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人的养老尊老

2019-01-09

保健医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加坡政府疗养住宅

养老尊老是世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尤其在新加坡,老人的地位更是“至高无上”。

在一位老朋友家里,每到开饭时间,只见晚辈们会把最好的饭菜摆出来,先让老人享用,老人吃完饭后,晚辈才开始吃;在街市上老人们也处处受到尊敬,与老人一块出门,人们总是让老者先走,晚辈从长辈身边经过,会低头躬身以示敬意。

乘车坐船,给老人让座,先请老人上下等尊老行为,更是约定俗成的风气。在新加坡,如果年轻人不尊重老人,不赡养老人,就会遭到众人的攻击,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孝顺父母被视为人生品德的第一大事。倘若一个人对待双亲感情淡漠甚至虐待父母,这个人将会被别人看不起,也不会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新加坡政府除了提倡家庭和睦、善待父母外,在行政措施上,也有明确的尊老优惠。每当有一批居民楼竣工出售时,通常的做法是按照登记先后办理手续和交款。但有一种情况可以不受这一限制,那就是,只要是和父母同住在一起的人,可以提前办理优先迁入新居手续,并在付款时得到优惠的待遇。按照新加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父母与子女同住在一起,那么住宅里面积最大、光线最充足、没有外来干扰的房间,必须是老人的居室。若不是这样,不仅所在社区有人会来干预,熟识的人会来相劝,一定会要你把最好的房间让给老人居住。

去年10月份开始,新加坡政府还决定向“孝子”优先分配房子,凡是赡养65岁以上父母达1年以上的家庭,将优先分配到国民租赁住宅。凡是赡养父母达3年以上的家庭,将优先分配到85平方米以下的公共住宅。

说起住房,其实早在几年前,为了解决部分居民的住宅难问题,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了公共住宅计划,它是由国家、地方政府等公共机构负责建设,然后以成本价出售给无房居民,或者以市场房租的50%~70%出租给无房居民。但由于需求量大,公共住宅供不应求,因此政府就果断采取用公共住宅来鼓励人们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措施。

新加坡的一些老人服务项目,在整个社会中更是形成制度,别具一格。新加坡的老人俱乐部、养老院、防老院、老人热线、免费医疗、老人法律咨询所和特别折扣等服务,不仅项目多样,而且热情周到。尤其是近两年来兴起的返老还童俱乐部和防老院令人称奇,让人叫绝。位于首都新加坡的一家独具个性经营风格的老人俱乐部,其创始人是一位年近70岁的退休心理医生。他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人到老年,在兴趣爱好上都有返老还童的征兆,于是他把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活动全部“搬进”俱乐部,让老人随心所欲地“玩”。

俱乐部一开张,很快就有500多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加入。这些老人在这里的活动包括唱儿歌、玩捉迷藏、捉蝴蝶、讲童话故事、击鼓传花、滚铁圈、爬梭梭板等。一个个老态龙钟的花甲老人来到俱乐部又唱又跳,东躲西藏,无拘无束,真是乐此不疲。说来也怪,老人们参加返老还童俱乐部后,心理年龄很快变得年轻起来,精神状况也好了许多,而且一些伤病之痛竟然缓解甚至消失了。

而以预防衰老为宗旨的一家防老院更是举世稀见。到该院疗养者住院的第一天就须接受多达12项生理和心理指标的检测,然后由电脑计算出每个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如果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都比他的实际年龄大,那就意味着未老先衰,“防老”也就势在必行了。

“防老”措施既有治“表”的,也有治“本”的。前者包括除皱、消斑等美容术,而后者则包括心理和体育治疗,甚至补充激素。当然,疗养者中也不乏“越活越年轻”的,他们纷纷义不容辞地登台向那些“日见衰老”的同龄人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永葆青春”的秘诀。

有意思的是,经过3个月疗养,大部分疗养者心中“第二春”的感觉都油然而生,此外,在外貌上也年轻了好几岁。

猜你喜欢

新加坡政府疗养住宅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息烽温泉——中国著名疗养温泉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
图说“智慧国2015”