗对于雕塑史的贡献,常被人们认为功劳在于使雕塑脱离了基座,但是在脱离基座这个表面的现象背后存在着怎么样安东尼卡罗雕塑的独特性?它们并不像塔特林在1934年创作的《转角浮雕》这件作品一般属转角浮雕》是塔特林在20世纪30年代于巴黎拜访过毕加索和波乔尼之后创作的雕塑②,从时间上来说,这件雕塑比卡罗的创作要早,但是《转角浮雕》这件作品是基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对于雕塑内部和基座之于空间的“分解”和“重组”的角度上来创作的。而卡罗雕塑的脱离基座似乎并不能从这方面来理解,那么卡罗的雕塑脱离基座,体现着他作品中哪些特质?

笔者认为这是卡罗个人创作特点的要求,脱离了基座的雕塑与观众平等的站在地面之上,这样则消解了基座所产生的观众与雕塑之间的隔阂,并且成为连接人与自然间的“桥梁”。例如卡罗在1992-1994年间创作的《她们烤着太阳淋着雨》这件作品,作品摆放在公园中,形式感像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的的凉亭,作品底部的高度与座椅的高度相符。从尺度上让人联想到自己的身体行为,从抽象形式感上引起人的视觉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这件公共雕塑是与人的身体形成某种互动性的暗示,是对人身体的一种“亲近”。从作品名称上讲,他把雕塑在公共空间中承受的两种自然现象当作作品的名称,让人从时间的维度上感受雕塑在公共空间中将与自然界产生的互动。综合以上两点,在这件作品中,卡罗的雕塑取消了基座,成为连接人的感受及与自然界关系之间的纽帶,这种对于工业金属材料的诗意表达,使作品有意味形式感得到充分的论证。

另外,户外的公共金属雕塑通常来说尺度较大,人在观看时通常是叮向上仰望”,所以公共雕塑成为纪念性雕塑的天然土壤,而纪念性雕塑通常都站立在高大的基座之上,以从视角上加强人的视线仰角来强调某种给人的心理感受。但卡罗的户外雕塑似乎反其道行之,通常与人的视平线在同一个高度,与人形成一个平等的位置关系,从而给人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例如《清晨》这件作品,观众无需仰望或走上台阶,就可以想象直接参与到作品之中,作品则显得“平易近人”。

四、上色

与大卫·史密斯因强调作品中某种图腾式的“神秘感”和崇高感而导致的不给雕塑上色以保持作品的天然和庄严不同,卡罗许多的金属雕塑都被涂上了颜色,并且大部分为暖色系。从颜色上唤起人身体温暖的感觉,给人一种接近其雕塑的视觉暗示。金属材料通常有较为冰冷的特质,卡罗使用的材料有许多是在工业生产中淘汰的“边角料”——锋利的棱角和带锯齿的切割痕迹。这些材料特性都给人以危险感和距离感,让人难以接近难于接受,而卡罗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不是对于材料的强行改造——打磨或柔化锻造。而是通过上色,这些原本冰冷危险的材料经过高纯度暖色的包装,像被卡罗驯化的猛兽。打个比喻就像,原本现实丛林中的狮子转变为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材料温顺的一面被卡罗发觉了出来。

五、女性特质

迈克尔·弗雷德1970年评卡罗的"SUN FEAST"`有某种感觉的,蓬乱的,接近女性特质,但并不是很具象的伸展,犹如雕塑正在很享受的进行自我展示。”

如弗雷德所说,卡罗的作品形式相较于大卫·史密斯或极简主义艺术家贾德和托尼·史密斯来说,充满了曲线,作品中有着某种女性“身形”和“动作”的暗示,而动作多给人舒展和轻盈的感觉。例如他的作品《table piece》系列。

卡罗在年轻时受教于亨利摩尔,而从作品形式来看,卡罗的雕塑比亨利摩尔的雕塑从纯内在“隐含”的抽象形式来看,更为激进,表现为卡罗的作品脱离了具体的人形,将亨利摩尔作品内在的“骨形”继承,并通过金属材料直接加以展现。比喻来说,如果亨利摩尔的雕塑是鱼,那么卡罗的雕塑则是去掉鱼肉剩下的骨架。而金属材料正符合了卡罗构建“骨形”的需要——这涉及到金属材料的材料特质——因而直接使用金属材料进行搭建。

另外一个女性特质是,卡罗的作品中的松动感,对比大卫史密斯的作品,卡罗的雕塑显得更为惬意、轻巧、随和。弗雷德曾经说过:“在他的作品所引起的视觉上,相对于观看,更重要的是倾听。那么与大卫史密斯来比较,大卫史密斯的作品像面对广阔无垠的草原,有一种沉重的声音、像是对神秘的远方和历史发出末世英雄般的慨叹,而安东尼卡罗的雕塑则像是在私人花园内,轻踮脚尖,并轻声吟唱的舞者。

六、结语

通过以上四点的论述,分别从卡罗雕塑作品的“内核”、“呈现方式”、外表的“颜色”、以及形式构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四个方面对卡罗作品中“亲近感”的观点进行论述,需要强调的是,“亲近感”可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去理解,第一,文中所指的”亲近感“的主客体分别是卡罗的雕塑作品与观众;第二,卡罗作品所散发的独特气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他的公共雕塑上体现的更为明确。

注释:

①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②罗莎琳·克劳斯.现代雕塑的变迁[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77.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啸东(1991-),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当代雕塑与金属。

猜你喜欢

卡罗安东尼
嘲弄的笑声
比钢铁更坚硬——弗里达·卡罗
我妈妈
走进安东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馆
为爱行我路 一汽丰田卡罗拉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安东尼的小平底锅
一汽丰田全新卡罗拉
Part 3 问题解决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